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山下战友情

平平淡淡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溪市的张其寨,有一座山叫霸王山,在霸王山下有一座军营,这就是隶属于64集团军190师的568团。虽然这个军、师、团的番号都在军改大潮中早已撤销了,但我在这座军营里度过的三年充实而火热生活,却始终不能忘记,更忘不了在这座军营里结下的终生难忘战友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霸王山,并不岀名,海拔也不算太高,其山名并不是因历史上项羽屯兵而得名,因为什么叫霸王山,我没考证过,但记住它完全是因为在此地的军营生活中打下的烙印。部队所处位置是本溪市溪湖区张其寨北沟附近。张其寨以前是一个国营农场,后改成了张其寨乡。这里地处本溪市的西北部,与辽宁的辽阳、沈阳、抚顺市相接壤。因为我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年时间,所以这个地方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每当有战友提起这里的人和事,总会把我带入到这段生活的回忆之中。</span></p> <p>这张照片应该是拍摄于1995年12月26日。照片上的年份写错了。记得当时好像是团史馆补充照片,要一张团政治处荣立集体二等功的照片(1995年3月沈阳军区五年一次基层建设表彰会上受到的表彰),于是就找到当时在场的政治处干部,照了一张合影。其中前排左起为:卢均锋、张富贵、王维平、刘建平、董殿鸿。中间排左起张杰鹏、沈建国、赵晔、段声华、高兴凡、刘树廉。后一排为政治处电影组和报道组战士。宣传股、干部股两个股长敖国平、何记奇,因在连队蹲点,没赶回来拍照。</p> <p>这张照片是1995年12月26日拍摄的。是正版准确的。由何记奇提供。上边的图片是补拍的。一排左起:何记奇、张富贵、王维平、刘建平、董殿鸿。二排左起:高兴凡、王凤甲、卢均锋、彭晓峰、段声华。</p> <p>1994年春天,师长政委到团队检查指导工作,与团班子合影。前排左起:张福全、程文华、刘绍全、宋保东、孟庆波。后排左起:李杰、王维平、孙永波、王树贵、李树平。</p> <p>左起:孙永波、玉树贵、张福全、宋保东、王维平、张连吉、张富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在1993年2月1日从原64集团军高炮旅政治部副主任的岗位上到568团政治处任主任的,于1996年1月底离开这个团队,到舟桥第82团任职。在3年时间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锻炼。我感到,我所在的老团队特点很多,但给我打烙印的是其历史久远、战功卓著、成就辉煌、将星闪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说的具体一些,就是建团很早,是诞生在1938年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有些连队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后来在整理团史时,查找到历史上从这个团里走岀的上将、中将、少将和国家及省部级领导有几十人,光人物简介在团史馆布展时,就足足挂了三块大的展板。出于不打扰从这支部队走出的首长和和利于保密的考虑,在这里恕我不一一叙述他们的名字。只记述永远不忘的战友情,依我看来,这种战友情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span></p> <p>1993年八一前,团长焦乐坤、政委宋保东等团常委与当年转业干部合影。(前排左5为焦乐坤、左6为宋保东)</p> <p>张福全团长、宋保东政委等团首长同1994年度转业干部集体合影。</p> <p>张福全团长、宋保东政委等团首长陪同转业干部合影(前排左4为张福全、左6为宋保东。据我了解,568团的转业干部在不同的岗住上工作做的都很出色,这一时期的班子成员,从张福全、宋保东开头,陆续有6人走上了师以上干部工作岗位。)</p> <p>团队抗战时期老照片</p> <p>晋察冀军区授予连队的锦旗</p> <p>抗美援朝入朝参战部队简介</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战友情来自于战火的冶炼。</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团的团歌歌词,就是一部简要的团史。歌词的第一段是:</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冀中平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太原城头有我们战斗的硝烟。穿过枪林弹雨鲜血染红战旗,抗美援朝我们威震高旺山。前进!永远向前进!能征善战的铁军。前进!永远向前进!军政全胜的五六八团!</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时任团宣传股长陈春生介绍:这首团歌创作于1986年,获总政治部团歌创作二等奖,获沈阳军区团歌创作评比一等奖。歌词由符永竹(时任团政治处主任)、马向东、胡宏伟、赵严华创作,曲作者是符永竹。这首由团队历史凝聚而成的团歌,568团的官兵人人会唱,入伍时学唱,服役期间歌咏比赛是评比歌曲之一,退伍离队时也唱着团歌返回家乡。红色基因,传统教育己溶入官兵的血脉。我一到568团,灌入我耳朵里的就是这首团歌,三个历史荣誉连队即:一、五、九连,简称"灯塔连"、"大功功臣连”、"无敌钢刀连"。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为了准确记叙战功卓著的功臣单位。