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招远县城东北十六公里处,云屯山北麓山下,龙凤峡北边有个叫梭子顶的小山,在小山西麓,有三个小自然山村,分别是龙子涧村、奶子场村、南路口村。龙子涧村只有十户人家,成立人民公社后,该村合并到奶子场村,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龙子涧村了。</p><p> 龙子涧和奶子场,这两个地名的来历,是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这段神话传说有两种不同的版本。</p><p> 第一种传说,是周祖的故事。</p><p>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名叫水云。长得美极了,光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就会让整个龙宫失色。那年水云十八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谁能配得上美如天仙的水云呢?</p><p> 许多提亲的人纷纷前来,可是水云一个也看不上,龙女想找一个心仪的伴侣,对那些纨绔子弟厌恶之极,怎么会能看上他们呢?龙女整日被自己的婚事弄的心烦意乱。</p><p> 这一日,她在闺阁之中枯坐无聊,无所事事,想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于是她不顾龙庭严法,趁龙王熟睡之际,悄悄出了龙宫,踏浪击水,来到人间。</p><p> 龙女水云上得岸来,犹如出笼的小鸟,东踏西跳,饱览人间秀色。只见田野禾苗青青,小河流水潺潺,农舍炊烟袅袅,道路行人匆匆,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哪里像她那个寂寞无聊的龙宫绣房啊!越玩越开心,流连忘返,不觉已经远离大海。</p><p> 这日竟到了云吞顶,见这里奇峰怪石、林木葱郁,山绕白云,鸟鸣入天。水云陶醉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心都醉了。</p><p> 恰在这时,她无意中瞥见一个正在山上砍柴的小伙子。见这小伙子浓眉大眼、膀宽腰圆,浑身肌肉凸起,充满了青春活力。龙女顿生爱慕之情,于是大大方方的走过去和小伙搭讪。小伙叫山柱,就住在山脚下。看见龙女过来,显得有点羞涩,脸都臊红了。水云见他老实可爱,便问他家中的情况,原来山柱是个孤儿,靠打柴谋生。水云便说自己是个孤女,因病父母双亡,如今已经无家可归。山柱本是心地善良之人,见水云可怜,就对水云说:"你若不嫌弃,就到我那破草房里暂时挡挡风雨吧!"</p><p> 就这样,水云跟随山柱来到山脚下,在山柱的破草房里住了下来。</p><p> 自从水云来到后,把草屋收拾的干干净净,山柱也十分高兴。他们俩每天早出晚归,山柱砍柴水云做饭,一起生活开开心心。日久生情,相亲相爱,两人便做了夫妻,恩恩爱爱,甜甜蜜蜜。日子越发和美,到后来水云还给山柱生了个男孩。</p><p> 仙家方一日,人间已百年。东海龙王醒来不见了女儿,就派手下到处寻找。终于在云吞顶发现了龙女的下落,就派水族前来捉拿水云回宫,当水族赶到时,小两口正在逗着婴儿玩耍,他们根本不顾孩子哭、山柱叫,七手八脚粗暴的拖着水云就走。龙女哭的撕心裂肺:"孩子,我的孩子……"</p><p> 水族的钦差大臣更是残忍,施法把追赶的山柱化为石头,因为山柱是龙子的父亲,所以化成的石头就变成了石龙。望着变成石头的丈夫,龙女绝望极了,她奋力挣脱开抓她的水族,把龙子托付给山中的老虎和老鹰扶养,把周围的山体,化为丈夫最喜欢吃的千层饼,然后毅然决然的吐出龙珠,把自己化为一只与夫君深情对望的石凤,来表达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从此他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p><p> 水族众人见此情景,变的呆若木鸡,半天缓不过神来,他们想不到龙女性情如此刚烈。只好垂头丧气的返回龙宫,去接受龙王的惩罚。</p><p> 打那天开始,每天有一只花斑母老虎来给龙子喂奶,有一群老鹰展开双翼,为他挡风遮雨。