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黄子万

<div>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以下简称元大都公园)是北京城区最大的带状公园。这里曾是元大都的北城墙,后随历史变迁而废弃。198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2003年,为保护元大都城垣遗址,配合奥运景观建设,又对它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后的元大都公园创下4个北京之最和1项全国第一: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最大的室外组雕、最大的人工湿地、最先完成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公园。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城市,为北京市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平灾结合”的经典园林。如今,古都风貌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元大都公园已成为沿线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以绿水繁花等美景迎接八方来客。</div><div>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全长9公里,由海淀与朝阳两段17个景区组成。</div> <h1> <b>(上)海淀段</b></h1><div> 海淀段西起学院南路明光桥附近,向北到西土城地铁站后折向东到京藏高速健德门西为止。包括城垣怀古、古城新趣、蓟门烟树、蓟草芬菲、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等10个景区。</div> <h1><b>01.城垣怀古</b></h1><div> “城垣怀古”南起学院南路的明光桥,两座现代化的高架桥夹缝中的残垣墙上有万里题写的“元大都城垣遗址”七个大字,似乎印证着历史在这里嵌入了现实。</div> 城垣遗址起点西侧附近的小广场,从这里登上城垣,有一条用砖砌的小道直向北方。 向北走不多远,在土城的西侧下有一个凉亭,里面有块巨石,上镌刻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撰文,书法家刘子章书写的元大都城垣遗址碑记。 <div>  碑记全文:</div><div>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遂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优良传统。明朝继续加以发展,北京遂成为封建社会时期都城的杰出典型,设计思想明朗,主题突出,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又加以改造和扩建,于是北京城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首都,开始呈现出其特有的新风貌。<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土城西壁有肃清门遗址,旧有楼馆废墟,又有双阜壁立,树木葱茏,呜禽回翔,富有郊野风光。早自明永乐年间,即有“蓟门烟树”之称,为京师八景之一。清乾隆帝又就近题碑刻石。其实,早在金中都时,已有“燕京八景”,《元一统志》所载“蓟门飞雨”即是其一。按金中都城原是在古代蓟城旧址上扩建而成,而蓟门一词,又源自蓟城。蓟城之得名,迄今已历三千余年。明清以来,徒以“蓟门烟树”之虚名相传,而遗迹则日见残毁。北京市人民政府鉴于土城乃是研究北京城址变迁的重要实迹,因于一九五七年公布为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残存的土城在结合城壕浚治的同时,又进一步开辟为市内公园,复因故迹稍加修建。旧碑之外,又增新刻,用追溯往事,略见世代传说的渊源,这就为广大人民群众又提供了一处富有历史意味的游憩场所,并使古代遗迹,重放光辉。欣喜之余,爰为之记。<br><div>  侯仁之撰文 刘子章书写</div><div> 一九八五年国庆节前夕</div> 走出凉亭,继续向北,沿途欣赏滨河风光。 西土城段的公园出入口与北土城段不同,不是开在侧面而是开在城垣的横断面上,它的对面是另一段的出入口,两个出入口之间是穿越土城墙的通道。 <h1><b>02.古城新趣</b></h1><div> 过了蓟门桥,就是“古城新趣”。这是海淀段十个景点中缺少内涵且比较乏味的一个,其实就是一段绿色通道旁边有几个可供游人休憩的长凳。</div> 连接古城新趣与蓟门烟树的道路 路旁可供游人休憩的长凳。 <h1><br></h1><div> 去蓟门烟树途中绿树成荫。</div> <h1><b>03.蓟门烟树</b><br></h1><div> “蓟门烟树”在西土城将近最北端处,这里是元大都肃清门遗址,富有郊野风光。