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印记一測绘之兵

星空Lys

<h3>远去了青藏高原, 暗淡了青春身影。 走出了无人之区, 迈过了死亡之道, 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岁月啊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h3> <h3>  时光在一日一日天的流去,我们在一天一天的变老,回首往事,我们好像都有难忘的经历和记忆。我们年轻的时候积极响应党的号照,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測绘兵,曾出生入死,历径艰险,赴边彊、进沙漠、走戈壁、入青藏,上高原、过草地、爬雪山、趟冰河、穿沼泽,臥冰雪、睡帐蓬、喝冷水、啃干馒、吃马料,似乎都经历过,千山万水,纵横千里,为国家测出了地图千万幅,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我们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作出了自已的贡献,奉献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现在虽然老了,但回头看看,仔细想想,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还真有闪光的亮点,特别是在那当兵的时候,我们年轻气盛,足跡遍布祖国大地,到处都留下了測绘兵的身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闯敢当,确实有不少值得书写和留念的地方。人生能有几回搏?留取点滴记心中,为此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然而非常遗憾,在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很多,但能留下的资料和图片却很少很少,我们所能获取的也只是头脑的记忆和几张难得的照片,然而这巳经是非常的幸运和珍贵了,也就是这些张照片却引起了我们无尽的回忆和思念,……</h3> <h3>兰州军区测绘大队有一个特业中队,它集天文.微波.光电.三角于一起的测量工作,为测图的布点、定位、坐标、方位等提供了主要数据,这个中队就是原一队五中队。因本人在此期间工作较长,对本中队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本册先说说微波组的情况吧。</h3> <h3>  1982年3月,为完成中蒙边界測量任务,总参測绘局在北京举办了微波培训班,兰州军区测绘队派出刘益生,孔祥进,刘一兵,魏富朝等人参与了培训工作。(这是当时参训人员的合影)</h3> <h3>測绘大队微波培训班合影</h3> <h3>当时五中队除偏有4个天文组、1个光电组和几个三角组外,还编有2个微波组,每个微波组分一个主台和两个副台,每个组有3个班,约30人左右。每年都要完成数百公里的測距任务。</h3> <h3>  梁祖昭, 他是老測绘专家,1961年担任第一任微波组组长,1964年升任副中队长。1969年转业。</h3> <h3>  徐世敏: 1960年在測绘学院综合系学习,1961年8月分配到第六測绘大队,开始在一中队三角组,同年底三中队成立微波组,被偏在微波一组,(侯俊利被编在微波二组)他是第二任微波组组长。山东泰安市人。1969转业到齐齐哈尔市某工厂。</h3> <h3>后任微波组组长的分别有:</h3> <h3>  刘金斗:測绘专家,微波组组长,后任中队长、雷达队队长。江苏徐州市人。</h3> <h3>仇可建:測绘专家,微波组组长,后任中队长,天津市人。</h3> <h3>郭远亮:測绘专家,微波组组长,后任副中队长,河南郑州市人。</h3> <h3>李维才:三角组组长,微波组组长,陝西汉中市人。</h3> <h3>熊志全:技术员,微波组组长,微波分队分队长。江苏泗阳县人。</h3> <h3>王乃华:技术员,微波组组长,微波分队分队长,江苏泗阳县人。</h3> <h3>  唐大鲁:技术员,微波组组长, 江苏泗阳县人。</h3> <h3>张再勤:技术员,微波组组长,江苏泗阳县人。</h3> <h3>  陈守业:技术员, 微波组组长,江苏泗阳县人。</h3> <h3>  刘益生: 三角组组长、光电组技术员、微波组组长,后任业务助理员。江苏泗阳县人。</h3> <h3>  路建龙: 技术员,微波组组长,西安市人。</h3> <h3>  孔祥进:微波组技术员,后考入测校学习深造。</h3> <h3>刘一兵:技术员,微波组组长,微波中队长,四川广安人。</h3> <h3>  魏富朝: 大地队技术员,微波中队中队长,转业后到秦皇岛市。</h3> <h3>邓本建:技术员,微波中队中队长,四川广安人。</h3> <h3>  他是1987年最后一任微波中队中队长,曾先后任教员,技术员,中队长,队长,副队长,队长,副处长,处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兼高级工程师等职,2013年调原总参测绘局工作,主要从事军事测绘理论编研工作。