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1955年父亲授銜时留影</b></p> <p class="ql-block">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只能跪着,永远站立不起来的民族。一个军人必须崇尚英雄,心中没有英雄的军人在战场只能是懦夫,不可能战胜敌人。在我的心中,父亲就是一位实实在在,受人尊重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1921年4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社头镇芦溪村(现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芦溪村),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1941年5月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淮的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战争年代曾经三次光荣负伤。解放后参加了嵊泗列岛剿匪战斗,1958年封锁金门战役,两次荣立二等功,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自由勋章各一枚。1944年在新四军南下途中,完成了皖南筹款的任务,粟裕师长亲自签发嘉獎令给予通令嘉奖。1951年在嵊泗列岛剿匪战斗中战绩突出,受到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号嘉獎令的通令嘉奖。父亲戎马一生,可谓是身经百战,经历了九死一生。</p> <p class="ql-block"> <b>赤山之战巧歼敌 黄金山上三战捷</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0年4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北上建立苏北根据地。江南地区仅留下廖海涛(二支队副司令员)率领的二支队四团三营和特务连坚持江南地区抗战。5月13日,廖海涛带领部队在南京郊外句容赤山的戴家边一带活动。日军吉田中队长带着130多名日军和一门九二步兵炮沿着湖边堤岸扫荡。侦察员发现后立即报告敌情,廖海涛将部队沿着赤山一带有利地形设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新四军轻重武器猛烈射击,打的鬼子措手不及。那时父亲还是特务连的新兵,在战斗中就发了两颗手榴弹,在阵地上传达命令,运送弹药和救护伤员。战斗一直打到下午,最后剩余的十多名日军被压缩在赤山脚下的一座拱桥下面。廖海涛命令身边的战士集中手榴弹投向拱桥下的日军,乘着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父亲跳下拱桥缴获了鬼子的一支三八大盖枪,从此父亲手中有了一支真正的杀敌武器。此战,新四军共歼灭日军130名,俘虏两名,缴获九二步兵炮一门,各种枪支130支。</p><p class="ql-block"> 赤山一战敌损失惨重恼羞成怒报复心切,调来大批日军和汪伪“首都警卫师”企图分两路包围合击新四军。廖海涛将三营置于敌进攻的两个方向顽强阻击,造成新四军主力在包围圈中顽抗的假象,然后利用夜幕从茂密的树林中悄悄突围。留下的特务连则声东击西,引诱日伪军相互接近后迅速撤出战斗。日伪军上当相互打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天亮了才发现是自己人打了自己人。早晨,正在耕作的农民看见行进在田间小路上的新四军战士,惊讶得合不上嘴说:昨晚山上日本人打了一晚,不是打你们啊?父亲乐哈哈的说:廖司令打仗动脑子有一套,能让日本人打日本人!</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新四军十六旅(二支队改编)重返江南,旅长罗忠毅率旅部和特务营驻扎在潥阳别桥镇黄金山村,四十六团驻在戴巷。黄金山为江南丘陵地带,主峰海拔高度为300多米,控制黄金山对南京、镇江、常州都有极大的威胁。</p><p class="ql-block"> 21日上午9时,国民党军第40师第118团4个营突然向新四军进犯,双方激战至天黑。22日,敌118团一个营并两个连,配大炮两门,又向四十六团驻地戴巷进攻。新四军奋勇还击,将其击溃。24日,国民党军增兵再次来犯,分两路向黄金山进攻,六师师长谭震林预先将部队埋伏在敌进攻路线的两侧。战斗从上午11时激战至下午3时,敌久攻不下。新四军突然从两翼发起攻击,敌被迫仓皇撤退溃不成军。新四军边打边追,直到晚上7时才结束战斗。十六旅4天之内三战三捷,共毙伤国民党军300余人,俘敌200余人。新四军仅牺牲1人,伤29人。</p> <p class="ql-block"> 独立自由奖章(抗日战争时期)</p> <p class="ql-block"> <b>战罢白马战塘马 英烈忠魂泣鬼神</b></p><p class="ql-block"> 十六旅南下苏南地区,连续取得的胜利,极大震动了南京的汪伪统治政权,日军企图趁十六旅立脚未稳,一举消灭新四军江南部队。