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贾氏源流--《枣庄峄阳贾氏家族概述》--贾氏墓园

河南省贾姓文化研究院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15日,河南省贾姓文化走访团走访山东枣庄大广门业、山亭区离休老干部贾传典、枣庄市山亭区贾氏家族墓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走访团一行应邀到贾广福宗亲的企业--枣庄大广门业有限公司走访,并与枣庄粮食局原局长贾传成、枣庄武警支队原政委贾继运座谈贾姓历史文化,共同查阅研究老《峄阳县志》中对当地贾姓文化及贾姓历史名人的记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下午四时半,走访团一行在广福、传成、继运宗亲的陪同下前往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小西庄看望并拜会86岁的离休老干部、山亭区原人大副主任贾传典老宗亲,向其赠送《贾姓文化》期刊并在其亲自陪同下前往拜谒贾氏家族墓园,一至四世祖的墓茔。</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贾姓委员会执行会长贾国瑞,贾姓委员会监事会主席贾国彪,贾姓委员会驻会副会长贾慧升等参加了此次走访活动。</p> <p class="ql-block"> ♦️《枣庄峄阳贾氏家族概述》♦️</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枣庄市于一九六二年由峄县撤县建市,辖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薛城区、滕州市共五区一市。按照文化沿袭,枣庄贾氏因最初定居于峄县,又称为峄阳贾氏,五区一市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员流动日益加大,目前峄阳贾氏支系遍布全国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港、澳、台地区亦有少数支系定居。可谓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实乃鲁南名门望族矣。</p><p class="ql-block"> 一、为避战乱,南徙峄县</p><p class="ql-block"> 枣庄峄阳贾氏家族自始祖得真祖、志刚祖明初避战乱,由东郡博平迁峄,至今已六百余载,传二十余世。其高祖讳铉,字鼎臣,金大定进士,左谏议大夫,刑部尚书,拜参政知事,今我贾氏一族支系繁衍、人口众多,全市宗亲(含迁往外省市)约十万余众。主要居住于台儿庄区泥沟镇大庄子、柿树园、榆树子、沂州庄、鹅鸭城、堡子、贾园、大北洛、坊上村等;峄城区吴林杨庄、北贾家庄、土楼河、双辘井;榴园镇贾泉、卜村、张村;峨山镇晏庄、万垄、香屯、李堡等;市中区税郭镇东北村;齐村镇渴口村、张庄、小梁庄村;孟庄镇葛家洼、苗庄、大郭庄、道沟等村;山亭区北庄镇半湖村后大西庄、小西庄村、务后村;冯卯镇水山村;西集镇姜庄村;薛城区邹坞镇贾庄、北陈郝等村;滕州市郑庄村等。另有一些支系还分布于江苏邳州、苏州、沛县,安徽淮南,上海、广东、台湾等十余个省、市及临沂市郯城、兰陵、兰山区半程镇、费县白彦、许家崖等地。现有宗亲主要以老五房支系为主,目前最长辈分为十七世“有”字辈,最小班辈为二十五世“守”字辈。百年来,班辈用字在清咸丰八年修谱时,拟定为十六字:玉有平章、传继广方、志守忠立、秉建恒良。一九三二年续修谱时,又拟定十六字,接良字辈起:宝贤兴仁、崇善钟祥、庆衍丕茂、恩荣永昌。一九九二年四修谱时,恐日后修谱无期,再预选十六字备用,接续昌字辈起:怀宪存礼、敬业乐勤、文景毓焕、修圣尚俭。</p><p class="ql-block"> 二、高风亮节,世代传颂</p><p class="ql-block"> 自迁峄以来,历经数百载,我祖辈始终坚持修齐治平,积德累仁,培养、传承优良家风,遂使我峄阳贾氏贤良辈出,人才济济。谅祖、三近祖位列前朝,明史立传,素有儒雅高节、文治武功之盛名。百世流芳,历久不衰,为后辈垂范。</p><p class="ql-block"> 谅祖,字子信。峄县志称:“邑人士始有宦于朝者,而胡鸿昭恭,贾中丞谅,乃并以孝廉起家荐涉九列。”民国二十二年邑举人褚子临为贾氏三续谱作序时,谓三近祖亦非常推崇谅祖。《明史.顾左传》对谅祖评价曰:“谅永乐中由乡举入太学,选侍皇太孙说书,擢刑科给事中。宣德四年劾清军侍郎金庠受贿,罢之。明年又劾阳武侯薛禄朋比不敬。廷中肃然。寻拜右副都御史,累迁兵部尚书。江淮群盗截杀番史,谅受领主捕,以计悉擒之。又尝搜江右豪民,平蜀盗,诛其首恶,解散余党,良民以安。正统初年(1436年),出镇湖湘,锄强屏暴,楚人颂之。正统二年,江北、河南大水,奉命及工部侍郎郑辰往赈。芒砀山盗为患,谅捕获甚众。四年返京还至德州,病逝于此。</p><p class="ql-block"> “谅内行克修,当官有风采。及卒,朝廷惜之,赐祭葬如例。今祀乡贤。次子杰由乡贤举仕至陕西参政。”</p><p class="ql-block"> 三近祖字德修,号石葵,嘉靖戊午(1558年)省魁,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右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巡抚保定等处,提督紫荆等关,川陕总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诰授中大夫,晋封光禄大夫,列传载明纪小传,详邑志。一生文韬武略,堪称治世能臣,被称为“泰山乔岳”。殁后,朝廷赐御祭一堂,崇祀乡贤忠义二祠。三近祖为官清廉,敢担大任,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史谓:“论救玄官,弹劾权贵,皆人所不敢言。”