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庚子年6月29号从承德自驾通过黑里河森林小镇牌坊后,又行车十几公里,不久就进入了宁城“热水村”。之前听同学说,承德的人都到赤峰宁城热水去泡温泉。我出于好奇,探探心理匆匆赶到热水。</p> <p>这里的温泉处在燕山余脉,新华夏系八里罕断裂带附近,形成于1290年的一次大地震,温泉中心口喷出水温达96℃,是我国北方温度最高的温泉热水,温泉呈碱性,含钾,钠,钙,镁,铁,硅,氟等多种微量元素。</p> <p>我们入住热水村,七天假日酒店。室内设有两个浴盆,可以每天泡泡温泉。据讲,这儿有好多人常住这里,专门为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风湿,皮肤病等等……,疗效挺好。</p> <p>宁城“热水”这里温泉,开发利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辽代,萧太后曾在此沐浴,辽太宗及后继皇帝也先后来此沐浴。元代鲁王册封热水塘温泉为“神泉”“圣水”,清朝康熙皇帝巡视塞外时也曾在此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遗址。现已在遗址上建起“圣泉亭”,成为此村一景观。这里还有个奇怪现象,地热水,只眷顾这个村子,村外,无论打多深的井,也打不出热水,造化弄人呐。</p> <p>这附近民间传说挺多的。相传,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小时候赤手空拳打虎。话说一天,李存孝早饭后,赶着羊上山了,沙陀国李晋王带着人打猎,碰见一只猛虎向西狂奔,李晋王追了上去,当追到河洛堡后山林时,猛虎不见了,待爬上半山一看,猛虎已经窜入西面羊群,李晋王张弓搭箭连发三箭都落在了半山腰,这时,只见一个小孩儿冲进羊群,拽住老虎的尾巴,骑到老虎背上,把老虎压在一块巨石上,三拳两掌就把老虎打死了,当时老虎奋力挣扎,石头上留下了许多虎爪印。在山腰的李晋王与他的部下,人人看的目瞪口呆。李晋王想这小孩儿真乃神力,若收在身边,日后可助我成就大业。便策马前来,说此虎是自己家养的,既然你给打死了,就把他给我送回去吧。后来,李晋王收了李存孝为义子,封为十三太保,并封他为先行官,给他修了一个城,名叫“黑城”,令他驻守在这军事要地(福峰山一代)。</p> <p>此地,方圆十几公里处,黑里河南岸喇嘛洞村,有一座喇嘛洞山,又称洞山,唐代称云首山。辽元时称,台香山或香台山。元代时称,香台山为阿圭山,清代称,“福峰山”。山由主峰望儿山,福峰山和石山三部分组成。主峰海拔高1273米,至今尚有古代军事要塞遗址,俗称望儿山。</p> <p>此次我们自驾前后来热水一行13人、五辆车,大家冲着泡温泉,寻史迹而来。泡疗中,探寻了解当地历史。经大家研究决定,先到福峰山去探索。在爬山之前,我们合个影,准备登山。</p> <p>爬福峰山过程中,看到山上梯田交错,怪石嶙峋,千姿百态,雄伟壮观。这块石上,雕刻有福峯山字样,旁边并附有蒙古文字。</p> <p>“全体人马”爬到山峰的中部一片平地时,大家休息合个影。从这里开始继续登山,就分了两拨人,一拨人就地等候,一拨人继续登山。</p> <p>这些奇形怪状的洞穴,据说都是由各个朝代人,开凿而成。不知是准备在洞里打座用,还是供奉贡品所用?</p> <p>越往高处爬,难度越大,山路很不好爬。这一幕是不是很让人羡慕👍恩恩爱爱,患难与共的夫妻俩,前爬后推,相互协助。此情此景让人泪目😭😭,无比敬佩👍👍!!</p> <p>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怪石,你看这块很有名的石头,人们称它为“试剑石”,不知是哪把好剑给劈开的。</p> <p>这是登山之前,信誓旦旦的女士们,兴高采烈的准备一试身手。最后,此组女士只有两人登顶成功。</p> <p>这就是喇嘛洞,人们虔诚的爬上这么高山上,来烧香拜佛。据说,很灵验,上来一个灵一个。</p> <p>我们一行八位“50后”,登山前,也兴高采烈的挥手致意………山上见!</p> <p>这里石臼群保存完整,分布在悬崖峭壁上,如诗如画,巧夺天工。</p> <p>正准备冲刺最后几步台阶的这位何大哥,让人非常佩服👍👍👍,他的登顶成功,与众不同。