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绍兴行2020

兰天

<p>  因缘际遇,让我和绍兴再次来了次拥抱和相知。记得去年快放寒假时,由友圆陪同去了沈园和鲁迅故里,初识古镇,给了我很多感动,因为城也因为人,人文气息浓郁的面纱总给我再次靠近的吸引。带着这份好奇和需要,开启了我二晚二天的走访和亲近古镇之旅。</p> <p>  再续书圣故里,里弄小巷、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气息再次扑面而来,江南的水文化、街市、和酒、雕刻、书法艺术弥漫于整座古城,保存完好的书圣故里也再现了当年绍兴历史古城的风貌。让人流连忘返,忘了今夕是何年,被穿越的感觉。</p> <p>  慢文化行走在岁月静好的时空里,景美人少的打卡地,书圣故里、蔡元培故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题扇桥、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等众多名胜古迹散落在街弄之间。据说这里是绍兴市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古意盎然,居民们的生活方式也都停留在上个世纪。相比鲁迅故里耗费巨资新建的现代化景区中的喧嚣,书圣故里显然更有老绍兴的神韵,也没有太多游客,整条街乡静谧又从容。</p><p><br></p> <p>  这里安静而迷人,砖墙瓦都弥漫着历史的气息,带有着曾经的故事,从斑驳、腐蚀中看到了这古城的厚重与绍兴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情怀和文人气息。木雕老板的热情和精工,茶文化店的精致与店内设施的书法一体,挂壁上的有小篆、草书和行书还有正楷,老板娘说都是她儿子所写,老板娘看上去也不过是五十出头,那她儿子最多也是三十多点,对于门外汉我来说,那字写的行云流水,飘逸飞洒,好生喜欢,不愧是书圣故里的后人,无处不在的流躺着文艺气息。</p> <p>  寻着指路牌,踩着前人的足迹,一个个景点在呼唤着我的好奇心。</p> <p>  穿街走巷,来到戟山巷。戟山巷,王羲之故居在望,王羲之故居又怎么成了戒珠讲寺呢?门上既挂着“戒珠讲寺”的牌子,门侧有嵌入“王羲之故居”的石牌,何也?一路追寻,原来,绍兴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王羲之有两大爱好。一是好养白鹅,每日观其身姿,从白鹅柔美的曲线和伸颈行走中获得书法的灵感;二是玩赏宝珠,在掌指间把玩,既能赏心悦目,又能舒畅手指,书写得心。有一天,他的一位老友老僧来访,与王羲之饮茶聊天。老僧走后,王羲之发现珍贵明珠不见了,怀疑是老僧盗走。老僧听了,也不分辨,风声传到他耳中,老僧居然悬梁自尽。此后不久,王羲之的家仆杀了几只白鹅,在一只白鹅的肚子里发现了一粒明珠。王羲之方才醒悟原来错怪了老僧,他追悔莫及,从此戒了把玩明珠的习惯。为纪念老僧,王羲之将自己的宅院改名为《戒珠讲寺》,并亲题“戒珠寺”的匾额(现为赵朴初题),痛戒玩珠之癖。自85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绍兴兰亭笔会期间,各地书法界人士聚于戒珠讲寺,以缅怀书圣。</p> <p>  转转到了“书圣”王羲之讲学的书院,里面有学生的座位也有旁听的家长席位,两旁柱子上的文字还有我家人的名字在里面,这位大家的思想和底蕴区区几个字全部刻画了,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琅琊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其书法兼善隶,草,楷书,行书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托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p> <p>  从书院小路下来看到一路红丝带绑着森林防火的字样,既方便了游客识路又提醒了路人烟头或与火星有关的勿乱扔。这样细腻的行为在绍兴的市民时有体现,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不仅仅是我们人的渴望,还有花草树木,山水虫鸟,温柔无处不在。</p> <p>  在浙学渊源这块石牌前,亮起了惯性的二字样的剪刀叉,自拍一张,臭美一下,留个影😉</p> <p>  文笔塔,又名王家塔,是蕺山的标志性建筑,与府山飞翼楼、塔山应天塔成三者鼎立之势,构成绍兴古城高处的美丽画面。