我把团史关于战功资料的内容复述一下。</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抗日战争时期:</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1年冬季,团队在粉碎敌人对边区实行封锁政策的斗争中,出色地完成了反封锁任务,荣获总部之奖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3年春,二连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屡战屡胜,荣获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授予“战斗模范连队”之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3年7月,一连(当时是侦察连)一贯作战勇敢,政治工作活跃纪律严明,荣获晋察冀军区授予“连队灯塔”之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冬季,团队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练兵成绩比赛中,荣获第四军分区“练兵冠军”之荣誉称号。</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战争时期:</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7月,三营在著名的正太战役桃线119高地争夺战中,打退敌人一个团兵力的六次反扑,并获得全歼该敌的胜利。战后该营荣获第十旅党委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之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10月,部队南下保卫石家庄,团队经三天的强行军,行程360华里,完成了行军任务。第十旅党委授予“能走能打的铁军”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11月,九连在新保安战斗中,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荣获第十旅授予“无敌钢刀”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4月,一营在攻克太原城之战中,纪律严明,做到秋豪无犯,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荣获第一九0师奖给“军政全胜”锦旗一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4月,五连在攻克太原战斗中,荣获第六十四军给予“大功功臣连“之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4月,九连在太原河西战斗中,大胆穿插敌人纵深。荣获一九0师授予”孤军深入猛插汾河西”锦旗一面,并记大功一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7月,568团奉命向大西北进军,圆满完成了进军任务,全团荣立小功一次。</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二营机枪连荣获第六十四军党委授予“团结巩固模范连”锦旗一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10月,二连在松谷里战斗中,不仅消灭了敌人,同时给友军反击马良山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荣获第一九0师授予“旗开得胜”之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nbsp; 1951年11月,三连在227高地战斗中,担任战勤任务,战后全连荣立三等功一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11月,七连在高旺山、227高地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突击任务,战后荣获第一九0师党委授予“高旺山开路先锋”锦旗一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11月,八连在高旺山、227高地战斗中,圆满完成了任务,全连荣立三等功一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11月,三营在攻取227高地战斗中,打得勇猛顽强,荣获第一九O师党委奖给“攻的勇猛、守的顽强”锦旗一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68团在解放战争中,曾创“八战八捷的第三营”,“战功第二营”荣誉称号。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了去年在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中的一个特殊方队,这就是由具有历史荣誉闻名全国全军的100个功臣模范单位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这些创造历史荣誉的前辈,我们永远都要记在心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团队老前辈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所以后来人都以能在这个具有光荣历史荣誉和传统的团队工作为自豪,提起团队,不论那茬兵,不论在哪里,都能拉近距离,如同一家人一样。