对于他个人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是大家心目中“抗癌”楷模(本来不想提癌,但我与何大哥聊过要写游记,想简单介绍一下他是病号,他建议直接提“癌”病,沒事儿,他说:“没什么可忌讳的,我自己很清楚,直面病情,手术后,乐观去面对。直面病症,反而更能增强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心里好受些,遮遮掩掩我不喜欢”。这就是面对癌症,非常顽强,乐观的何大哥。在病的恢复期,面对这座山,大家的劝说,没阻住他登峰的决心,在他爱人协助和鼓励下👴👧,意志坚定的与大家一同征服了这座山,最后登顶成功!大家都为之而高兴,为之而感动!也十分惊讶(大家心里都没底),从内心佩服👍👍👍!何大哥加油✊!病魔不可怕,象征服这座山一样,去战胜它✌✌!!</p> <p>登顶成功者;7位男士,2位女士(张姐正拍摄)登到山顶后,各个小腰板都直了,一把“小自豪”。大家一同伸出拇指,为自己点赞,为集体登顶成功点赞!!</p> <p>这位就是摄影师张姐,登顶后不顾休息就忙着给大家拍照。我们由衷地感谢她!也非常佩服她👍👍👍!!!</p> <p>从山上俯瞰整个景区,景色是如此美丽,壮观!</p> <p> 老几位登顶成功后,非常激动,几度似狂欢一样,手舞足蹈!</p> <p>返回山下,大家兴奋的又狂欢了一通。齐声高歌;“北京的金山上”,老杜的大烟袋(萨克斯)真给力!</p> <p>从福峰山下来后,意犹未尽。各个60开外的人,一点没有疲惫的感觉,又兴高采烈的,赶往打虎石水库(紫蒙湖),去吃非常有名的水库鱼,水库鱼远近闻名。你看我们老远就闻到鱼味了……寻味而来。洒家给我们大锅炖水库鱼,蹲守鱼锅,久久不舍离开,鱼味扑鼻,美煞吾也!</p> <p>这家鱼馆子儿,是经人介绍,我们赶来。提鱼论鱼:这个水库鱼是国宴指定用鱼,被认定的无污染“有机鱼”,很难买到。水库水质非常好,鱼肉鲜嫩。制作:取其水库中之天然矿泉水,用温火慢炖。出锅即食,其鲜,其香,无可比拟。水库无污染,无公害,鱼靠水体天然养分自然生长。</p> <p>鱼足饭饱后,兵分两路,一路去钓鱼🦈🐟,一路按酒家给提供的线路去了藏龙谷。说起这个藏龙谷,它位于宁城县西泉乡,毗邻打虎石水库。有“塞外小黄山”之美誉,以奇山异水向世人展示着他卓尔不群的风姿。这里的山酷似篆书里的“山”字,因此也称“金山”。山中奇石林立,形似各种动物怪石比比皆是。主峰险峻,绝壁天墙,登顶远眺,一览众山。</p> <p>进山不久,应该有一处……千佛岩下,石窟之中,一巨侧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佛,人们在这里祈福,据说很灵!对!就是这样子的(这张照片是原资料照)。</p><p>可是……</p> <p>如今我们来到这里,却是这番景象,不知何故?卧佛,各大小佛不知去向?</p> <p>一听说又爬山,大家都“兴奋不已”(反正有水库鱼垫底儿),你看这几位女士兴致勃勃,召呼大家登山!</p> <p>藏龙谷最壮观的景致就属一线天了,我们在谷底的时候往上看,就能看到两块石壁,中间稍微有一个空隙,感觉从这个缝隙可以望到天空,这里只有一人侧身能过。一线天的西南还有母子峰。</p> <p>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块石,都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p> <p>这就是山峰的顶部了,看半山腰处有座凉亭,它叫“望湖亭”,从那里能望到紫蒙湖。近些年史学界,考古界,根据考古新发现,进一步认定“东胡”族老巢应该就在今天宁城“黑里河川”这一带,长期群居繁衍。他们虽然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黑城应该是他们当时的“都府”。</p> <p>我和老杜登顶后,稍作休息,就开始摆POSE“指点江山”!</p> <p>从山顶一览,峰峦叠翠,茂密森林。这里林中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非常适合探险,狩猎和旅游。</p> <p>手握单反机,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张姐👩让人佩服!佩服!!比我们年长,爬起山来,脚步轻盈,健步如飞,走在我们前面,一路观风景,一路拍照。他跟我讲:登的越高,看的风景越漂亮,此话成为我登山的动力。所以,我们创记录,一天登了两座山峰💪💪👍。