文笔塔,八角形砖木结构楼阁式,外观五层,内实七层。历史上的王家塔曾多次被毁。1941年日本侵略军在塔基上修筑过碉堡,抗战胜利后清除;塔址还曾被用来建筑绍兴电视台的电视发射塔;2003年年底前复建。</p> <p>  蕺山晴眺,自古就是绍兴古城内的主要景观之一。站在塔上近瞰远眺,看到的是动态的绍兴,是不断发展着的江南名城。从粉墙黛瓦的明清古建,到形式多样的高楼大厦,不同年代的建筑,记载着绍兴发展的步伐;小巷、大路、立交,同样是绍兴变迁的见证。</p> <p>  在返程的途中,亭亭玉立的小亭和文字吸引了我,“养生莫善寡欲,至乐莫如读书”尽显道家思想,清静无为。</p> <p>  回到出发地时,有点小渴,就近原则在一家文艺茶吧点了以杯酸奶,走进里面的文艺小资情调扑面而来,工艺品与书籍错落有致的摆设,古典式的茶桌,舒心惬意在小屋弥漫。</p> <p>  坐在茶吧的阳台上,慢品着绍兴人的细腻的慢生活,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眯着眼睛,心如止水,时光为我而静止。</p> <p> 喝完酸奶,就去王羲之陈列馆,可馆内五点关门,只能拍一张留影后回去,与好友会合去劳动路的寻宝记吃晚饭。看着门口熙来攘往的食客,对于我们这个食货来说,算是来对了。也证实了网上那句被誉为“绍兴美食名片的寻宝记,”菜品有色有味有情趣,秀色可餐,环境也很梦幻清幽,不想了,先吃在品。难怪长期位列绍兴地区大众点评美食热门榜TOP.1,建议和我一样初来绍兴的朋友们可以来试试哦。</p> <p>  第二天一大早,就和园坐车去安昌古镇。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桥。</p> <p>  看到这柱子,就想起了古罗马皇帝图拉真对达契亚人发动侵略战争。在古罗马广场上的纪功柱以浅浮雕形式铺陈了一幅表现征战全过程的宏大画面功柱,而安昌的柱雕是我们的图腾龙在腾云驾雾绕梁而上。呵,来一张呗。</p> <p>  也许在每个女生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江南的梦——街回路转,幽深曲折,水清舟行,吴言侬语。作为一名南方出品的女子,对古风古韵的江南小镇总魂牵梦萦,周庄、乌镇、南浔、西塘、同里、绍兴、木渎、安昌、溪口……喜欢小桥流水人家参杂份的婉约,轻念这一个个地名,清新又诗意。</p> <p>  远山如黛波微澜,堤边垂柳迎宾影。闺蜜,少不了,你浓我浓的合影呢,两个小妮子,与美景是不是很配呢?没有路人,自拍也不错哦。😉</p> <p>  倘若将整个江南比作一曲抑扬顿挫、委婉悠扬的乐章,那古镇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一泓清水从远方蜿蜒而来,从这里依依不舍地离去。苏浙数百个江南古镇大同又大不同,如今的古镇一个个被商业化袭击,作为旅游景区吸引着八方游客,乌镇西塘亦好周庄南浔也罢。安昌古镇却始终宁静得像个布衣女子一般,整日素颜地生活在那里。它不同于乌镇的商业,西塘的热闹,独存着悠然的安静,日出日落,保持着千百年来的那份纯朴。</p> <p>  老街上的居民除了沿街设铺招揽生意外,房屋以及生活习惯依旧延续着江南水乡的特点,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还有河中秩序井然的乌蓬船,宁静而又祥和,让人不知不觉就为之沉醉。</p> <p>  是怎样的自信不施粉黛的呈现自己的原貌,原始的淳朴、素颜与世外桃源的隔绝,没有喧闹和聒噪。水,柔情微波;房子,宁静致远;历经世事的变幻,仍寂静坚守它原有的古朴。心,安淡闲适,脚步,很慢很随心,怕一不小心,与氛围不合。</p><p><br></p> <p>  灰白的墙、青黑的瓦、墨绿的树,停泊岸边的乌篷船,时高时低模糊的招呼声……这是安昌人生活的魅力所在,他们的质朴与清净,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传统,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的鲜活!</p> <p>  抛开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那是何等的幸福。徜徉在安昌,每一处都仿佛述说着有灵魂的故事。</p> <p>  两个人,放慢脚步就这么漫无目的地逛着,从桥上到船头,从闻名的腊肠到街头美味小吃,从小巷深处的淳朴老人,到古镇路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清纯、无邪!