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让我们向团队的老前辈致敬!</span></p> <p>下面是于永波主任同我握手的照片。1995年7月的一天,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到团队检查工作,在时任沈阳军区政委李新良、64集团军政委符廷贵、190师政委冯红宇等首长陪同下,接见了团常委,听取了宋保东政委代表团党委所作的汇报,深入到团通信连检查了基层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并到班、排战士宿舍查看基层官兵学习情况,而后又在团大操场观看了三营官兵的东北大秧歌表演。最后他即席讲话,充分肯定了团队周未开展的军营大文化工作。时过多年,见到这张照片,想起了那时在团队火热的生活。</p> <p>五六八团团歌</p> <p>团队召开大会前,团班子在主席台上。</p> <p>左起:蒋海泉、霍永刚、张富贵、王维平、龙华中、黄永涛、陈广田。</p> <p>左起:董殿鸿、何记奇、卢均锋、王风甲、张富贵、王维平、刘建平、彭晓峰、段声华、高兴凡。</p> <p>政治处部分干部在团俱乐部前合影。左起:何记奇、卢义、张富贵、王维平、张金声、刘建平、[宋治良]</p> <p>团政治处部分干部家属在俱乐部前合影</p> <p>参加"9310"演习时在大连渤海湾留影</p> <p>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团队的锦旗(一九八五年十一月)</p> <p>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奖给团队参加团歌比赛获二等奖的奖状(一九八六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战友情来自于现实的锤炼。</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我的老团队1938年5月组建之时起,前辈们历经了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洗礼,抗美援朝的硝烟。可谓是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写下了"辉煌"二字。在国家总体和平的环境中,我们这支部队官兵也历经了各种锤炼。二营炮兵连在集团军侦察大队编成内,赴老山轮战圆满完成战斗任务(1988年),五连全员代表64集团军连队参加沈阳军区大比武奋勇夺冠(1994年),"9310演习"创造佳绩,1995沈阳地区抗洪抢险,团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平凡的岗位上也有着后来人履使命尽责任。1981年"八、一"原沈阳军区建国以来,举行的最大的阅兵式分列式,团队光荣受阅;1981年摸拟营演习;1984年迎外演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维西上将,加拿大莱赛得上将观看);1985年北京851演习;1986年辽河大堤抗洪抢险等,都写下了568团后来人的新篇章。据我所知,我工作时期的568团,人多车多装备良好,炮装工通信防化要素齐全。齐装满员官兵2100多人,军官320多人,除司政后装外,5个营,25个连队。装甲车、坦克、各种轮式车辆300多台。人数比2个乙种步兵团加起来还多。也是因为人员装备的优势,每年从大军区到军、师,都赋予团队许多大项任务。以这些大项任务为牵引,也锻炼了部队官兵。获得荣誉称号的营连以及功臣模范个人,还真不少。至今战友之间相互联系以及相会之时,说起共同经历过的岁月,共同完成的任务,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真是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责任和使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记得2015年我去原成都军区峨嵋疗养院疗养时,与战友李杰、何记奇、董政军等团队战友相聚,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他们几次安排宴请,激动之时,战友们合唱568团团歌,时隔多年,歌声仍是那样响亮,那样豪迈。这就是终生难忘的战友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在渤海湾留影</p> <p>在渤海湾留影</p> <p>在568团干部宿舍前雪后留影</p> <p>与副团长吕发在会议上。</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战友情来自于岗位的锻炼。</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个战友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能锻炼人。我在568团政治处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年,这也是学习锻炼和总结的3年,更是锻炼提高的3年。这一时期经历了2任团长,即焦乐坤和张福全团长。经历了1任政委,即宋保东政委。经历了副团长吕发、张双全、贾水泉、张连吉和副政委邸克宁、王树贵。还和孟庆波、孙永波、徐春3任参谋长在一个团班子共事,和后勤处的张福、李树平两位处长及装备技术处长李杰共事。大家心齐、劲足、气顺。都结下了良好的友谊。