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华—56民族自制极限片欣赏

肖桂奇

<h3>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姿采汇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光华。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风俗文化,相互交接,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无限魅力,是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宝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民族文化正在加速消亡。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被砖瓦、楼房所取代。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正悄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而民风民俗,更多地演变成一种节庆表演........ <br>  本集展示的56个民族极限片,充分展现了各民族服饰、歌舞、节庆、民俗等传统印象和多彩的中国文化,记录和描述了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h3> <h3>汉族,1976年中国上海艺术团慰问演出纪念</h3> <h3>高山族,80年代上海侨友文化经济协会版</h3> <h3>朝鲜族象帽舞,1973年朝鲜邮资片</h3> <h3>朝鲜族顶罐舞,70年代朝鲜片</h3> <h3>朝鲜族长鼓舞,90年代韩国版,延吉首日戳</h3> <h3>朝鲜族象帽舞,90年代韩国版,延吉首日戳</h3> <h3>朝鲜族长鼓舞,70年代朝鲜版</h3> <h3>朝鲜族长鼓舞,70年代朝鲜版。</h3> <h3>朝鲜族长鼓舞,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版。</h3> <h3>朝鲜族顶罐舞,80年代朝鲜片</h3> <h3>维吾尔族,80年代中国国际旅行社乌鲁木齐支社</h3> <h3>1999年6月新疆自治区外事办日本版</h3> <h3>朝鲜族象帽舞,1984年韩国邮资片</h3> <h3>独龙族,1999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h3> <h3>珞巴族,1999年8月 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中国民族文化采风》明信片</h3> <h3>乌孜别克族,80年代文化部对外联络司版</h3> <h3>京族,1999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h3> <h3>毛南族,1999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h3> <h3>佤族,80年代云南省邮电管理局《云南少数民族》</h3> <h3>纳西族,80年代云南省邮电管理局<br>《云南少数民族》</h3> <h3>白族,2005年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h3> <h3>景颇族,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h3> <h3>傈僳族,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h3> <h3>傈僳族,1999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h3> <h3>阿昌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景颇族,80年代云南邮电管理局《云南少数民族》</h3> <h3>柯尔克孜族,70年代乌鲁木齐市邮政局发行《新疆歌舞》</h3> <h3>傣族,80年代西双版纳州邮电局《西双版纳风光》</h3> <h3>鄂伦春族,80年代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冊式片</h3> <h3>苗族,80年代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支社冊式片</h3> <h3>畲族,1999年“牡丹”邮资加印片《畲乡风情》</h3> <h3>赫哲族,1999年“牡丹”邮资加印片《乌苏里船歌》</h3> <h3>赫哲族,1999年“牡丹”邮资加印片《乌苏里船歌》</h3> <h3>苗族,1998年融水县邮政局,融水县旅游局《融水风情风光》</h3> <h3>高山族,1995台湾少数民族歌舞(南投九族文化村)</h3> <h3>白族,80年代云南民族出版社《大理》</h3> <h3>独龙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黎族,89年代三环出版社《情海歌潮三月三》</h3> <h3>羌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苗族,70年代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冊式片</h3> <h3>赫哲族,80年代朝华版《中国少数民族》</h3> <h3>哈萨克族,1954年苏联艺术家出版社,伊宁首日纪念戳</h3> <h3>柯尔克孜族,80年代克孜勒苏州政府办<br></h3> <h3>彝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裕固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塔吉克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哈尼族,80年代西双版纳州邮电局版,勐海格朗河首日戳</h3> <h3>藏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拉萨首日纪念戳</h3> <h3>景颇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基诺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景洪基诺首日戳</h3> <h3>壮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纳西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黎族,80年代朝华美术出版社出版《海南岛》“黎族舞蹈—打柴舞”</h3> <h3>俄罗斯族,1954年苏联艺术家出版社,伊宁首日纪念戳</h3> <h3>傣族,195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舞蹈》</h3> <h3>傣族,90年代中国民俗文化村片</h3> <h3>普米族,80年代云南邮电管理局版《云南少数民族》</h3> <h3>彝族,80年代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版</h3> <h3>高山族,台北鸟来益智出品台湾观光纪念</h3> <h3>塔吉克族,80年代文化部对外联络局</h3> <h3>朝鲜族,1989年朝鲜版</h3> <h3>朝鲜族,1989年朝鲜版</h3> <h3>朝鲜族,1989年朝鲜版</h3> <h3>彝族,80年代西昌市外办出版《凉山风情》</h3> <h3>白族,90年代初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版《云南全集》</h3> <h3>普米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景颇族,1995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版</h3> <h3>畲族,1999年“牡丹”邮资加印片《畲乡风情》</h3> <h3>壮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景颇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布朗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拉枯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黎族,89年代三环出版社《情海歌潮三月三》</h3> <h3>黎族,90年代初中国民俗文化村片</h3> <h3>黎族,90年代中国民俗文化村片</h3> <h3>傈僳族,80年代朝华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h3> <h3>傣族,90年代中国民俗文化村片</h3> <h3>哈萨克族,90年代中国民俗文化村片</h3> <h3>苗族,80年代北京国际艺苑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展览》</h3> <h3>侗族,80年代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支社冊式片</h3> <h3>柯尔克孜族,198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h3> <h3>哈尼族,90年代云南民族出版社《西双版纳》</h3> <h3>布朗族,80年代云南民族出版社《西双版纳》</h3> <h3>汉族,90年代初中华全国总工会片</h3> <h3>德昂族,1988年香港海峰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h3> <h3>傈僳族 80年代云南省邮电管理局《云南少数民族》</h3> <h3>满族,90年代北京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中心版</h3> <h3>景颇族,1998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中国民族园》</h3> <h3>黎族,80年代三环出版社《情海歌潮三月三》</h3> <h3>高山族,台北鸟来益智出品台湾观光纪念</h3> <h3>瑶族,2095年广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版</h3> <h3>毛南族,2094年民族出版社</h3> <h3>京族,2005年广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版</h3> <h3>瑶族,1986年漓江出版社</h3> <h3>壮族,1986年漓江出版社</h3> <h3>布依族,1997年深圳市集邮公司《黔南风光风情》</h3> <h3>塔吉克族,198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h3> <h3>基诺族,80年代云南民族出版社《西双版纳》</h3> <h3>基诺族,80年代西双版纳州邮电局《西双版纳风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