</p> <p>  沿着那条穿过古镇的小河,穿梭着乌蓬船,乌蓬船带你穿过一座座形态迥异的石桥,仿佛穿过千年的时光,悠远深长。烟雨长廊下,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幽巷里,两面是黑瓦粉墙的古民宅,墙根残垣里青苔点点。游走的行人三三两两,稀疏落落,偶尔听闻街坊邻里时高时低的招呼声,却都是当地听不懂的语言。思绪飞扬,诗意酝酿。</p> <p>  都说“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安昌是师爷之乡,“小个子的老头戴着一顶瓜皮帽,老花眼镜一直搁到鼻尖上,一手捧着一面算盘,另一手握着一枝毛笔”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通过影视剧积累的,对于师爷的一个印象。绍兴师爷自成一派,又叫“绍兴帮”。据说通用绍兴话。而绍兴帮内的师爷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圈内人”。通俗点说即是“编外公务人员”。师爷更是衙门里不可缺少的智多星。是和庸人不同的“人才”。历史故事记载,绍兴师爷还因解除了浙江藩台的困境,获得了“一字千金”的报酬,体现出师爷于当时的价值。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高需求、高收入、高智商三高人群。</p><p>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绍兴师爷:大明第一才子、绍兴师爷鼻祖——徐渭;雍正年间河南巡抚田文镜幕下——邬思道;师爷文化饱含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文化内涵。</p><p>百闻不如一见,安昌古镇的“师爷博物馆”便是你探索师爷文化的第一步。</p><p>毕竟,“无绍不成衙”嘛。</p> <p>  安昌历史悠久,民风雅俗丰厚。民俗馆依托于“走马楼”式宝树堂,辟展室十五个。“南沙哗叽”室、置有乾隆三十年,图文并茂的御题棉织图十二幅及古时纺织器具。“祝福”场景和山阴、会稽两县最盛大的迎神会——安昌城隍庙会泥塑偶象。早被人们遗忘的生产、生活、礼仪、岁时、社会等习俗,馆内皆一一呈现。 她展示了往昔岁月的陈迹。典型地道、丰富多姿的风情旧俗,给游客献上了昔日的生活风味和历史文化的回顾。</p> <p>  悠悠而来的船帆,划桨轻柔着水面缓缓而来,这里是明清还是民国还是现代已忘了时光,一切都似在穿越,江南水乡的原汁原味淳朴的神韵美发挥到了极致。倘若来一场细雨,在河边的长廊里,听滴答滴答的雨声,那将更是一种寻觅。也可打一把雨伞,穿一件旗袍,融入这雨韵的古镇水墨,微波不兴,荣辱不惊,平和安宁。</p> <p>  古镇以河为轴点,两旁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虽不大,寺庙有两座,一是城隍庙一是安康寺。虽然我不信佛,但我相信单纯的信仰,能让人保有对生命的敬畏,也能让人保留最初的心念。</p> <p>  在安昌古镇内的一条小巷,有家钱庄,很漂亮的院落,古色古香,保存完好。以前看到的都是当铺,钱庄还是第1次看到。柜面很高,钱庄的墙体很结实,后在东浦古镇和书圣故里看到的大户人家也是这种墙体。穗康钱庄位于安昌古镇的一条小巷里,自1850年经营到1949年,相当于当年的银行。钱庄里较好地保存了原来的样子,有钱币展,也有关于钱庄运营的实物、图文展示。游客能看到当时守夜人睡的柜子、贮藏银钱的地窖等,算得上一种特别的体验。</p> <p>  水,是江南古镇的魂。一衣带水,古朴而典雅。地域内水网交错,河道纵横。碧波的河水,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的人家。有水便有桥,安昌的一座座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独具历史感,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最有代表性的是“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相传以前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以讨个吉祥。</p><p><br></p> <p>  盛夏时节,小巧的拱桥上,爬满青翠欲滴的植物,与河边人家的屋檐上红灯笼遥相呼应,如同画境般。家家户户,前面是街,后面是河,河埠头往往在后门口。