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近日,济南市第三期名师人选培训班高中一组的20位名师人选参加了特殊时期的一次线上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由名师一组组长市教研院徐汉东、济钢高中王书军老师组织,参加读书交流的七位老师精心准备,导师们倾心指导,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度交流。</p> <p>本次活动好书共享环节由历城二中的白芳老师主持,伴随她甜美的声音,读书沙龙开始了。</p> <p>来自莱芜十七中的宋丽鹏老师首先带来题为《重温“教育理想”,品位“理想教育”》的发言,宋老师推荐的是教育理论家朱永新的著作《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宋老师解读了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描述的宏伟教育蓝图,并提出悦“读”理念,倡导“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同时提出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要勤写。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因材施教、关注孩子差异,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不吝惜对学生的关爱。”</p> <p>来自济南外国语学校的唐万山老师推荐的是日本知名教育家佐藤学所著的《静悄悄的革命》,倡导一种静悄悄而又缓和有力的学校改革。唐老师从“倾听学生促进交往”、“开放教室公开研讨”、“问题导向设计课程”、“探究创造表现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解读,结合教学实践,唐老师强调改变教育是从改变一间间教室、一节节课堂开始的,并与大家分享“建造学习共同体”的体会与心得。</p><p><br></p> <p>来自历城二中的胡魁标老师带来的是《透视课堂》一书,这是美国的Thomas L. Good与Jere E Brophy合著的一部作品。这本在美国深受欢迎的有关课堂教学的畅销书,多次修订再版,至今已是第十版,一直盛销不衰,被数以百万计的美国教师奉为进行课堂教学的经典参考读物。胡老师找到“课堂观察的价值”、“‘解决冲突’之惩罚”、“平等”、“期望效应”等四个关键词,对课堂上的热点问题进行聚焦,引发了各位老师的思考。</p> <p>章丘中学的李彩敏老师交流的主题为“阅读带我们迈进思维的殿堂”,她分享了自己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的心得。李老师主要以“反省思维”为切入点,阐述了反省思维的含义、定义,反省思维的五个阶段,李老师强调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省思维展开的教学实例,谈到运用反省思维进行的思考。李老师的报告带领大家重温了杜威的教育理念。</p> <p>济钢高中的王培坤老师推荐给大家的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刻意练习》,并喻之为“优秀的秘密”。王老师从“一万小时定律”说起,谈到了刻意练习概念提出的意义、刻意练习的特征以及本书对于普通大众的启发意义。其中最后一个问题的研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几乎没有人喜欢自己长期坚持下来的刻苦练习,哪怕对那些行业内的杰出人物也是,但他们的优秀,恰是因为他们坚持了别人不愿或不能坚持的事。”</p> <p>莱芜一中的李念学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以读促写,写中悟法》,是研读《叶圣陶和你说阅读与写作》一书的体会。李老师的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第二部分:写什么;第三部分:怎样写。针对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板块——阅读与写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李老师总结到:读,要阅读专业书籍,读参考书,读志趣书;写,要写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写自己的东西,写非写不可的东西;法,就是毫不走样写出真、切、深、透、美的东西。</p> <p>结合老师们的读书体验,王维、李玉民、时均琪、邵淑红和王维娅五位导师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和到位的指导。</p> <p>王维教授对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做了点评。她首先概括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指出朱永新所描绘的教育理想既有宏观的关照又有微观的体察,体现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的密切结合,而教育理想的核心——教育实验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一面旗帜。时均琪老师则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例,介绍了朱永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激励每一位教师都应胸怀理想。</p> <p>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李玉民主任做了题为“《静悄悄的革命》告诉我如何‘静悄悄’”的报告。李主任结合唐老师的汇报,着力分析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可为实践新课程做重要教学参考的著作。本书核心观点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李主任提出“成长需要静悄悄学习”,要“静读、静悟”;同时,“课堂需要静悄悄施教”,教师要学会“静听”“静观”;而“专业需要静悄悄研究”,坚持“静思”“静为”。结合《透视课堂》一书,李主任指出,“我们需要静悄悄改变”,教师要学会“静修”,懂得“静等”,提醒各位名师要不懈学习,修炼自己,提升自我。</p><p><br></p> <p>邵淑红主任谈了自己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的感受,指出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教学的导演者和个体的守望者,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有效的倾听者,并以亲身经历阐释了《透视课堂》一书中对于有效惩罚观点的理解。</p> <p>王维教授对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也做了点评。指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等观点是对西方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强调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概括,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p> <p>王维娅和时均琪老师随后分别对《刻意练习》和《叶圣陶和你说阅读与写作》两书做了点评,对分享教师做了充分的肯定。</p><p>活动最后,济南三中梁勇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指出教师读书应做好规划,构建读书体系,要静心读书,深入读书,力求学以致用。</p> <p>此次读书沙龙活动,引发了大家重读教育经典的热情,七位名师代表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教学感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中西方教育理论碰撞中找到了共识。各位名师纷纷表示这样的交流活动激发了自己的读书热情,在头脑风暴中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撰稿 济南三中 李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