诗丐奇才《绝命诗》

老克

<p> 绝命诗</p><p> </p><p> 清·永嘉诗丐</p><p><br></p><p> 身世浑如水上鸥,</p><p> 又携竹杖过南州。</p><p> 饭囊傍晚盛残月,</p><p> 歌板临风唱晓秋。</p><p> 两脚踢翻尘世界,</p><p> 一肩挑尽古今愁。</p><p> 而今不食嗟来食,</p><p> 黄犬何须吠不休。</p><p><br></p><p> 两百多年前的嘉庆年间,通州城郊外的官道边,一无名乞丐死于路旁,被发现遗有绝命诗。</p><p> 这是一首水平很高的七律作品, 全诗对仗工整, 格调高雅, 更兼苏词之豪迈,柳词之婉约,完全不像俗人之作,可想而知,乞丐生前是读过一些诗书的, 但由于某些原因沦落成乞丐的命运, 最终凄惨离去</p><p><br></p> <p><br></p><p> 正因为这首诗具有不输唐诗宋词之文风, 通州州官十分钦佩,于是命令下属将乞丐就地安葬,为其设墓立碑,碑文即为"永嘉诗丐之墓"(因这位诗丐是永嘉人, 故取名“永嘉诗丐”)</p><p><br></p> <p><br></p><p> 纵观历史风云,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拥有名字的乞丐,除了明太祖朱元璋 和金庸笔下的洪七公, 恐怕也就剩下永嘉诗丐了</p><p><br></p> <p><br></p><p> “身世浑如水上鸥, 又携竹杖过南州。" 乞丐不仅读过书,而且对唐宋文化很有研究: "水上鸥"隐喻了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 杜甫曾在《旅夜书怀》中写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乞丐应该是化用的这一句; "竹杖"来源于苏轼的《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命途坎坷,乞丐亦感同身受</p><p><br></p> <p><br></p><p>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饭囊之中空无一物,唯有残月映在当中,乞丐用一种诗意的方式, 巧妙地表述了自己的饥饿;然而在这种境况之下, 他还能临风唱秋, 足见其豁达的气概, 一副苦中作乐的心态跃然纸上,令人佩服不已</p><p><br></p> <p>  </p><p>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此句一出,当真是石破天惊,惊艳千古, 给整首诗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可以说是整首诗的升华。一个“踢”字十分巧妙地把人物的不平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的“一肩挑尽古今愁”更是让人拍案叫绝。</p><p>老丐面对悲惨的命运,而能坦然处之,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迈,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具有同样的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p><p><br></p><p><br></p> <p><br></p><p>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这两句诗很有故事, 但可惜我们已不得而知。作者生前或许并非是乞丐,而是因为不愿受嗟来之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甘愿沦落为乞丐。"黄犬"隐喻的就是逼迫他的权贵,乞丐表明心志:我秉持初心,不与你们同谋,你们闭嘴吧</p><p><br></p> <p><br></p><p> 诗的前四句颇有柳永婉约不羁之风。后四句却风格突变,笔峰陡转,意境豁达,有大开大合之势,胸襟之豪放、义气之豁达, 不同凡响,不仅写出了悲凉,也写出了乞丐的骨气!不输李杜,不下苏崔。由此可推论,作诗乞丐,绝非凡夫俗子,定有一段曲折悲惨的人生经历。遗憾的是,其一生唯留一首绝命诗,他姓甚名谁,家境怎样,经历如何,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一切的一切,都伴随他的死亡,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p><p><br></p> <p>  此诗虽成于嘉庆年间,距离我们不过数百年,但是这首诗的诗风高傲、境界悠远、 正气凛然,即便时光流转千年后,也必将流传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