因此,沿河望去,一个个石砌的河埠头就像一架架古琴,在河道两侧次第排开,若是深秋雨季,奏出一江清韵。</p> <p>  看看玩玩,打打闹闹,我们又回到了花季雨季时光。坐在桥面上圆突然说,我也要和你同款麻花辫,我们就这样无忧无虑的越过时光了,怎么开心怎么愉快怎么来。这样的我们和安昌同乐和世界同欢。</p> <p>  啊,实在下不了嘴呀。😜</p> <p>  闺蜜的神同步👯</p> <p>  古镇最吸引人的是沿河的长廊,黛瓦木廊柱石板街,家家门口摆了桌椅,有茶位,青花瓷器的茶具。安昌安静而又鲜活,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傍水临街布满大大小小的摊铺和门脸,不过他们卖的不是那些全国通用的旅游纪念品,而是市井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吃穿用。古色古香的楼阁台门,迎风飘逸的酒旗、灯笼和招牌,林立店铺多是饭馆和特色小店,感觉一切都是儿时记忆里的场景,似曾相似却又耳目一新。</p> <p>  游山玩水漫步绕了一圈,安昌古镇的热闹与恬静;柔软与古朴,情怀与古典在眼前环绕,在心田沉醉,怀着这份依恋吃过午饭去了下一站,柯岩风景区~鲁镇。</p> <p>  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鲁镇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鲁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柯岩风景区的左侧。是柯岩风景区的一个主题公园,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p> <p>  来时快到下午四点,景区五点关门后才可以进去,我们就在柯岩景区附近走走看看,迎面而来看到的是鲁镇石砌而成的镇牌,石雕鲁镇字样。路侧是一池荷花郁郁葱葱,向观赏它的路人静吐着芬芳,往前是悠然的镜湖在落霞染红半江的水色,微澜轻轻点点,潋滟了岁月。不知不觉,就到了五点钟,我们的民宿可以进去了。</p> <p>  古居民宿,《柒舍壹宿》。很有设计感的民宿,地方幽静,房屋设施齐整,店员小哥们都很热情,庭院环境很娴静风雅,早餐的味道也不错。前台小哥到景区大门口接的我们,热情周到,有求必应,民宿阿姨亲切热情,屋内设施唯美典雅,爬山虎的葱茏垂啖给民宿带来了更多的古色古香。</p> <p>  木板房的设计理念,睡莲的在大铜缸里孕育着太阳直下的绽放,美轮美奂。走进去,窗格子上摆满了各色的工艺品,文艺气息浓郁,小资调调升级了。</p> <p>  虽不懂古玩和文玩,我想,每件物品的后面都是一个故事和与之相契的灵魂。</p> <p>  放好行李吃过晚饭,我们去悠闲自在的漫步于鲁镇岁月里,聊着天,过去现在未来,遇到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己,真心不容易。鲁镇的夜色霓虹灯七彩镂空而来,点亮了我们的祥和安居之梦,小桥流水,拱桥月下偶来一阵小雨,温润了一夜的恬静。</p> <p>  看着鲁镇,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2003年,柯岩风景区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故乡"还原成实体小镇--鲁镇。它是以越文化为底蕴与绍兴传统文化相结合再现了《祝福》、《故乡》、《阿Q 正传》、《狂人日记》等鲁迅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环境,以及旧时水乡绍兴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鲁镇街河并行,街随河走,桥连街衢,坊巷纵横,店铺沿街布局。街边的商铺,都是 绍兴 传统行业,前街后坊,各具特色。这座社戏台,坐落在鲁镇中轴线上双面戏台广场,它两面临水。社戏台建筑造型非常美观,歇山顶,龙吻脊,古色古香。景区常年在这里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鲁镇的大型活动多在这里进行或作为起点,如抢亲、祝福大典等表演。看着聊着,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民宿门口。</p> <p>  走进房间,纱帘与床被柔和的点缀了生活,每件物品都淳朴典雅,看不到现代气息的影子,温婉柔和了夜的酣睡声,我们沉沉的在梦乡回温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p> <p>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吃过早餐,就赶八点半去购鲁镇的门票,来一次不容易,不要留下遗憾。