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瓦无言写史痕

完美主义

<p>很多年前买了一片残瓦,今天整理旧藏,发现它时候就努力回忆,只能记起来是在西安朱雀路古玩城买到的,当时和玩陶文的人议论过上面的章戳文字,有释“平门”说,有释“平阿”说,还探讨过“瓦片的原生地”,大约此类瓦片在西安古玩市场地摊面世时候,好几个摆地摊的人都收到过,我听说过好几个出土地点,地点越多我心里就越茫然,这其实就是我从内心里反对民间收藏原因之一,这是不利于考据和印证文献资料的。</p><p>过去古物多的时候,每周六周日都要到古玩市场去“赶集”,凌晨五点闹钟,赶到市场时早已人头攒动,挑灯夜选,尤其费心,待到天亮时,市场的乌烟瘴气也就基本消失了,“所谓“漏”基本也消失了。时下的古玩地摊基本上是“职业杀手”摆摊,摆摊的货品有专门的批发地点,而真正摆卖真品的,一般都是买方上门收购,形成了关系由近至远的点对点销售方式,通知的人去看货其实是要“巴结”卖真品的人。</p><p>今天再看这瓦上字体否定了“平门”说,又推测是一个反书的“寿”字。如果释读“寿”字,从书体来推断,则是东汉时期到十六国时期的宫瓦。</p><p>从残存瓦的宽度推测它不会低于30厘米,而从残瓦的弧形来看,又觉得此瓦宽度应该在50厘米左右,因为没有见过更多更大的残瓦片,同时也无法和过去这瓦片阶段性面世时期,收藏过这类瓦片的人们合在一起来共同探讨下这瓦的身世,所以目前我也只能敝帚自珍,闭户玩味了。</p><p>聊以自圉,见而感慨,要不是请蓝田县做玉雕的那帮“笨怂”们试验雕刻瓦砚时,雕刻的砚台样式一塌糊涂的不堪入目,这片残瓦的另一面上的绳纹也许已经被毁坏过了。</p><p>李记于青门书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