</p><p class="ql-block"> 当时,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率十六旅旅部、四十八团和苏南公署、医院等后勤机关驻扎在溧阳塘马村,四十六团在团长黄玉庭带领下驻在溧水白马寺村。父亲是四十六团团部通信班长,却经历了白马和塘马两场血腥恶战。</p><p class="ql-block"> 11月24日晚,300多名日寇和数百名伪军集结,企图于25日凌晨包围消灭四十六团。四十六团是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下来的红军部队,战斗力強,警惕性高。日伪军一出动,侦察员就发现了敌人的动向,并报告了团首长。早晨六点当日伪军企图发起进攻时,四十六团早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日寇见偷袭不成改为強攻,四十六团交替掩护,梯次突围,两个半小时全团撤出战斗。此战,四十六团消灭30多名日本鬼子,自己也牺牲了20多人。突出包围后,团长黄玉庭命令父亲带着通信班,火速赶往塘马,向旅部报告白马寺村发生的战斗情况。</p><p class="ql-block"> 父亲到达塘马之后,立即向旅部报告了白马村发生的战斗情况。但是,这一情况并没有引起罗旅长,廖政委的重视。27号,旅部侦察员发现塘马周边地区有大批的日军和伪军集结,罗、廖首长认为日军的活动是针对国民党军的,加上当晚天降大雨,十六旅所属部队除了加强警戒,没有及时转移。</p><p class="ql-block"> 28日清晨,3000多名日军和800多名伪军突然包围了塘马村。此时,在塘马村的十六旅旅部、四十八团、苏南公暑和后勤保障部队一共只有1500多人,作战部队大约500人,双方作战兵力的对比是7:1。塘马危在旦夕!</p><p class="ql-block"> 接到报告后,罗旅长、廖政委立即组织部队突围。父亲的通信班配属四十八团的一个连负责打开突破口,罗.廖首长带领两个连留在村里打阻击。突围部队拼死在日军的包围圈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十六旅旅部,苏南公署、兵工厂、医院陆续从塘马村撤了出来。父亲和20多名战士被留在突破口打阻击。在塘马村,罗旅长、廖政委带着两个连的阻击部队接连打退了日寇的八次进攻,消灭敌人500多名。</p><p class="ql-block"> 被围十六旅旅部、苏南公暑等已撤退完毕。可是罗旅长、廖政委为了争执殿后谁也不肯带领掩护部队先撤,他们端着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最后中弹牺牲,参加阻击的两个连272名战士也全部牺牲。塘马之战是新四军对日作战牺牲的指挥员职务等级最高,人数最多的一场恶战。</p><p class="ql-block"> 在突破口的 战斗中,一个年轻的女战士爬到父亲身边,向父亲要一颗手榴弹。父亲看着她稚嫩的脸庞和充满仇恨的目光知道她要干什么,于是把手榴弹递给她,鼓励她跟上部队突围出去。父亲他们在突破口一直坚持到下午三点,人员伤亡过半,已经弹尽粮绝。眼见部队撤退完毕,就是不见罗旅长、廖政委出来,心急如焚!指战员们上了刺刀,准备和日寇做最后一搏。这时传来罗、廖首长已经牺牲消息,命令部队即刻撤离。就在日寇即将形成合围之际,部队跳出包围圈向长荡湖方向转移。日寇在后面紧追不舍,战士们毫无还手之力。情急之下,父亲和另外两个战士跳进深秋冰冷的湖水中,在芦苇荡中躲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鬼子撤了才出来重新回到部队。(这两个战士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一位在解放上海战役时牺牲。)父亲生前多次和我们讲起塘马战斗,他说:这一仗打得太惨了,牺牲了那么多人,我是战争的幸存者!</p> <p class="ql-block"><b> 总政治部颁发的独立荣誉勋章</b></p><p class="ql-block"><b> (1988年8月1日)</b></p> <p class="ql-block"> <b>东坝战斗擒顽敌 驰骋江南战敌寇</b></p><p class="ql-block"> 1942年3月,父亲任四十六团侦察连班长,部队驻扎在高淳县东坝村。由于新四军武器装备很差,自制的子弹装药不足,目标远了就形不成杀伤力。因此,日本鬼子非常嚣张,经常七八个人离开据点,下乡去抢劫百姓财产,祸害群众。一天晩上一个邻村的村民跑来报告说:有七八个鬼子到了村里正在抢劫东西,祸害百姓,要部队前去解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排长一听,立即带着两个班赶往东坝村。进了村鬼子正在村民家中抢劫财物,有的鬼子在强奸妇女连裤子都没穿。排长把部队分散,几个人对付一个鬼子,鬼子没有防备,一阵猛打猛冲很快被消灭了。战斗中父亲发现一个鬼子逃脱正在向村外跑去,于是带着班里的战士一起追了上去。鬼子边跑边射击,父亲他们边追边还击。