早在明永乐年间,即有“蓟门烟树”之称,为京师八景之一。清朝乾隆皇帝寻访古迹,指元大都西墙残门为蓟门,命人立碑,并题写“蓟门烟树”四个大字。据传该碑原建于皇亭子之中,1900年亭毁,石碑暴露于外。1985年由北京市园林局进行重修,以石碑为中心,兴建了亭台和城墙,植树绿化,定名为“蓟门烟树碑”,以供游览。</div> 石碑所在土城下的一块场地,左面的城洞可通往土城的东侧, 右侧是古色古香的公园管理处,门前横匾上书有“惠风长存”。 空地的北面有通往蓟门烟树碑的通道。 <div>  闻名遐迩的蓟门烟树碑。石碑正面是乾隆御笔“蓟门烟树”四字。碑阴有乾隆律诗一首:“十里轻杨烟蔼浮,蓟门指点认荒丘。青帘贳酒今何少,黄土埋人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div><div> “蓟门烟树”描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晴朗的天空下,仿佛阵阵青烟直拂苍穹。现今虽不见青烟拂空,却也有别样的景致。</div> 不知什么人在碑后小路旁立了这座佛像,是保佑碑的平安还是人的平安? <p>  通道的北面有一面十几米长的“蓟门烟树”情景文化墙,上书关于蓟门烟树的介绍,另有诗四首。</p> 再往北是一座大门紧闭的院落,前几年门前曾挂有“现代医学交流中心”等三块牌子。 沿着院落与河滨间的道路前行,便来到“蓟草芬菲”。 <h1><b>04.蓟草芬菲</b></h1><div> “蓟草芬菲”是城垣北段西端的第一个景点。在原土城的一块空旷地上,利用土城与土城沟之间的自然高差,增添了一处郊野水景,其水源头的木架是取自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治水工程中的“跨河跳槽”及“荆芭编笼装石”的创造。</div> 闹市中难得的郊野水景,小瀑布和其倒影之间的石板小路旁的那小片水下被淹没的木架就是上面所说的参照于郭守敬的创造。 水景旁的小亭子美丽的倒影。这是我今年5月疫情期间第一次去那里时拍的,当时我认为这片水是一个水塘,其实那是头天夜里一场大雨后的积水。等我过两天后再次来到这里时水基本没有了,倒影也不见了。 <h3>  景点内的伴松轩,它的背后就是土城残垣。</h3> <h1></h1><h1><b>05.紫薇入画</b></h1><div> 紫薇入画位于中科塔院小区的南侧,以小月河为界,北岸是紫薇入画,斜对面有古船坊的南岸为银波得月。<br> 紫薇入画是元大都遗址公园中以名花"紫薇"为主题的景区,沿着甬道两侧,随坡就势植有大片各色紫薇树林。每到紫薇花盛开时节,在色彩斑斓的花海中,蜂蝶纷飞,枝叶摇曳,花香飘溢,颇具山野风趣。紫薇入画是元大都公园自然景色最美丽的地方。<br></div> 景区主体建筑是一座长方形的亭子。 横匾上书“紫薇入画”四个大字清秀中不失刚劲。 亭前观景台深入到蓟草丛生的湿地之中,站在观景台上,远望高楼林立,近观飘香芳草,令人心旷神怡。 周边优美的环境 紫薇,别名痒痒花、紫金花、百日红等。 紫薇花姿优美,花色艳丽,花 期长,6—9 月持续开放,故有“百日红”的美称, 深受人们喜爱。 <p>  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继故枝。楚云轻掩冉,蜀锦碎参差。卧对山窗下,犹堪比凤池。</p><p> ——【明】薛蕙 </p> <div>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3%,小月河贯穿全程,众多的水生植物区内种植了荷花、芦苇、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并建有亲水观景平台。沿河而下,柳绿花红,歌舞升平。<br></div> 西面不远处通往银波得月的小桥,河边紫薇盛开。 站在南岸瞭望紫薇入画 <h1><b>06.银波得月</b></h1><div> 银波得月重点突出水景特色,以多种风格的景观,生动的再现了元大都护城河的风貌。</div> 银波得月景区以史料为依据,将河道局部加宽,与两岸建筑物相呼应。设计者在拓宽的河道上建造了一艘巨大的古船,与紫薇入画景观隔河相望,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登上甲板,可以观赏小月河东西两侧的南北两岸风光。 西面的风光 东边不远处即是下一个景点大都建典。 <h1><b>07.大都建典</b></h1><div><b> </b>元大都带状公园内有两组气势恢宏的大型组雕,一组是朝阳段的"大都鼎盛“,另一组就是海淀段的”大都建典“。两组组雕遥相呼应,展现了一幅完整统一的历史画卷,很值得一看。</div><div> 大都建典是一组现代化的大型组雕。它以花岗岩雕塑群和高温釉陶瓷壁画来表现元帝国大都初建的磅礴气势和以中华优秀文化来立宪、施政的成果,反映了大都建成时的庆典盛况。<br></div> “大都建典”雕塑以佩有经络,鲜花等装饰的四头大象开道,象背宝座上是威严的忽必烈,身边还有文官,武将,法师,使节等排列在两侧,颇有社禝栋梁之感。<br> 象背宝座上的忽必烈 <div>  忽必烈东边的武将、法师。</div> 西边的文官、使节。 组雕东侧的一座浮雕刻绘的是建元都庆典图。 组雕西侧一座粗陶雕塑表现的是元大都的设计者刘秉忠和他设计的大都模型。 雕塑群背后是元大都城墙的残垣断壁,尽显历史的沧桑。 