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诞生八十周年 山东临沂费县邮政分公司启用纪念邮戳

游驰

沂蒙山的民歌,动听而绕梁;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br>  《沂蒙山小调》自80年前,带着那浓郁的山东乡音在沂蒙乡村改编后传出,很快就传遍整个沂蒙抗日根据地,传遍山东大地。经过几代人的流传,现已经传唱到CCTV,传唱到全中国,蜚声海内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沂蒙山小调》词谱</font></h5>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八十年,八十年里《 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山东临沂费县邮政启用纪念邮戳图稿</font></h5> 时值《沂蒙山小调》诞生八十周年,山东临沂费县邮政分公司聘请抗疫期间笔耕不辍的著名邮品艺术家任怀平先生设计并于8月1日启用纪念邮戳一枚;一直活跃在革命老区邮坛的沂蒙集邮联谊会印制纪念邮简一枚,以志纪念。<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任怀平先生设计手稿</font></h5> <p>  《沂蒙山小调》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戳镌入了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同志题写在岩石上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铭和纪念亭;小调首段五线谱、钢琴键盘和硕大的G调音乐符号,则表现了《沂蒙山小调》的演奏在方寸中的延续。</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沂蒙集邮联谊会邮简图样</font></h5> <h3>  《沂蒙山小调》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简,以简朴的风格,将袁成隆同志、阮若珊同志题写的碑石和沂蒙山小调纪念亭的照片放置在视角位置,邮简右下方依然印有集邮泰斗郭润康先生为沂蒙集邮联谊会题写的“沂蒙集邮”墨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背景链接</font></b></h3> <h5>  《沂蒙山小调》作为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沂蒙山区的花鼓调创作。</h5><h5>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此歌首唱人是彭丽媛的老师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在山东引起了轰动。</h5> <h5>  由于它的广泛认知度和经久传唱度,《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也成为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h5><h5> 1999年,山东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原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铭,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h5> <h5><i><font color="#ff8a00">注:除署名外,图片来自网络。</font></i></h5> 游驰在此致谢关注和转发的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