当鬼子爬上一个高坎准备往下跳时,一阵枪响鬼子被打倒在地。父亲他们上去一看,这个鬼子大腿被打伤,正倒在地上哼哼叽叽的。于是,他们押着这个俘虏回到连部。</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抗战期间始终坚持在江南抗日战场,参加了新四军江南抗战的主要战斗,如石臼湖战斗,广德牛头山靓岭战斗,长兴战役,天目山反顽战役和日寇投降溧阳战斗。在天目山反顽战役的第二,第三阶段,父亲奉命带领两个侦察班前出敌我门交界地带,多次带领侦察员化装臼湖战斗,进入敌占区收集敌情,为第二、第三阶段的战斗胜利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在完成侦察任务同时,父亲积极发动群众参加新四军,将六十多人带回团部,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两个侦察排,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b>皖南筹款立大功 出生入死为哪般</b></p><p class="ql-block"><b> </b>1944年10月,根据毛主席、中央军委战略决策部署,粟裕师长率新四军第一、第三两个旅南下建立苏浙抗日根据地,11月到达高淳与王必成、江渭清领导的十六旅汇合。由于行前后勤准备不足,部队汇合后人数陡然增至一万六千多人,资金发生了困难。粟裕下令部队在高淳休整,派出小分队前往敌占区筹款。</p><p class="ql-block"> 部队派出了几批的小分队都没有完成任务,最后吴咏湘团长把筹款的任务交给了时任侦察排长的父亲,要他带着六名侦察员配合高淳县副县长朱昌鲁和四名地方税务人员深入敌占区筹款。父亲接受任务时嘀咕了一句:别人搞不到钱,你叫我去哪里给你搞那么多钱?吴咏湘将了父亲一军:你怎么搞钱我不管,搞不到钱也得搞,不然就别回来!</p><p class="ql-block"> 此次筹款任务艰巨,情况复杂,事关重大,不容有半点闪失,否则将影响整个南下战略任务的完成。为此,父亲和朱昌鲁召集小分队成员开了整整两天的会,对筹款活动进行周密的部署。几天后一支伪军部队出现在安徽当涂一带,这就是新四军的筹款小分队。</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在皖南筹款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活动范围从安徽宣城、当涂到马鞍山小丹阳数百公里区域内。对汪伪政权人员实施战时強制性征税,对民族资本家,中小地主按新四军税收政策进行缴税。这一地区日伪军、国民党顽军、忠义救国军、帮会武装都有部队。经过一段时间,日军发现有新四军小分队活动,白天派出巡逻队沿着村庄寻找,开着汽艇在湖边搜索小分队,小分队还多次和日伪军、帮会武装的遭遇。在当地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小分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详情见美篇《新四军皖南筹款》一文)。</p><p class="ql-block"> 当小分队每人背着一个包着银元、银票、法币的大包裹,挑着几担装滿银元、黄金的箩筐回到部队时,吴咏湘团长高兴得喜笑颜开,对父亲说:你们这次立下大功了,任务完成的不错!为此,粟裕师长亲自签发嘉奖令,通令嘉奖小分队全体成员,这在十六旅的历史上仅此一次。</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新四军七年,是四十六团和十六旅最出色的侦察员,完成了许多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其他侦察员完不成的任务,最后都交给父亲去完成。父亲的侦察员生涯出生入死充满传奇色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次是父亲化妆成上门的新娘子,侦察员们让他坐在独轮车上,吹吹打打将他送进据点,配合部队一举端掉了鬼子的炮楼完成了任务。一次是父亲在和日本鬼子拼刺刀时被鬼子的刺刀扎进肚子,父亲死死抓住刺刀不放,边上一个战士见状一枪击毙了鬼子,救了父亲一命。一次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鬼子发现,十多个日伪军追了出来,高呼“抓活的,抓活的!”父亲边开枪射击,边东躲西藏,幸好看到一个孤坟塌了一个小洞,急忙钻进去再把洞口堵住,才保住了性命。父亲说:执行那么多的任务,这一次最危险了,要不是那个坟墓,我早就没命了。</p> <p class="ql-block"> <b>三级解放勋章(解放战争时期)</b></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议》,10月,粟裕率新四军南下支队返回江北,在高邮进行整训。解放战争爆发后,十六旅奉命北上进入山东地区。父亲因病住院,没有跟随部队行动,被留在苏中军区二分区六团五连当连长,开始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生涯。