广场上晨练的老人,焕发着青春。 组雕的正前方广场上有一组巨石,意在显示元之气蕴的国际大都市宫殿,学府,教堂,民居建筑基石的造型。 广场北边小月河岸边美丽的倒影。 <div>  忽必烈用了18年时间在荒野上平地建起元大都,它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纵街横巷制的街网,给排水系统发达,军事防御设施完善,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最繁盛的都城。<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h1><b>08.水关新意</b></h1><div> 水关新意位于海淀区花园路口东南角,是在元大都水关遗址上开辟的。水关是城内积水排出城外的水口,元大都是经过周密设计的都城,建城之初就已经设计了排水工程,共有七条泻水渠。花园路口东侧的这一处水关保存最为完好,元大都公园设计者秉承现代造园理念,在这里设置了“水关新意”景区。<br></div> <h1><font size="4">  从大都建典向东走过花园路即进入水关新意景点,入口处横卧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元土城遗址公园”。</font></h1> 景区本着对文物既保护又要展示的原则,除了将遗址周围环境重新整理外,通过增加溪流的形式使水关与公园水系统产生密切联系,并由此形成一个遗址展示景观区。 听蝉轩,以前的饭店,现在成了保安的驻地 网上下载的水关出口处,依稀可见土城遗痕,只是现在树木长得更高了,一般人很难寻觅到。 <h1><b>09.鞍缰盛世</b></h1><h3> 鞍缰盛世景区,以马为主线,利用地形起伏变化,在局部地段营造蒙古草原的自然风貌,并以八匹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的骏马和马鞍的雕塑紧扣主题,表现蒙古人当年策马征战天下的恢弘气势。<br></h3> 鞍缰盛世景区也叫八骏雄风,分三组共计八匹骏马,这是最靠西边的一组正在吃草的马。 旁边是闪闪发光的马鞍。 中间的一组两匹马。 <div>  东边的三匹奔驰的骏马。 </div> 蒙古人马上得天下,素有马背民族之称。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  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h1><b>10.燕云牧歌</b></h1><h3> 燕云牧歌是元大都公园海淀段最东端的景区,位于京藏高速健德桥的西南,这是海淀段或者说是整个元大都公园最乏味的一个景区,既无文化内涵,又缺少其他景区最常见的雕塑等人文景观,两次到这里也没有找到关于景区的任何文字说明。</h3> <h3>  从鞍疆盛世景区东门出来,过了北太平庄路即来到燕云牧歌景区,一路上沿河两岸除了一些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丛没有什么景观,快到京藏高速附近有一座跨河石桥,这里稍热闹一点。</h3> 河边休闲娱乐的周边居民。 晨练的大妈 如果你到这里来注意一定不要沿着河岸向东走到底,那是一条死路。这是我往回调头寻找出口途中拍摄的照片,大约多跑了上百米的冤枉路。 <h1><b> (下)朝阳段</b></h1><h3> 朝阳段起自健德门东,向西最后终于京承高速与北土城东路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朝阳段包括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大都鼎盛、水街华灯、龙泽鱼跃等七个景点 。</h3> <h1><b>11.双都巡胜</b></h1><div> 双都巡幸在德胜门桥东侧,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西端的起点。</div><div> 公元1264年忽必烈在燕京设立都城,改名“中都”,几年后又将其地位提升称为“大都”。当时在草原上(今天的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有另一个政治中心为开平府,称为“上都”,这种两都并立是元代政治统治的特点之一。<br></div><div> 每年春天,元帝携同后妃,诸多贵族及大小官吏人等,从大都前往上都度夏,秋天再从上都返回大都过冬。年复一年,从无例外,形成了“双都巡幸”的习俗,景点的设置就是想力求反映当时的盛况。</div> 小月河在这里从京藏高速路下通过,景点的西侧是闸门口,配之旁边几间古色古香的房子倒也构成一景。 闸门东面北岸有一面浮雕墙,反映了元帝春秋往返,百官迎送的场面,使广大游客在了解元帝国强盛的同时,又知道了其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特征,以及大都和上都并重的政治统治特点 。 浮雕西部 浮雕偏东部 <div>  广场周边几组雕塑配合浮雕折射着历史的风貌。</div><div> “散落的铜钱”。雕塑展现了元代城垣交易中散落在地下的几个铜钱,它们的姿态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经济繁荣、贸易兴盛的景象。