</p> <p>这是藏龙谷奇石之一,“仙桃石”。这桃想摘下来,恐怕只有望尘莫及了。</p> <p>这是“八戒石”,像不像猪八戒?</p> <p>过了“一线天”,能爬到这里休息就不错了,再往上爬,有很多人就力不从心了。</p> <p>下了山,人们为了庆祝,欢歌笑语,笛声,歌声,萨克斯响彻山谷。</p> <p>老同学“何裴氏”,笛子一曲…“快马加鞭送粮忙”。不管真假,有模有样。</p> <p>告别了藏龙谷!大家来个集体合影吧!不知谁注意看到了身后塑像上的契丹文字,考问字意😵?念什么😴?引起了大家无限遐想……</p> <p>转天,7日5日早上,张姐夫妇及杨大哥先行返津。我们又研究,决定去辽“中京城”古遗址。</p><p>话说这辽中京城是辽代五京城之一,文化积淀很深,它始建于辽第六帝辽圣宗时期(公元1007年)。辽中京“大定府”是辽中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该城布局为方形,呈东西长八华里,南北长七华里半,是当时北方草原最大的都市。</p> <p>这座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城遗址内,塔高80.22米,线条流畅,形象庄严,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具体建塔年代不详,据估,约在(1007年到1098年间)所建。神秘传说此塔,地下有一很大的地宫,里面供奉佛祖像,供有长明灯。相传有一小和尚沿通道下去给添灯油,一去无返。别的和尚去找时,通道早已不见了。1986年清理塔基时,曾于塔正南面进行了试挖掘,但进深七米仍未发现地宫,因怕塔的安全,没敢继续挖掘,至今难断地下有无地宫😵😴🙄🤫。</p> <p>这是一段“中京城”的城墙遗址,它经历了金,元,明三代。历经约400年后,“火废于明”,公元1723年,“垦为耕地”。现遗址城内仅留有一个大塔,一个小塔,还有一个半截塔。</p> <p>这就是那个小塔,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高24米,直径7米,保存的比较完好。</p> <p>一千多年前的中京城,曾是一个殿宇林立,气势雄宏,面积广阔,街道繁华的煌煌城郭,他是大辽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整个大辽的兴盛史都是在这里演绎的,如今萋萋的荒草下面,或许就掩埋着耶律阿保机的弓弩,萧太后的璎珞,韩德让的蝶。</p> <p>对于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的老同学“何裴氏”,她正俯耳贴到老城墙上,穿越时空,想听听萧太后的训诫🧝♀️😴🤫?古人们在城里都议论些啥😴?</p> <p>这就是契丹族文字,乍看像汉字,仔细看“不认得”。</p><p>契丹族的来源,有种传说,古时候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两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p><p>契丹文字由契丹国建立者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发明,初创于公元920年前后,使用了二、三百年,随着西辽(1124~1211年)的灭亡,终于成为死文字。</p> <p>辽中京,始建北宋时期的大辽国的中晚期,属契丹民族修建,金灭辽后,元兵压境,契丹人随元兵南下,在连年战乱中,契丹人所剩无几,现还有少数契丹人生活于云南西双版纳,也就是当时雄霸北方200余年契丹民族。</p><p>另有一些说法:大辽国灭亡。契丹人在金兵的追杀下,隐姓埋名偷偷融入蒙古,达斡尔,女真(现在的满族)等各个民族中。</p> <p>背靠古城墙,我在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一个古建筑遗址了,除了隐约可见的一圈古城墙痕迹外,地面上基本没有什么遗存,到处是连天衰草,满耳虫鸣。芳草年年绿,王孙只不归;秋虫日复一日地唱着同样的歌。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安宁。