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与《铁道建设》报的情和缘

董福华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今年是《铁道建设》报复刊40周年,从通讯员到走上宣传工作岗位,几十年来感情至深,现因疏于写作,故将2010年完成的小稿件借助美篇平台发出,以示纪念。</span></p><p>&nbsp;</p><p> 三十年,光阴荏苒;三十年,岁月如歌。每当我翻开珍藏的《铁道建设》剪报夹,看着不同时期刊登的稿件和作品,便会想起与《铁道建设》报相识相知的日子,其情其缘叫我终身难忘。 《铁道建设》报——曾经的“摇篮”,成长的“舞台”。是良师!是益友!</p><p>&nbsp; 1983年入路后,我看到的第一份报纸便是《铁道建设》报,让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看得多了,便萌发了写稿件的念头,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一篇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文章投寄给《铁道建设》报。等啊!盼啊!不久,经编辑老师的修改后,很快就以“翰墨笔记”为题刊登出来。</p><p> 当收到《铁道建设》报寄来的信时心里忐忑不安,本以为是退稿信。翻开报纸,我努力地寻找,当看到署着我名字的稿件第一次变成铅字时,我足足愣了许久,那激动和快乐让我持续了多日。每每回想起当年见报时的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p><p>&nbsp; 正是因为这篇稿件,不久我由工班调入了原建筑处一段工会工作,与编辑老师交往的机会日渐多了起来,接触面更加广泛,学摄影、练书法、写稿件的兴趣也愈加浓厚。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与《铁道建设》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养成了每期必看、每版必读的习惯。</p><p>&nbsp; 1992年起,我担任基层工会主席,远离了合肥。在基层工作的十几年里,由于忙于事务性工作,写稿少了,但始终关注着《铁道建设》报。初到项目部曾为不能及时看到报纸而心神不宁,每当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大摞报刊杂志时,总会迫不及待地翻找《铁道建设》报。多年来,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能够第一时间看到《铁道建设》成了我最大的心愿。看《铁道建设》报已成为我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p><p>&nbsp; 2004年,我走上了宣传工作岗位,对《铁道建设》报关注的角度和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宣传部负责人,关注本单位的用稿量、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注重自身学习的提高……这份报纸给我的不仅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责任。在学习和“充电”的同时,我带头写稿,苦且快乐着。</p><p> 2008年,中铁四局第四届企业文化节开幕。《铁道建设》报开办了“我与四局”征文比赛栏目,我以当年工班生活为内容、以公司员工家属剪纸爱好者为素材,分别撰写了《难忘工程队》和《剪出生活的精彩》。其中《难忘工程队》荣获征文比赛一等奖,是我未曾料到的。欣喜之余,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不仅是编辑老师对我的厚爱,更是对我莫大的鞭策。只有多写稿、写好稿,才不会辜负《铁道建设》报对我多年来的关心和帮助。</p><p>&nbsp; 三十年风雨兼程。《铁道建设》报从稚嫩走向成熟,由复刊后的单色铅印四版到胶印彩色八版,版式新了,栏目多了,质量高了,可读性更强了。所有这些,无不凝聚着每一位编辑老师的心血。我为他们的默默耕耘而钦佩,更为他们的认真和执着而感动,因为他们的艰辛付出,《铁道建设》才如此美丽。曾几何时,我带着《铁道建设》报回家省亲,在与朋友聚会时,谈到了各自的企业报,并相互交换了报纸。听到他们连连的赞许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为四局能有一份这样的报纸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p>&nbsp; 值此《铁道建设》报复刊3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记之。愿《铁道建设》报,如朝霞、似旭日,绚丽多姿……</p><p>&nbsp;</p><p>&nbsp;</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