</p> <p class="ql-block"> <b>伍佑反击试锋芒 纪家庄里插尖刀</b></p><p class="ql-block"><b> </b> <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11月27日敌整编二十五师由兴化北犯,企图占领盐城。伍佑位于盐城以南18公里,是盐城的南大门。为了粉碎国民党军企图攻占盐城的阴谋,我军在伍佑进行反击。伍佑反击战中,五连率先突破敌阵地,为击溃来犯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敌二十五师被歼6000余人。在战后总结大会上,参战友邻部队三十二旅的张明团长当场表扬五连:打的勇敢,打的坚决。一个连队能够受到友邻部队领导表扬,可见其战绩出色。之后,五连又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的高汪等战斗,经过几次战斗考验,五连逐渐成为六团战斗力最强的连队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47年2月苏中军区给二分区下达任务:攻占兴化纪家庄,为主力部队攻打兴化县城扫清外围障碍,六团把尖刀连的任务交给了五连。虽然这是父亲第一次担任主攻连的连长,但父亲没有辜负分区和团首长希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凭借多年侦察员的经验,父亲化装混入纪家庄,把敌人的兵力布暑了解的一清二楚。回到连队立即召开战前准备会,分析敌情研究布暑,确定敌指挥部为主攻方向。战斗打响,在炮火的支援下,五连採取中间突破的打法,首先向敌指挥部发起攻击。在拿下指挥部后部队向两翼展开将敌分割包围。由于指挥系统被歼灭,纪家庄的敌人乱成一团,失去了战斗力。在三个小时的战斗中,五连歼敌80余名,俘虏60余名,缴获各种枪械100多枝,子弹数万发,而自己付出了伤亡十多人的代价。分区和团首长对这次战斗十分满意,给予很高的评价。战后不久,父亲被任命为苏中军区二分区警卫营副营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淮海战役战犹酣 运河阻击磐石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国共双方在徐(州)蚌(埠)地区尽遣主力,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包围了黄百韬兵团。为了解救黄百韬兵团,蒋介石下令杜聿铭、邱清泉两个兵团20多万人疾驰碾庄救援。华野调集三个纵队和苏中军区所属部队组成打援集团阻击敌人的增援,以保证全歼敌黄百韬兵团。这场阻击战在徐州以东地区和运河沿岸展开,防御的正面宽20公里,纵深30公里。参战部队依托村落层层构建工事,节节阻击敌人。徐东阻击战打的十分惨烈。在敌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轰炸和冲击下,密集的炮弹把阵地的泥土几乎翻了几遍。而我阻击部队仅仅依托阵地用歩枪手榴弹和少量的火炮顽强的抗击着敌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的分区警卫营原来担负保卫分区首长和机关的任务,因为战斗打的惨烈,每天都要有新的部队补充进去,最后分区无预备队可用,只好将警卫营派上第一线参加阻击。阻击战结束后,警卫营有的连队只剩下不到10个人。<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在阻击战斗中,父亲发现原来畏缩不前的国民党军士兵突然勇敢起来,不要命的往上冲。定睛一看原来是敌督战队拿着冲锋枪顶着士兵的背后,对临阵退缩不前的士兵一律枪毙!父亲调来几名神枪手专打敌督战队,有效压制了敌军的攻势。这一打法迅速在所有参加打援的部队中得到推广和运用,为减缓削弱敌增援部队攻击起到重要作用。就这样参战部队怀着:“堵住敌增援部队,就是消灭黄百韬兵团”的坚强信念,在徐州以东和运河沿岸顽强阻击敌5个军12个师的轮番攻击。华野交给打援集团的任务是:每天只允许敌前进一公里。徐东阻击战打了十一天,杜、邱增援兵团也就前进了十一公里。11月22日,碾庄黄百韬兵团被歼,徐东阻击战圆满结束。</span> </p> <p class="ql-block"> <b>渡江战役英雄营 解放上海幸生存</b></p><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结束后,父亲任苏中分区五团一营营长。<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1949年4月,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华野首长下达给苏中分区的任务是:分区担任渡江战役镇江方向突击任务,打开突破口,占领桥头堡,为后续部队迂迴包围南京打开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当时五团驻扎在江阴北岸,分区下达给五团任务后,确定以一营为攻击对岸施家桥的主攻部队。以一营攻占对岸桥头堡,后继部队跟进扩大战果。4月21日下午,渡江战役开始。