似乎,这里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如果不是废墟高地上有块石碑的提醒,没有人相信:这里,曾是一代帝都,这里,曾经繁华过。</p> <p>这是古城墙,“点将台”下的城门楼,瓮城遗址。</p> <p>这是近千年前的镇国寺方形柱基础(白色小方石),它建于,天祚帝乾统元年(公元1101年)。</p> <p>龙哥踩着上千年的城墙,振臂高呼:我们站在千年的古城墙上了!</p> <p>契丹族于(907年~1125年)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自己民族的国家~~大辽国,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p> <p>在这城墙里,至今有座三姓村,村里2/3人为蒙古族,据当地老人讲:这些蒙族人祖先都是给王爷看祖坟的。村里矗立着一座半截塔,它建于,辽•“清宁三年”。受地震影响,已坍塌,仅剩14米高塔身,距今900多年。</p> <p>站到城墙上的高处,一眼望到“三姓村”全貌。</p> <p>这个位置是城墙上的点将台(制高点),我们站上去如同当年,检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点将!大阅兵!!</p> <p>沿这城墙走,一股穿越的味道扑鼻而来,大明塔,小塔,半截塔。宁城“中京城遗址"被誉为远古生命的乐园。</p> <p>当年乾隆皇帝为大明塔描写的诗句:自远早见郁迢娆,逼近欲瞻翻不易。可见大明塔当年之壮观。</p><p>我们集体在此留个影!</p> <p>后来我们多次去紫蒙湖游玩。“紫蒙湖”又叫打“虎石水库",它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与甸子镇接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延绵弯曲的山脉,平静碧绿的湖水构成了迷人的风景。</p> <p>怎么一个景区有两个名称?一个叫“紫蒙湖",一个叫“打虎石水库”?这里有段荒唐的传说,据说,宁城县官里有位名字占“虎”字的官儿,他认为“打虎石”名字对自己犯克。便利用官职,强行把“打虎石水库”改为“紫蒙湖”。“紫蒙”是什么东西?蒙字还分青兰黄紫吗?荒唐可笑。</p> <p>湖区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奇峰怪石,有的像海豹出水,有的似鱼跃龙门,有的如鸟雀出巢,有的像银龙出洞,还有金龟睬蛋,石人立崖,雄猪卧顶,银象饮水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石像。</p> <p>你看这怪石的位置有多危险,它又像什么呢?</p><p>像不像“石人立崖”?</p> <p>这美好的景区是垂钓者的乐园👍👍😄😁。</p> <p>塞外湖水美景!</p> <p>美如江南!</p> <p>奇峰秀水紫蒙湖,不愧为北国林海中的蓝色明珠。</p><p>你瞧瞧垂钓者从装备上看多么专业👍👍!</p> <p>奇石!梯田,微湖中的绿宝石!</p><p>美如画!</p> <p>蓝天白云下的紫蒙湖,如同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塞外的草原之中………</p> <p>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没改变我们之间的距离。</p> <p>紫蒙湖(原打虎石水库),于1976年1月1日破土动工,经六年建设,终于使一道拦河大坝横卧于南北两山之间,高峡出平湖。</p><p>坐在这里赏湖水,非常惬意。</p> <p> 这是“紫蒙湖太阳岛”上的观景台,水上小木屋。</p> <p>在这里住上一晚(价格不菲),观景,垂钓,烧烤,是非常美的地方!👍👍😁</p> <p>这里也是“专业垂钓者”昼夜垂钓的天堂。</p> <p>内蒙古〈塞外〉特色风貌,只有唯一!</p> <p>我们一来到“热水”,就听当地人说,这里有一个号称“塞外版纳”的地方……“道须沟”。</p><p>7月7日这天我们经过一路颠簸(好多路段在修路),好不容易来到道须沟。</p><p><br></p> <p>道须沟是燕山山脉,山地景观的缩影,这里有森林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沟谷中流水潺潺,瀑布迭起,烟波浩渺,景观大有黄山之奇,庐山之秀🤧🤒🤫。