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我的汪家子弟读《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

海璘~汪玲

<p>【原文】</p><p>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p><p>【译文】</p><p>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p><p>[本人感悟]</p><p>从政者的品质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p><p><br></p><p>【原文】</p><p>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p><p>【译文】</p><p>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做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p><p>[本人感悟]</p><p>这是在阐述从政者所应持的管理方法。</p><p><br></p><p>【原文】</p><p>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p><p>【译文】</p><p>子路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p><p>[本人感悟]</p><p>永远是名正言顺,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头等要义。</p><p><br></p><p>【原文】</p><p>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p><p>【译文】</p><p>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请教如何中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真是个小人啊!樊迟这个人!居于上位的事爱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会背负幼子前来归服,何必要自己来种庄稼呢?”</p><p>[本人感悟]</p><p>文化是一切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p><p><br></p><p>【原文】</p><p>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p><p>【译文】</p><p>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p><p>[本人感悟]</p><p>文化要作用于一切物质基础,使其呈现出一个比一个更辉煌的和谐太极。文化如果脱离了物质基础,就是无用之书!</p> <p>【原文】</p><p>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p><p>【译文】</p><p>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p><p>[本人感悟]</p><p>做为管理者要有克己树身的正气威严,下属才能会死心塌地的听从指挥。</p><p><br></p><p>【原文】</p><p>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p><p>【译文】</p><p>孔子说:“鲁国的政事和卫国的政事,像兄弟一样。”</p><p>[本人感悟]</p><p>兄弟之国要互帮互助,方可振兴。</p><p><br></p><p>【原文】</p><p>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p><p>【译文】</p><p>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治理家政。当他刚开始有财物时,便说:“差不多够了。”当稍微多起来时,就说:‘将要足够了。’当财物到了富有时候,就说:‘真是太完美了。’”</p><p>[本人感悟]</p><p>居家过日子一定要把仁德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财物。</p><p><br></p><p>【原文】</p><p>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p><p>【译文】</p><p>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p><p>[本人感悟]</p><p>孔子的“先富后教”的智慧相当地伟大!</p><p><br></p><p>【原文】</p><p>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p><p>【译文】</p><p>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之内就可以见到成效了,三年便能完全治理好。”</p><p>[本人感悟]</p><p>孔子对主持国家政事是胸有成竹的,因为孔子的文化底蕴相当地深厚。</p> <p>【原文】</p><p>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p><p>【译文】</p><p>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就能够克服残暴行为,消除虐杀现象了。’这句话说得真对啊!”</p><p>[本人感悟]</p><p>仁德思想才是治理天下的总纲。</p><p><br></p><p>【原文】</p><p>13.12 子曰:“如有王着,必世而后仁。”</p><p>【译文】</p><p>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之后才能实现仁政。”</p><p>[本人感悟]</p><p>推行仁道的王者,才是真正的王者!</p><p><br></p><p>【原文】</p><p>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p><p>【译文】</p><p>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治理国家还有什么难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样能去端正别人呢?”</p><p>[本人感悟]</p><p>“正人先正己”是千古箴言,亘古不变的真理。</p><p><br></p><p>【原文】</p><p>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p><p>【译文】</p><p>冉有从办公的地方回来,孔子说:“今天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冉有回答说:“有政务。”孔子说:“那不过是一般性的事务罢了。如果是重要的政务,即使不用我,我还是会知道的。”</p><p>[本人感悟]</p><p>孔子智慧过人,没有任何事可以对他进行隐瞒的。</p><p><br></p><p>【原文】</p><p>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p><p>【译文】</p><p>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那?”孔子回答说:“对语言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了做国君的艰难(自然会努力去做事),这不近于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定公说:“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对语言的作用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感到什么快乐,唯一使我高兴的是我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这不是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也没有人敢违抗,这不就近于一句话就使国家丧亡吗?”</p><p>[本人感悟]</p><p>做为国君的言行,也要谨言慎行。“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p> <p>【原文】</p><p>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p><p>【译文】</p><p>叶公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让近处的人快乐满意,使远处的人闻风归附。”</p><p>[本人感悟]</p><p>得人心与得民心是一个道理,永远要做个得人心的人,才可成大业。</p><p><br></p><p>【原文】</p><p>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p><p>【译文】</p><p>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p><p>[本人感悟]</p><p>急于求成、贪图小利,都是小人的作为。</p><p><br></p><p>【原文】</p><p>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p><p>【译文】</p><p>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了。”</p><p>[本人感悟]</p><p>父亲的错误是孩子的灾难!为父者要自尊自爱为后人谋幸福。</p><p><br></p><p>【原文】</p><p>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p><p>【译文】</p><p>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p><p>[本人感悟]</p><p>仁就是与人、与事为善那!自私者不能称之为“仁”。</p><p><br></p><p>【原文】</p><p>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上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p><p>【译文】</p><p>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乡里人称赞他友爱。”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唉!一班器量狭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p><p>[本人感悟]</p><p>能称之为“士”的人,不论地位的高低贵贱,在他们的思想灵魂中,都有符合其各自身份的仁义情怀。</p> <p>【原文】</p><p>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p><p>【译文】</p><p>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直人不做坏事。”</p><p>[本人感悟]</p><p>这是孔子的交友箴言。</p><p><br></p><p>【原文】</p><p>13.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p><p>【译文】</p><p>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医。’这句话说得好啊!”《周易》说:“不能长期坚持自己的德行,有时就要遭到羞辱。”孔子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叫没有恒心的人不要占卦罢了。”</p><p>[本人感悟]</p><p>有恒心的人,才会得到尊重。</p><p><br></p><p>【原文】</p><p>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p>【译文】</p><p>孔子说:“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与人和谐。”</p><p>[本人感悟]</p><p>“和而不同”是大智慧,“同而不和”必将引发出令人笑掉大牙的千古笑料。</p><p><br></p><p>【原文】</p><p>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p><p>【译文】</p><p>子贡问道:“乡里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乡里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p><p>[本人感悟]</p><p>令好人喜欢、恶人厌恶的人是真正的好人。</p><p><br></p><p>【原文】</p><p>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易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p><p>【译文】</p><p>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的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p><p>[本人感悟]</p><p>在君子手下行事,可以成大业;在小人手下行事,难有成就。亲君子、远小人,趋利弊害。</p> <p>【原文】</p><p>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p><p>【译文】</p><p>孔子说:“君子安详坦然而不骄矜凌人;小人骄矜凌人而不安详坦然。”</p><p>[本人感悟]</p><p>君子内心文化底气充盈,所以才会安详坦然而不盛气凌人。小人则因内心文化空虚而产生不安,才会有盛气凌人的骄矜。</p><p><br></p><p>【原文】</p><p>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p><p>【译文】</p><p>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具备了这四种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p><p>[本人感悟]</p><p>这是仁德的最基本品质。</p><p><br></p><p>【原文】</p><p>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p><p>【译文】</p><p>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帮助督促而又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p><p>[本人感悟]</p><p>能够正确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的人,才可称为士。</p><p><br></p><p>【原文】</p><p>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p><p>【译文】</p><p>孔子说:“善人教导训练百姓七年时间,就可以叫他们去作战了。”</p><p>[本人感悟]</p><p>善者也要有时刻备战的准备。</p><p><br></p><p>【原文】</p><p>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p><p>【译文】</p><p>孔子说:“让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去作战,这是抛弃他们,让他们去送死。”</p><p>[本人感悟]</p><p>孔子的仁德思想是对人的真正负责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