他是一位杰出的測绘工作者,技术全面,任职多,经历广,时间长,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一生从事測绘工作,并为军事測绘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h3> <h3>  郭群长</h3> <h3>  刘志银:測绘专家,三角组组长、光电组组长,后任中队长、队长等职,后调入某測校任教。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h3> <h3>  黄木霖:測绘专家:,三角组组长、光电组组长,福建省福州市人。</h3> <h3>  当年使用过的微波測距仪</h3> <h3>  1986年,国家引进了全站仪,该仪器可同时測量角度和距离,所以到1987年郭群长当微波中队长时,微波测距已不再单独进行,因此微波组或微波中队也就不再存在。</h3> <h3>郭群长</h3> <h3>  1966年,徐世敏组长带领微波组约30人,参与测控导弹试射场任务,由于天热断水,他晕倒在沙漠之中,人事不知,后被侯俊利等战友用绳子绑在骆驼背上驼出沙漠。他虽遇险,但他圆滿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被荣记三等功。</h3> <h3>三等功荣立者</h3> <h3>  这是当年参与測控导弹试射场任务的侯俊利同志。</h3> <h3>熊志全同志</h3> <h3>  这是熊志全同志带领的微波组奋战在新疆沙漠之中。</h3> <h3>他带领的微波分队,表现突出,工作积极,成绩显著,较好的完成了任务,荣获三等功。</h3> <h3>  1982年,在呂济山队长的带领下,微波分队参加了中蒙边界測量工作,在分担800公里路段的边界线上,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第一时间完成了任务,当观測结果报到总参测绘局时,验收合格,得到了总参測绘局领导的好评。当年该測量组荣获大队集体三等功。 照片中参加本次測量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刘一兵.路建龙.刘益生.孔祥进.魏富朝.邓本建等人。</h3> <h3>坚守岗位</h3> <h3>  这是刘一兵和邓本建在边界线界桩上执行观測工作,仪器就架在界桩上。</h3> <h3>没有留名的排长</h3> <h3>  这张照片中:右边路建龙在观測气象数据;坐者为记录者邓本建;中间观測者刘一兵;左边为某边防部队一名排长,他是给小分队当响导的,让人感动的是,当小分队遇有困难时,他总是出手帮忙,这一次遇有大风,吹得仪器摇晃不稳,观測员刘一兵难以观測,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把仪器吹掉地上,为了安全,这名排长主动上前,站到上风头,一边用手扶住仪器,一边用身体挡住大风,帮助观測员顺利测完了数据,这让小分队人员深受感动。但是,这名排长叫什么名字却没有记下来。非常遗憾。</h3> <h3>  刘一兵、魏富朝和邓本建</h3> <h3>  微波组刘炳正班长。</h3> <h3>王恒华班长</h3> <h3>魏志峰班长</h3> <h3>张树军班长</h3> <h3>阎三学班长</h3> <h3>微波组谢峰战友</h3> <h3>  微波组记薄员陈文庆同志</h3> <h3>  勘察队员路贵宝</h3> <h3>  </h3> <h3>两位老战友</h3> <h3>沙漠行军</h3> <h3>行进雪山</h3> <h3>  团结战斗,协力同心。 携手并进,艰难前行。这是微波组刘炳正、谢峰等战友在1972年在測区留下的一张真实照片。</h3> <h3>赶牦牛</h3> <h3>天上无飞鸟,地上没人烟。茫茫无人区,只有测绘兵。风餐又露宿,不畏风和险。</h3> <h3>陷车</h3> <h3>  一只小狗熊</h3> <h3>  可爱的小狗熊给生活在&quot;无人区“的測绘兵带来了乐趣,空闲时总有人来逗逗它。</h3> <h3>刘志银在操作010一测角仪。</h3> <h3>郭远亮在挥作微波測距仪</h3> <h3>郭远亮在讲解仪器操作事项</h3> <h3>路建龙在操作微波測距仪DI一50。</h3> <h3>三等功荣立者</h3> <h3>熊志全和王乃华</h3> <h3>三角钢标架</h3> <h3>高标观測</h3> <h3>刘一兵和陈文庆</h3> <h3>正在观測和记录</h3> <h3>微波组部份人员留下的照片</h3> <h3>野外执勤</h3> <h3>左起.熊志全.孔祥进.石钟金.王乃华</h3> <h3>左2.毕传华</h3> <h3>可爱的微波组战士</h3> <h3>左起:王乃华.刘志银.刘益生</h3> <h3>原五中队记薄员温沭元战友,成都市人。退伍后成为双流区总工会先进工作者。</h3> <h3>  与智者为伍增智,和善者同行心善</h3> <h3>退休后近照前左起:郭远亮.刘金斗.章锋后排:谢宏伟.刘益生</h3> <h3>泗阳战友聚会</h3> <h3>在西安时战友相聚</h3> <h3>天水籍战友50周年聚会</h3> <h3>郑州战友聚会</h3> <h3>西安战友聚会</h3> <h3>老一代測绘专家相聚:右起:郭远亮.章锋.仇可建.梁祖昭.刘书和.某某</h3> <h3>2020年西安留影:左起:徐志英.刘益生.王富贵.李炳道.孙新宝.陈守业.王乃华.路建龙.路贵宝</h3> <h3>为战友献上一枝鲜花!</h3> <h3>  编于二O二O年七月二十八日 (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