</span></p> <p>夏日与女儿在山上凉亭留影</p> <p>冬日家属和女儿在营区山留影。在568团工作的三年,我是两地生活。爱人和孩子在本溪市工作和上学。很少到部队住地。这类照片是她们来队看我时所拍摄的。</p> <p>与家属在团部花坛留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印象最深的是在团党委的领导下,政治处的干部战士们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坚持向下使劲抓基层,向内使劲抓自身,向实使劲抓落实。既出了政治工作服保证的成果,又出了人才培养的成果。1995年3月,原沈阳军区树团政治处为"抓基层先进机关",并为团政治处记集体二等功一次,我代表团政治处参加了沈阳军区在沈召开的表彰大会并领奖。这是全处干部战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沈阳军区以及军、师对团队建设和政治处建设的充分肯定。</span></p> <p>与转业干部合影。左起:李会山、王维平、曾义堂。</p> <p>在团招待所前留影</p> <p>团政治处部分干部家属子女在568团团部营门前合影。拍摄于1994年夏末秋初之时。团队及政治处干部家属绝大多数都分散在沈阳市、本溪市。因为团队驻地偏,且在农村,不能安排家属就业,故此,随军家属很少。当年又接受了建制连代表集团军参加沈阳军区专业比武的任务,全团封闭半年,干部战士停止休假,师长亲自参加团队"比武训练动员大会",为官兵作动员。7月下旬抽五连(大功功臣连)参加比武考核,五连获总分第一名。正是这年干部回家少,家属来队少,到基层蹲点多,我和副主任研究,把全处干部家属从沈阳、本溪等地请到部队,开个座谈会,吃了一顿饭,照了一些像。未想到现在成了珍贵的回忆照片了。</p> <p>本溪市第十三中学领导及部分教职员工到团队体验军营生活,这是在西沟靶场留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团政治处工作的日子里,大家都年轻气盛,激情满怀。把抓基层与抓自身结合起来,收到了整体提高的效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坚持了"三好"、“四个一"、"两个1/2和一个3/2制度"。"三好"是连队到政治处办事,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四个一"是:工作中坚持每人年均到营连代一次职,每周各股安排到连队检查一次党团活动或政治教育情况,每月安排基层政工干部搞一次集体背课(指导员学习日),每季度政工领导为基层政工干部讲授一堂课。“两个1/2和一个2/3"是:每人全年要有1/2以上时间在连队面对面抓工作落实,全处保持1/2以上人员与营连一起把工作落到底,团队有重大活动时,全处有2/3以上人员随部队一起行动。如"9310演习"、95沈阳抗洪,都是这样安排的。在工作实践中,及时总结出了《训练中政治工作100个怎么办?》、《抗洪抢险英雄谱》下发营连,指导工作,鼓舞士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服务指导基层时,机关带着责任和温度去操作,以关心促安心。要求干部、战士生病住院,有关领导必到医院看望慰问。干部转业离队,团队安排"四个一“即:开一次座谈会争求意见,吃一顿欢送饭增进感情,照一张合影像留下纪念,送一件纪念品作为离队时的军旅留念。团党委的这项工作从计划到实施都由政治处安排落实。使走的满意,留的安心。看到团首长与当年转业干部的合影,仍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辨认出战友的模样,不由自主想起这些往事,令我思绪万千。</span></p> <p>团政治处部分家属合影</p> <p>左起:王维平、孙承毅</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政治处副主任陈春生,也是一名老同志,很支持我的工作,后来他转业回到了老家河北,五年前过上了退休生活。政治处副主任张富贵,善于出主意和抓落实,是个全面手,甘作人梯,做了不少人才培养工作,几年前,他也从本溪人寿保险公司办公室主任岗位退休了,享受天伦之乐。这两位老战友,都比我入伍时间长,资历老,但兢兢业业工作,对我帮助支持不小,前几天还为我提供了写作这篇文章的有关素材,我从内心都很感谢他们。组织股的黄永涛、[宋治良]、董殿鸿三任股长,干部股的蔡东文、张金声、何记奇三任股长,宣传股的赵建民、敖国平两任股长,保卫股的霍永刚、刘建平两任股长,群联干事卢义、卢均锋,以及各股的干事、政治处的战士,都尽心尽力工作,把份内和份外的工作做好。正是由于他们的爱岗敬业,使政治处的工作很活跃。年有规划,月有计划,周有安排,随时总结讲评。政工干部比武竞赛、岗位练兵,季度讲评干部工作,基层营连篮球比赛、围绕部队建设主题、主线、主业开展的演讲会、歌咏比赛、文艺演唱会、板报评比、大项活动开办《战地快报》等活动,这些均贯穿全年部队官兵生活之中。当年团队以及政治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和风气很浓,对干部开展的"学、帮、压、思、促"培养抓得很紧。许多文字材料,许多文章,我都是独立思考,集思广益,亲自上手。从我积累的当年报剪上,我还找到了一些亲自撰写并刊发的文章,选了其中2篇,以回忆当年的生活点滴。</span></p> <p>左起:陈春生(政治处副主任,河北省唐县人)、王维平。照片拍摄于1993年,陈春生战友转业时与我合影。</p> <p>左起:张富贵(政治处副主任)、王维平。照片拍摄于1994年。</p> <p>主持团队年终总结表彰大会。</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抓典型中,学习典型,汲取营养,强筋壮骨。