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r> 仲春避疫宅家,偶借闲暇,足迹“遍及”拙文引思潮云涌,赋诗精炼粗作,故采摘为跋。<br> 百年寿庆本可期,<br> 无奈九六驾鹤去。<br> 坎坷路上铸高龄,<br> 一生辛劳成《追忆》!<br><br> 百岁诞辰 百年沧桑<br> 一九二一年五月六号也是农历三月廿九,这一天,是父亲出生的日子。今天,二0二0年农历三月廿九是他老人家一百岁华诞。特书此文追忆其一生之不易。<br> 他出生在射洪县杨溪镇打铁街的张姓家庭,靠祖母帮人缝补浆洗,闲时卖些炒花生、炒胡豆的微薄收入以及祖父替人代写书信,时不时的乡邻婚丧嫁娶当一回主持来挣些散碎银两维持全家极其简单的生活。为了弟妹们能上学,自己只上过几年私塾则辍学跟随祖父去中坝学徒做生意。斗转星移,数年之后便挑着麻绳担沿街叫卖,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因局势变化,乡下确实难以生存,便随祖父举家北迁至绵阳小西门外谭家巷安了家,祖父则在小西街荣罗餐馆当了管账先生,辛苦挣钱维持全家生计。<br> 数年之后,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便娶了曾氏为妻,以为立业之后就会有了家,但曾氏却不争气,没有生育不说,还生性好赌,夜不归宿,父亲一气之下休其另娶黄氏为妻,她就是我们后来的母亲,她在家以纺纱为业,还一便照顾家庭,后来生育一双儿女,这就是老大和老二。<br> 几年后全家移居常家巷(今中心医院右前方)生活几年后搬至土产贸易公司后院(今小商品城左后边),没住多久又迁去北街六号(今人民商场后面)居住数年,父母又添老三老四一双儿女,这时母亲便想随小姑出去参加革命工作,然而身边几多儿女,祖母摆一个卖针头线脑、鸡肠带、松紧带那种小百货地摊,也照看不过来,父亲也不愿让她离开,她也确实放心不下,便应允留下抚育我等晚辈们。大概是五五年又搬家至北街九号李家私宅(今东风商场和原涪城商店的交界处),这年头父亲开了一间约七八平方的小百货商店,来维持全家生活直到五六年公私合营,父母二人一齐到百货一店当了营业员。这年老五出世了,家庭生活也还和睦宽松,五八年又添了幺儿老六。恰逢大跃进,父亲被选派去旺苍当了一年的炼钢工人,毕竟匆忙上马的钢铁厂是达不到要求的而下马了。父亲回家后被调百货三店工作。六O年又遇三年连续自然灾害,人们缺衣少食,父亲因营养严重缺泛,工作又辛苦而患了浮肿病住进了医院,母亲也省吃简用地照管着父亲和儿女们,父亲稍好就出院上班,一家生活仍就和睦。在百货一店母亲工作积极肯干不辞劳苦深受同事和上级好评,便被提拨为百货一店主任。六三年初,母亲因公负伤,当年医疗水平确实很不咋样,母亲病情日趋严重,百货三店经理让父亲带母亲去华西医院可能效果会好些,然而一切都晚了,到了成都的第二天晚上母亲就病逝于华西医院急诊科。这样,家庭生活又陷入了窘迫状态。然而班还得上,钱还得挣,家还得养。为了上班方便些,六三年底便迁居保安街二十八号(今工商银行对面)居住。由于失去内当家,家庭及儿女均无人照管,祖母年岁已高,无奈之下娶其姨姐为妻,然此人却好逸恶劳,担不了家里的任何担子,wg中还陷害小姑,这就激怒了兄弟姊妹并将其逐出家门,全家人仍然艰难度日,靠父亲四十来元的月工资供养全家七八口人生活实属紧张,还要供晚辈们上学读书,真的是困难极了。