</p> <p>我们听说沟里有石塘林,乐水潭,冰石河,塔头湿地等景点。所以,往沟里走起,脚下虎虎生风,一路幽情,一路歌。</p> <p>我们很虔诚的一路走来,去寻找那个鸳鸯湖,结果到了这里后,才发现这个湖非常微小,尽管这样,大家也很欢快。</p> <p>“鸳鸯湖”没见鸳鸯,到是来了一帮“老鸳鸯”欢快的展翅,排队摆拍!🧝♀️🎅👴👧👲</p> <p>蒙古包的出现提示我们,道须沟地处内蒙古,属“塞外”。</p><p>它为典型的沟谷地形,海拔1050~1700米。</p> <p>蒙古风味还是挺浓的。</p> <p>这里有各种类型的天然油松林,在这里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纯林,混交林相呼应,就连裸露的岩石上油松也顽强地扎下根,形成裸岩油松林,仿佛无数棵“迎客松”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p><p>我们穿梭于林海之中。</p> <p>溪水潺潺,清澈透明,时间穿过来,再淌过去,汇集成河,一路欢歌,奔向大川。</p><p>景色宜人,人更美!</p> <p>你看心情好,也不觉得累了,嘻戏在小木桥旁拍个够🧝♀️🧝♀️👧👲😁😄!</p> <p>在沟里发现一座供游客休息的豆腐房,老几位暂坐休息,兴致勃勃的开着玩笑,也不知疲倦了。</p> <p>围着大磨盆,唱起磨豆腐歌🤭🤗😃😂。</p> <p>坐在林中溪水旁休息,大家心情老好了,笑逐颜开!</p> <p>这一张照片遭到外地未能来的老同学们(有点羡慕嫉妒恨),戏虐为“一群等着鸟粪的“50”后”😂🤗🤭😄😃。</p> <p>依偎天地之怀抱,允吸自然之灵气,心胸豁然开朗,放浪形骸之外。</p><p>几位姐姐的优美摆拍,使得“同学哥儿”不知所措🎅🤒。</p> <p>我们在沟里足足走了20多公里,对于我们这些老,弱,病者,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好了!腿肚子疼,回去看看热水温泉的疗效吧。</p> <p>经过热水温泉的“一晚”浸泡,第二天很多人腿肚子不疼了,真神!精力很旺盛。你看这位“50后”一早起来练起棍棒🤗🤗🤭😂。</p> <p>近十天的泡温泉,学历史等活动,很充实,很愉快。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漫山遍野的野果子,还有一片一片的白桦林,红松林。此时正赶上蘑菇发芽生长期,进山如同进了大氧吧!温泉水遍布全村,天天泡个热水澡,美美哒,羡煞旁人。</p><p>老同学“何裴氏”在采摘、品尝野樱桃😀😄🤗👍。</p> <p>走向林区,去采蘑菇。</p> <p>帮当地村民整理蘑菇。</p> <p>壮观的养殖蘑菇景象。</p> <p>有空儿自己开火做做饭,老同学“裴大厨”给我们“露一手”香喷喷的红烧肉👍👍👍🧝♀️,真棒!够味!!</p> <p>来!干杯!“我们的生活比蜜甜”。</p> <p>附近的农家院也很多,都非常不错。在这十天里我们泡温泉,有时吃吃农家饭,探讨契丹民族的文化,疗养身体,充实大脑,防衰老,防痴呆。总之,我们十天的疗养非常理想,达到了每个人预期的目标。</p> <p>这天我们来到“刘老四”(中间者)家办的“悦来农家院”吃饭,娱乐。这家人非常朴实,老实憨厚。为我们特做了一桌他们家自己院子里种的农家菜食,让我们找回了小时候蔬菜的味道,真是的菜味儿👍👍👍🍵。</p> <p>我们大家即将返程了,聚在这座农家院,唱歌娱乐。畅谈近些天来的生活体会,筹划再次光顾的时间。一晃近十天,转眼既失,留下的是恋恋的不舍,再会!热水!我们不久还会来!!</p><p>最后,谈点个人体会:人这一辈子永远不能停止的有两件事,读书和旅行,读书带你了解平面世界,而旅行带你畅游立体世界。而我更多选择的是后者,趁腿脚还行,喜欢东走西顾,看遍名山大川及大自然恩赐的形形色色的地貌。</p><p>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宅家”煎熬磨平了棱角(也是无奈,能理解),浇熄了旅行梦想的时候,可以救你的,应该就是一场想了很久却未能上路的疯狂。自驾成为当下最安全的旅行方式,此次赤峰“热水”泡温泉旅行便是这场疯狂最最超值的选择👍👍👍✌!</p><p>谢谢各位的关注!🙏🙏🙏</p> <p><br></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