总结5连训练场上"五小一保障"经验,在学习5连经验,开花结果的同时,政治处努力学习军事技术,15名干部中有8人是多项"四会"教练员,7人是单项"四会"教练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抓基层政治教育中,带头践行立身做人的道理。在回忆军旅往事之时,我还要多说一下这几个人。与我配合的政治处副主任张富贵,是一个老同志,兵龄长,任职时间长,但他不计较个人职务高低,淡泊名利,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大家带了好头。保卫股长刘建平,曾经赴云南参过战,他不居功自傲,细致严格抓好本职工作,解决不了少棘手问题。副营职干事王凤甲,钻研法律,成为官兵小律师,为官兵挽回损失7万多元。更让我感动的是副营职群联干事卢义,正确对待职务提升,在提升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他主动向我表态,自己不急于提升职务,要在原岗位上再工作一段时间,这种对待职务升迁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他的高尚思想境界。衡量和认识一个人,最关键的考验之处就是看个人利益面前的取舍,在这一点上,他的思想和行动令我感动,我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个人和这件事。他后来虽然晚一段时间到一营当教导员,但没任何怨言,并且干得很出色。在政治处工作其问,他的口碑非常好,负责经费管理,从不乱花一分钱,在处理车辆撞猪赔偿上、在处理个别连队上山砍树搭菜窖架子的赔偿上,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既教育了官兵,减少了群众损失,还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展示岀了他的责任担当和政策水平及政治智慧。后来他转业到丹东市公安局工作,也一直与我保持联系。他在部队和地方先后立过几次三等功,在丹东公安战线也成为了典型,还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丹东日报》曾用很大篇幅宣传过他的事迹。前两年,他以一级警督的警衔从公安岗位退休。我写的这个美篇,还收入了他近期创作的一幅画作。</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同我们政治处及团队其他战友一样,战友们的好年华没有虚度,在回首往事的时侯,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挚爱的军营。</b></p> <p>《前进报》刊发作者当年所写的言论文章。(报剪)</p> <p>《前进报》刊发作者当年所写的言论。</p> <p>战友卢义</p> <p>卢义画作</p> <p>卢义的警装头像</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积累了真挚的友谊,岁月沉淀了美好的回忆。时光匆匆如流水,它可以冲淡一切,但却不能抹去军旅的印痕。正如老战友创作的《魂牵梦绕我的家》歌词所言:</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一)五六八的熔炉锻造了你我他,人生攀登的路始于霸王山下。当年的青春梦,一生都放不下,而今的岁月里,绽放你的芳华。五六八,五六八,我以你为荣耀,你是我的朝霞。五六八,五六八,我还在你的行列里,你是我的牵挂。(二)五六八的军营里走出了你我他,昔日的壮小伙,如今已过花甲。戎装的绿颜色,那是最美的画,艰难的岁月里,付出了好年华。五六八,五六八,融入了我的生命,撑起了人生大厦。五六八,五六八,越是久远越怀念,魂牵梦绕的家!魂牵梦绕的家!</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五六八团这支光荣的队伍里,走出了数以几万计的官兵,这支部队的番号在撤降并改中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在曾经的五六八团战友心中,是永恒的。五六八团具有光荣历史荣誉的连队,如一、五、九连(连队灯塔连、大功功臣连、无敌钢刀连)又伴随着军改大潮,唱响新时代的强军之歌,汇入了人民军队的钢铁洪流之中,续写着五六八的新篇章!难忘军旅,难忘战友,难忘五六八!</span></p> <p>魂牵梦绕的家(老团队战友之歌)</p> <p>转业干部座谈会会后,我与转业干部合影。他们中有营长,有军医,有连队干部。左起:王乃强、杜子兴、高兴凡、金凤善、任志兴、王维平、宋国强。</p> <p>与战友王杰庭合影。(王杰庭为车船股股长)</p> <p>王维平、何记奇(1994年)</p> <p>《前进报》刊发团政治处抓基层打基础经验,并加编者按。(报剪)</p> <p>以下一组四张照片是2015年夏天所拍。我和家属去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疗养。568团战友何记奇、刘树廉、董正军、小胡、小何等专程在峨眉山看望我,浓浓的战友情,让我们开怀畅饮,又唱起了568团团歌。收入照片为了美好的战友情。</p><p>这张照片是我与家属共同和何记奇战友合影。(他专程从广元坐几百公里火车到成都,从成都带一台车,驱东百余公里来峨眉山看我,让我感动)</p> <p>从左至右:胡海洪、董正军、辜东平、王维平、张强、胡勇、刘树廉。</p> <p>我和家属与刘树廉、何记奇合影</p> <p>前排左起:何宁、刘树廉、郭春芝、王维平、何记奇、杨晓伟。</p><p>后排左起:董正军、辜东平、胡海洪、胡勇、张强。</p> <p>主持团队“求知、成才、建功"为主题的大团日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