在我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一营乘船渡过长江,占领了滩头阵地。继而向施家桥敌军发起攻击,全歼施家桥守军一个营,占领桥头堡,完成华野和分区下达的作战任务。战后一营被授予“渡江英雄营”的奖旗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渡江战役结束后,部队挥师南下直插上海外围。5月,解放上海战役打响,父亲所在部队任务是扫清上海外围敌人的障碍,为进攻市区的部队打开通道。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汤恩伯在上海外围修筑了4000多个钢筋混凝土碉堡和10000多个工事,埋设了大量的地雷,配置各种火炮并用堑壕相互连接,号称是“固若金汤”的防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span>为了保护上海的城市建筑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华野首长下令部队在解放上海时不准使用火炮和重武器,要扫清上海外围的敌人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扫除上海外围敌人的障碍,主要是要打掉外围敌军的一个个碉堡。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战士们只能利用炸药包和手榴弹消灭敌人。战斗中部队总结了一套战术方法:小分队、分片出击,火力掩护、爆破突击,逐个争夺。这套战术果然奏效,敌外围据点迅速被扫清。在组织部队战斗中,突然一串机枪子弹向父亲射来,其中两发贴着父亲后脑勺擦过,留下了永远的伤痕。当时,父亲倒在地上满脸是血。通信员抱着父亲身体大哭,叫着:营长,营长!父亲翻过身来说:哭什么哭,我还没死呢。通信员破涕为笑:营长还活着!说完给父亲简单做了包扎后,父亲又指挥部队继续投入战斗。父亲曾摸着后脑勺的伤对我们说:就差那么一点点,不然我就没了。什么叫做战争的幸存者?这下你就明白了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踏平东海千层浪 嵊泗列岛剿匪忙</b></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所在的苏南军区二十四团编入华东军区海军海防团序列。1950年8月海防团进驻嵊泗列岛,父亲所在的二营在陈钱山岛和枸杞岛驻防。</p><p class="ql-block"> 陈钱山和枸杞岛位于泗礁以东,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枸杞岛和浪岗以东海域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之一,每当渔汛期间渔船云集。浪岗海域到是东海有名的风浪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海盗海匪活动频发区,经常有海匪抢劫漁船和运输船。甚至后勤部门拨给海防团的一千多套棉衣也被抢,上级给父亲下达了剿匪任务。</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17日上午8点,部队发现有海匪在浪岗山列岛抢劫漁民。父亲带着四艘登陆艇和两艘渔船进行巡逻监视并相机出击,四艘登陆艇分两路包抄上去将人抓获。后来经审讯是日本海盗!这是人民海军首次反国际海盗斗争的胜利。此役共抓获日本海盗42名,缴获日本漁船四艘。</p><p class="ql-block"> 3月26日,两艘运输船到陈钱山为部队补给。父亲立即命令在两艘船上各装五七战防炮一门,航行至浪岗岛屿附近海域漂泊伺机歼敌。两船凌晨五点到达浪岗,上午9点发现有海匪在抢劫漁船。两船慢慢向漁船靠近,距离十多米时海匪突然向我船开枪射击。父亲下令立即还击,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战共击毙海匪三名,抓获海匪八名,其中中队长一名,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木船一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嵊泗列岛剿匪历时近一年时间,共消灭海匪十余股,抓获200余人,有效地保证了海上交通运输和渔民海上生产安全。为此华东军区海军颁布嘉奖令,给予二营全体官兵通令嘉奖。舟山基地政治部为父亲记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b> 右边正中下方即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号嘉奖令,这也是人民海军成立后颁布的的第一个嘉奖令。