</div> 这里也有三匹骏马。 雕塑“大炮”,雄壮而威武。用坚硬的岩石精雕出炮车的车轮,而以粗狂的手法凿出大炮基座,造成一种因年代久远而风化的艺术效果。 去往四海宾朋的路,每年春天月季花盛开时候,这一路最美,我曾多次往返在这条路上。 <h1><b>12.四海宾朋</b></h1><div> 位于中华民族园南侧,此景区反映了元代是个对外开放的国家,礼贤下士,世界各国纷纷前来朝拜、觐见或进行交往的政治特点。景点北侧三个下沉式广场上的三组雕塑反映了元代艺术、军事等方面的成就。</div> 从西到东去海棠花溪途中首先见到的是“铜墙铁壁”。看着这一半掩埋在地下,一半露出的火炮和炮弹、炮架,耳边仿佛会感受到阵阵轰鸣······ 这是一条最美的路 小月河畔盛开的月季散发着浓郁的春的气息。 雕塑“箭与盾”用富于创造性的戏曲效果模拟了古代的战争场面,乱箭齐飞、攻守相济,采用盾牌插满乱箭的形式造成一种空间差觉,让我们仿佛在金戈铁马声中梦回元朝。 “箭与盾”东面的小桥<br> 桥南岸曾经的“北京百鸟园”,也是此地一景,如今只剩空碑不见园。 城垣上通往中轴路的小道依旧。 雕塑“青花瓷器”,选用元代特有的扁瓶作为主造型,采用民间工艺配合现代的金属材料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新视觉。 青花瓷器所在的小广场四周栽种了不少的月季,每年花开时节都会招来不少的摄影人。 北辰路西侧的土城 北中轴线的开通将北土城分割为东西两段,两段分别恢复了一小段古城墙,这里原设计建立“古垣新韵”景区,意在展现北京的历史与现在,不知为何最终舍弃了。西侧划归给“四海宾朋”,东侧归入“海棠花溪”。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拍摄的照片。 站在城墙上可见中华民族园的苏公塔。 <h1><b>13.海棠花溪</b></h1><div> 位于熊猫环岛东侧,景区内种植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诸多品种的海棠,是城区内最大的海棠林。海棠花,自古就是一种雅俗共赏之名花,有着“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每年海棠花盛开时节,海棠花溪是元大都公园最热闹的地方。 </div> “海棠花溪”观花台,台上矗立着一座桃红色石碑,正面是著名的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的“海棠花溪”四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唐宋两朝诗人咏诵海棠的著名诗句。<br> <div>  石碑背面上侧是唐末著名诗人郑谷的诗《海棠》:<br></div><div>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br>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br>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br>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div> “海棠花溪”简介(右)与海棠花溪书法长卷(左)。 每年4月,海棠盛开,绕河两岸,柳绿桃红,倒映河中,春意盎然。 古人认为,海棠最美的是半开半不开之时,就像是抹了浅浅的胭脂。 元大都的海棠花节与香山的桃花节、玉渊潭的樱花节并称北京春天三大花节。 海棠花盛开时候,游人纷纷在观花台拍照。 有人遛鸟 有人作画 有人花下自娱自乐 前些年小月河上还有游船,这几年好像见不到了。 <h1><b>14.安定生辉</b></h1><div> 为了给广大游客创造一个更加优美的游园环境,2009年公园将海棠花溪景区向东侧延伸,改造后海棠花溪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保留原有景区的特色,东区集中展示新优品种,东区基本处于“安定生辉”景区内。</div> 东区比较独特的海棠花品种春雪,原产地北美地区。 丰盛,雍容华贵的海棠花皇后,原产地也是北美地区。 <div>  “安定生辉”西起安贞路连接“海棠花溪”,东至安定路与“大都鼎盛”隔路相望,两侧路旁各有六根立柱巍然屹立 ,十分壮观。多年来我一直把它当作象征蒙古人的拴马桩,最近查阅资料才得知元代的城墙都是就近取土而建,为了 加固城墙,在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竖柱)和“絍木”(横木),该石柱寓意元城墙的永定柱。 </div> 路东“大都鼎盛”景区内的六根永定柱,排列与西侧有所不同,应该是因地制宜,其中南面的四根为纵向,北面的两根为横向排列。 <div>  “安定生辉”最东头是小月河穿过安定路的水闸,水闸上面建有元大都公园唯一的廊桥。<br></div> 廊桥南岸偏西建有一座长方形的亭子,与廊桥相呼应成为“安定生辉”景区最靓丽的地方,也是海棠盛开时赏海棠的好地方。 站在廊桥向西瞭望,小月河横穿而过,将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走进今日的元大都公园,仿佛走进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时光隧道。 <div>  亭子东南侧立有一座“元大都城”地图碑,从中可以看出 元大都的城区布局。<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由刘秉忠、赵秉温等遵循《周礼·冬官考工记》关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帝京规制的规划思想,对元大都城平面布局进行规划建造。<br>1276年,大都城垣建成,周长28.6公里,四隅建角楼,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城墙基宽2.4米,墙体为夯土筑成,故又称土城。后期又于各门外加筑瓮城。<br> 1368年,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明筑北京城时,将北城墙南移5里,使北部土城废弃,成为遗址得以保存下来。现在保留的城墙遗迹是原来元大都城墙的西段和北段的一部分,遗迹约尚存12公里,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的遗迹,遗迹堆土距城下地面2.7~7米不等,基宽20余米,俗称“土城”。附近的西土城和北土城因此而得名。 <div>  地图碑周边是三组雕塑。</div><div> 雕塑“波斯瓷器”,用波斯造型的瓶子暗喻当时元代是个对外开放的国家,瓶上绘有波斯图案,演绎着一种异国情调。</div> 雕塑“金戈铁”,用残破的盔甲、车轮、狼牙棒营造出战后的场景,两个相互呼应的车轮造型造成一种透视空间,让后人警醒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久远历史的缅怀。 雕塑“往事越千年”,通过残缺的战车车轮和马鞍马镫告诉我们,强大的帝国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残缺的记忆。 廊桥北侧不远,有两通龟趺螭首石碑。两碑均额篆“诰封”,是清康熙年间光禄大夫金布的诰封碑及其父宋郭托的诰封碑,两碑均立于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是2003年左右迁移过来的,原位于大屯乡白庙村东南铁路附近(白庙村原有三块石碑,还有一块《诰封农泰碑》,现存于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 <h1><b>15.大都鼎盛</b></h1><h3> 位于安定路小关路口东侧。景区气势恢弘,极具震撼力的“大都鼎盛”组雕及大型壁画配以骏马、石羊、木亭等园林小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元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杰出成就,表现出粗狂豪迈的草原文化特色,展现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北京悠久凝重的历史文化,使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成为一座大型“露天艺术博物馆”,是北京市最大的室外组雕。</h3> “忽必烈”威严肃穆,元妃优雅端庄,好似注视着北京千百年来的巨变。 <div>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旅行家、商人,17岁随父亲和叔叔到中国,代表作品有《马可·波罗游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无限神往。</div>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 广场东侧的中外艺术家花崗岩雕。 广场西侧的另一组中外艺术家雕塑。 “战车”雕塑群,充分展现了元代军队的勇猛和不可侵犯,军士驾驭着战车,率领着马队,强壮的牛队拉着护有展翅雄鹰的帐篷,气势磅礴,犹如从石缝中瞬间迸发而出,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元之骏”雕塑 长80米的壁画反映的是元大都的皇城、内城的面貌和经济文化、物质文化及公主出嫁的盛大场面,展现了元朝盛世大都的风貌。 元傑风采浮雕,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元代杰出人物书法家赵孟覜,还有关汉卿,黄道婆等人物。 特色凉亭,挺像蒙古包。 凉亭前的群羊雕塑 休憩的好场所 前面就是惠新西街了。 <h1><b>16.水街华灯</b></h1><div> 水街华灯位于惠新东街两侧,区内的大都酒吧街"品位高雅,文化特色浓厚。景区初意是以白领工作族和高层次职业经理人、在北京的外籍人士、文化知名人士、大学生等为受众群体,打造一个“大都酒吧街"。景区建成开放后,虽火了一段,但最终也没成为气候。目前这一片滨河北岸倒是有了不少的影楼、画廊,还有一些楼室仍在改造、装修,有希望成为滨河一条街。</div> 惠新西街至惠新东街之间唯一的一座亭子,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亭子所在的小广场上的两座龟趺螭首石碑 广场北面的小桥 亭子的东侧有一座新建的石碑。 <div>  碑的正面从上到下有四组图案,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只有第二组的四座雕像刻有姓名,最上面是成吉思汗,下面并排的三位分别是铁木耳、忽必烈和元妃徹伯尔。</div><div> 背面是“元大都城垣遗址碑记",摘录如下:<br></div><div>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遂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优良传统。明朝继续加以发展,北京遂成为封建社会时期都城的杰出典型,设计思想明朗,主题突出,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又加以改造和扩建,于是北京城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首都,开始呈现出其特有的新风貌。”</div><div> 该碑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立的。</div> 小月河在临近惠新东街处的南岸被拓宽,并在河中建了一小岛,用间隔的石块与岸边连接,构成颇有特色的一景。 过了惠新东街小月河的北岸就逐渐热闹起来,最多的还是影楼与画廊,门前有许多布置的小景。 南岸秀丽的风光 越接近龙泽鱼跃,土城墙也越来越高,白杨在这里已经快成林了。 <h1><b>17.龙泽鱼跃</b></h1><h3> “龙泽鱼跃”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最东端的一个景点。城市轻轨与小月河在这里斜向交汇出一块三角地,形似龙头,面积约1700平方米,成为具有郊野风光的自然野趣湿地,是北京市城区内最大的湿地。 <br></h3> 古人对土城外的自然风光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落雨翠花随处有,绿茵啼鸟坐来闻。”追求自然野趣是现代人的时尚需要,也是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精神需要。 这里森林密布、疏木草地、潺潺流水、花团锦簇、廊桥亭台点缀其间,给人们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是旅游观光、休闲锻炼的最佳选择。园内种植着大量的洋槐、垂柳、苍松、翠柏、白杨、核桃等树种,伟岸高大、遮天蔽日,是城市的一道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 景区的水上栈道 周边种有千屈菜、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游人置身其中,可感受到郊野风光的自然情趣。 千屈菜与芦苇。千屈菜是典型的水生植物,别名水柳,在夏季开花。 假龙头花,别称一品香。 “龙泽鱼跃”作为元大都公园东部最后一个景区,以充满自然野趣的设计体现了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的精神需要,也体现了设计师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憧憬。 <div>  探幽桥,既是连接东西两岸的通道,也是元大都公园的最东端。</div> <div>  站在探幽桥上拍摄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最后一张照片,右边的楼是北京服装学院,小月河由此一直向南最后汇入坝河。</div><div><br></div><div>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这个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拥有了市区最大的室外组雕和最大的人工湿地。它以史为魂,站在土城垣眺望,曾经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犹在眼前;它以水为线,小月河静静的流水,诉说着历史的烟云,展现着今日北京美丽壮观的景象······</div> <p>后记:</p><p> 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边上住了十年有余,每晚行走在大都鼎盛与龙泽鱼跃之间;每年海棠花开时节都要到到海棠花溪去拍几次海棠花;有时也会走到双都巡幸去拍拍月季花,海淀段多年来只去过有限的几次。今年的疫情宅在家中半年多有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海淀段十个景区的补课,从而有了此篇。</p><p> </p><p> 谢谢观看!</p><p> 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和景区介绍,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