三近祖视民众如亲人,恤爱有加。值西辅大旱,他累疏请赈,设粥厂千余处,日食男妇二十二万余口。西辅归时,有应得金数千,悉留储库。三近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许多诗文,如《东奏掖章》、《西辅封事》、《先庚生传》、《救荒檄》、《滑耀编》、《煮粥法》、《宁鸠子》、《峄县志》等。诗歌散见于《明诗综》、《明诗纪事》、《峄县志》等书。其编撰之《峄县志》,结束峄县无志之历史,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州教育学院院长张远芬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考证,认定明代第一奇书《金瓶梅》系三近祖所著,该提法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故首届金瓶梅国际研讨会于一九九二年在枣庄市峄城区召开,并引起海内外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和较高评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峄城区人民政府在万亩榴园石屋山泉东邻修建了“三近书院”,为御祭林新修墓碑五座,纪念碑两座。吴林贾氏御祭林先后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峄城区人民政府评定为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充分肯定了三近祖的历史贡献和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子信、石葵二祖均被《峄县志》尊为乡贤,位列卷首。山亭区、台儿庄区政协均为二祖撰写传记,予以宣传。</p><p class="ql-block"> 三、传承家风,贤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峄阳贾氏牢记祖训,传承优良家风,以“仁义礼智信”治家育人,致贤才辈出。毋论从政、经商、务工,抑或从医、教学、务农者,均奉公守法,以诚待人。为官者,政绩斐然,务工经商者,诚信经营;教书育人者,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行医者,仁心妙手,为民众解除疾患。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均能爱岗敬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据粗略统计,我族宗亲从政者中有军级干部1人,地市级干部1人,县团级干部近30人,科级干部近百人;另有省级劳模1人,律师、教师、医师、工程师200余人;出国留学者数十人,优秀民营企业家50余人,而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者则数以千计矣。</p><p class="ql-block"> 四、四次修谱,日臻完善</p><p class="ql-block">  峄阳贾氏一族历经四次修谱,族内宗亲各支系脉络愈加清晰。</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年间,十一世祖晋锡公首创草谱,为后世修续族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详实资料。清咸丰八年(1858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两次修、续谱,虽历经艰辛,终因时局混乱,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使散居于各地支脉一一归谱。1988年,君平、杰章、峰章等长辈倡修族谱,组成了以传勉、继卓任总理的53人修谱班子。历时二载余,草册告竣。本宗老五房及三续谱增收远族支系外,又增收远族十余支。1992年,2009年,两次重修三近祖御祭林。志刚祖等墓地因处于周村水库库区,于2009年择地重新安葬。至此,峄阳贾氏宗族支系归划于一,全族团结和睦,祥和兴旺之气象始成。</p><p class="ql-block">  我峄阳贾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了家族理事会,有理事会顾问、成员数十人,均为德高望重者。数十年来,理事会坚持活动,为家族团结、和睦及融合做了大量工作。进入新世纪,又成立了贾三近历史文化研究会,吸收一批学历高、博学多才,对家族文化素有研究之宗亲为会员。重修了始祖林墓碑和御祭林广场、石桥,深入研究先祖丰功伟绩,搜集有关家族的民间传说,勘查考证发掘石碑,寻访史料,整理汇集成册;积极弘扬、传播峄阳贾氏历史文化,为提升枣庄地区历史文化影响力,贡献家族智慧。</p><p class="ql-block">  撰稿:贾继运 整理:贾方团 </p><p class="ql-block">  审稿:贾余章 贾洪章 贾传波 贾广勤 贾广福 </p><p class="ql-block"> 参考资料:《明史》、《峄县志》、《峄阳贾氏族谱历次修谱序言》及《台儿庄政协资料编》、《峄城区志》、《山亭区志》、《山亭政协资料编》。 </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1日</p> <p>贾氏墓园</p> <p>一世祖贾志刚墓</p> <p>二世祖贾旺墓</p> <p>三世祖贾谅墓</p> <p>四世祖贾杰墓</p>

贾氏

峄阳

山亭区

枣庄

贾姓

宗亲

支系

峄城区

修谱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