</b></p> <p class="ql-block"> 1954年是新中国建立后不平凡的一年,共和国将迎来建国五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感谢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贡献,全国人大和政协组织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慰问全军指战员,并赠送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纪念章,父母双双获得这一荣誉。1955年父亲被授予少校军衔。</p> <p class="ql-block"><b> 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纪念章</b></p> <p class="ql-block"> <b>炮击金门逞英豪 海岸炮兵建功勋</b></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17日,根据国际形势和台湾海峡两岸局势变化,毛泽东主席决定对金门实施炮击。父亲时任海岸炮兵第五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因为岸炮五团团部解散与福建基地炮兵处合并,父亲被确定转业离开了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厦门水警区召开战前准备会,司令员高立忠点名要父亲参加。会上针对岸炮部队提出的种种问题,父亲建议在厦门云顶岩设立海岸炮兵指挥所,由他负责“8·23炮战”海岸炮兵部队的协同作战。会议采纳了父亲的建议,由他担任海岸炮兵战斗群群长,负责“8·23炮战”海岸炮兵的作战指挥。</p> <p class="ql-block"> “8·23炮战”共打了94天,在这94天中,父亲始终坚守在云顶岩指挥所,指挥海岸炮兵部队作战。在“8·23炮战”中,海军参战部队对海作战129次,对陆射击91次,发射炮弹17784发。取得了击沉敌坦克登陆舰两艘,大型运输船一艘,击伤中型坦克登陆舰六艘,击毁、击伤水陆两栖坦克和小型船舶十八艘,击毁水陆两用汽车十三辆,击毁击伤飞机三架,摧毁仓库三座,压制敌炮兵阵地十六处九十三次,毙敌600名的骄人战绩。父亲因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受到海军和东海舰队的表扬。东海舰队前方指挥所为父亲记二等功,这是在参战部队团职干部中立功等级最高的。 </p> <p class="ql-block"> 陆战似猛虎 海战似蛟龙</p><p class="ql-block"> “8·23炮战”结束后,父亲历任海军福建基地炮兵处长,厦门水警区司令部参谋长,其间组织指挥过几次小规模的炮击金门战斗和反小股武装特务登陆作战。1965年初父亲任厦门水警区副司令员,在辖区一个重要海域因航道狭窄,滩浅弯曲,给舰艇部队战备巡逻带来极大的困难。海军、舰队首长多次来厦门调研,并提出了用开挖疏浚的解决方案。父亲感到这个方案工程浩大,要花费近千万元的资金,而且施工作业难度很大,危险系数高。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父亲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和采纳,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为此,父亲受到海军的通报表扬。</p><p class="ql-block"> 1967年11月,父亲到北京参加海军师以上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结束时,父亲去看望他的老首长,原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临别时江渭清为父亲题词:“陆战似猛虎,海战似蛟龙”,作为分别纪念。我想,这是对父亲戎马一生的最好的概括和总结。</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让我最铭记在心的两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战争的幸存者!这是父亲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中汲取了许多政治营养,指引着人生前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b>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时代需要英雄,英雄来自人民!</b></p><p class="ql-block"><b> 在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周年</b></p><p class="ql-block"><b> 海狼(张海汎 ) 于2021年4月21日</b></p><p class="ql-block"><b> 本文2021年4月刊登于江苏省常州市</b></p><p class="ql-block"><b> 金坛《洮湖》杂志第132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