然而这四十来元的工资也来之不易啊!wg时期的十多年中,父亲在自己岗位上老实肯干,任劳任怨,上面就把他安排在百货三店的货物采购岗位,负责全店的货物采购还必须亲自运回商店。那些年实属不易,经常是夏天顶着烈日酷暑,冬天迎着凛冽寒风,拉着装满日用百货、布匹等沉重货物的板车吃力地从火车站百货仓库,经成绵路、涪城路、东风路(也就是现在的警钟街)然后回到目的地的百货三店。尤其走到供电所门前至原山西面馆门前那段路时,道路出现一段缓坡靠父亲一人的体力已经非常吃力了,车轮以每秒十多厘米的距离缓慢而吃力地移动着。这时兄弟姊妹们放学或下班看见了这种情形连忙上前助一把力,隅尔也有小学生或中学生路过时上去帮一把,上完坡父亲顿感轻松,回头便向帮忙的人们致以微笑的谢意。这种重体力劳动过后肯定饥饿无比,迫不及待地向食堂走去,因为那些年他一日三餐都在商店食堂吃饭,而且生活也相当简单朴素。由于工资微薄难以维持全家人的最最基本生活,太难了!<br> 父亲便要求老大停学去参加零时工作挣点钱贴补家用,让弟妹们继续读书,这样熬过了半年,老大老三有了自己的工作,减轻了父亲的重担。六九年初祖父六十多岁因慢性肺心病去世,时隔两年祖母也因病离世了。家里的人们除了上班的就是上学的,家门时常锁起,经常没人在家,异常冷清。慢慢到后来兄弟姊妹都陆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父亲的负担轻了许多。后因百货三店改建,父亲搬入了百货三店七楼新居,住上了崭新的房子,也用上了自来水。这房比往年的任何住处都好上百倍,南北通透还特别明亮,父亲非常高兴,还在家里种了许多花草,把住房弄得很漂亮。<br> 八三年后退了休。为了照顾父亲,大伙儿都支持老父亲的黄昏恋,并于八六年娶胡氏为老伴,生活又显幸福了。八六年四月全家去富乐山公园搞野餐,为父亲过了六十五岁生日。九一年五月全家邀约爬窦圌山,共祝他七十岁生日快乐。但因胡氏生活习惯不好,饮食习惯欠佳,身体日渐衰弱,并患痼疾离世。父亲又过上了独居生活。这年头老父亲快八十岁了,我们兄弟姊妹共同决定于二○○一年生日时,在老龙山为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八十华诞。那年老六分到新居,诚邀父亲到其新居共同生活。二O一O年父亲生日时和二O一一年五月一号,分别在芙蓉汉城四海香饭店和老龙山为老父亲举办了九十大寿庆典,还录了音像,父亲很是高兴。过了几年,他喜欢自由活动,也愿意独来独往,便要求且住上了老年公寓。几年后的二O一四年一月份,因胆囊病变且承受一台大手术,好在他身体素质特好,很快便恢复了健康。并于二O一四年四月在花城果乡农家乐为其举办了九十三岁华诞庆典,二O一五年又在香草园农家乐举办了他九十四岁生庆活动。总之老父亲的老年生活还比较顺心快乐。又过了两年,终因年岁太高,行动不敏捷,在他九十六岁半时,发生了最后的骨折。由此伤恙于二O一七年九月十六号下午两点十分在绵阳中心医院与世长辞,驾鹤西去。此时我以一首七言而追悼他:<br> 《悼父亲》<br> 时临中秋雨绵绵,<br> 老天悼父泪涟涟。<br> 含辛茹苦奔生活,<br> 体魄无恙身康健。<br> 九六仙逝胜百年,<br> 老父极乐赴西天。<br> 驾鹤西去寻故友,<br> 双亲牵手终成仙!<br> 父亲的百年人生,虽有坎坷也有幸福,虽有愁苦也有甘甜,虽有忧伤更有欢乐!<br> <br> 梅兰竹菊搁笔<br> 20200421<br></h5><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