柯岩之"柯",来源于柯亭。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树枝为梁,青竹为椽,茅草为顶,以柯名亭,自有一种草创的粗犷原始。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这石景却非天设地造,从三国时期开始,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柯山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至现代,形成了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区,有云骨、天工大佛、七岩观鱼、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仙人洞桥等二十多个景点。此水池边上的“一炷烛天”指的是柯岩标志性景观云骨。</p> <p>  越中名士苑,有鲁迅、秋瑾、大禹等名人雕像。来到这里,我们观聊不忘拍照片。哈</p> <p>  天工大佛,开凿于隋代,竣工于初唐,历经三代石工,高20.8米,两耳可通人。看到这使我想起了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不顾全世界的强烈反对,悍然炸毁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巴米扬大佛像,并销毁六千尊其他佛像。这些天工开物自然天成的人类文化景观,足以令人叹为观止。</p> <p>  三根汉白玉石柱,分别代表孔子、老子和释迦摩尼,象征儒道佛三教相聚。</p> <p>  周总理的出生地是江苏淮安,祖籍地在浙江绍兴。他生前多次说过“我是浙江绍兴人”,还曾说:“祖坟在绍兴,绍兴的家谱有我的名字,我不能不承认是绍兴人。但我生长在淮安,满嘴的淮安口音,也不能不承认是淮安人。所以我说我是‘原籍浙江,淮安生人,江浙人也’。说是绍兴人,不仅那有祖坟和家谱,更主要的是封建家庭的根子在绍兴。”对于祖居地绍兴,周总理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还在柯岩石上亲题“我是绍兴人”字样。</p> <p>  鉴湖又称镜湖,原为绍兴这一带中的一个大湖,总面积曾达200多平方千米,素有“八百里鉴湖”之称。后因淤积和填湖造田,湖面逐渐缩小,形成多个不连贯的小湖。柯岩风景区中的鉴湖景区仅为古鉴湖的一小部分,连同陆地面积也还不到1.5平方公里。如今在官方精心打造下,建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葫芦醉岛等四处景点,展现了绍兴母亲湖昔日的风采,凸现了绍兴特有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的丰富内涵。</p> <p>  碧海蓝天,系锦桥上来一张,美美哒。我们继续往前,来到了鉴湖桥边。</p> <p>  在鉴湖古纤道码头下船,沿着古纤道走向葫芦醉岛。柯岩"小镇"包容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曲等诸多文化元素,再现绍兴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漫步鲁镇青石板铺路的街巷,黛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古朴高大的台门宅院,千姿百态的石桥石坊,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飞檐翘角的戏台、庵庙,依傍鉴湖一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的水乡风情。 鲁镇景区内四处散落着鲁迅小说中的情节雕塑。一上岸就看到了这个《社戏》。</p> <p>  由于赶时间回绍兴市,走马观花的游玩了镜湖,回到民宿离开时,少不了老铁的一张合影自拍了,留念回味,柯岩风景区,鲁迅的故事在这里,百味人生,嬉笑怒骂皆在尘埃的缝隙里落定,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和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