一个双亲皆无的小婴儿,居然长得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p><p> 有一天,黄县(今龙口市)北马镇后诸流村的周员外,带领家丁进山采药。发现一只老虎偎依在婴儿旁边喂奶,婴儿上面一群老鹰展开双翼,为他遮蔽阳光。老虎眼里流露出母爱之光,见到周员外等人走来,没有半点敌意,冲他点点头,独自走开了。老鹰也展翅高飞,冲向云端。周员外见孩子长的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就将其抱回家去,悉心抚育,视如己出,并沿用周姓,人称周祖。</p><p> 后来周祖是"龙生虎奶雕搭棚"之人的传说,传遍四周各村各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把婴儿降生的山涧称之为龙子涧;鹰雕张开翅膀,为婴儿遮日避雨的涧谷称之为雕捂涧;老虎哺育婴儿之处尊为奶子场,这即是对母爱的讴歌,又是对恩虎的敬仰;龙女和夫君难舍难分、母子难离、灾难来临却在劫难逃的路口,叫做难路口,后来叫白了,逐渐就变为了南路口。这就是这三个村名的由来。</p><p> 周祖长大以后的故事又有两种传说。</p><p> 其一:很快周祖渐渐长大了,他天资十分聪明,七岁能吟诗作文,十岁背诵论语或倒背论语,如行云流水,只字不差。十八岁进京赶考,中了头名状元。</p><p> 周祖是"龙生虎奶雕搭棚之人,有大造化,不是凡人。"也因为他中了状元,而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你也说我早有所料,他也夸自己独具慧眼。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龙生虎奶雕搭棚"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出了县城,传出了府,传进了京城。皇帝听说周祖就是传说中的"龙生虎奶雕搭鹏"之人,加上他才学出众,自然十分器重。当真应了他有大造化那句话,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真是风光无限。</p><p> 不想又过了几年,他竟辞官回来了。人们便问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官不当,偏要回乡为民?他说:"这世上做官为宦的事毕竟是少数,人们以为那是有造化,可这造化不可能人人都有,就难免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竭精殚虑,这种生活,过得太苦太累。我本是龙生虎奶雕搭棚长大的,何不退隐山林,继续与虎雕为友,乐得寄情山水,在云吞顶逍遥自在呢!"</p><p> 据说他在云吞顶活了一二百岁,须发雪白而脸色红润。谁问他的年纪,他都说九十九,年年如此。后来,那些压根不想当官的人,也步其后尘。来此山下定居。逐渐人多了,形成一个小村庄取名龙子涧村。但是世上压根不想当官的人太少了,效仿周祖来此定居的人根本就不多,所以龙子涧始终是个小村庄。</p><p> 明末清初,林姓由屺姆岛迁来此处,便在当初老虎奶孩子的地方安家落户,并形成了一个村落,根据周祖的神话传说,取村名叫奶子场村。</p><p> 其二:周祖长到七八岁时,因为佣人们的嫌隙,窃议"养狗尚且能看门,养他七八载,白白浪费钱财。"周员外知道周祖不是凡人,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便故意令他去磨坊推磨,并让人在暗中观察。发现周祖剪个纸人,推的磨盘如飞。老员外将此事告知下人,众下人闻之惊叹,再也不敢轻视他了。</p><p> 周祖十五岁那年,突然告知家丁和村民说,冰雹将至,速速去田里将麦子割下,盖在房子上,家丁们不敢不听,照他的吩咐去做了。其余众人皆以为戏言,不以为然。结果许多人家的房屋田地都被雹子砸坏,唯周家的房子因为盖了厚厚的麦子而安然无恙。过后,员外回来,见没熟的麦子都被割下,有些心疼。周祖说,父亲莫急,孩儿给你接上就是。于是周祖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顷刻间,所有的麦子都好好的长回到麦田里,没有一点儿割过的痕迹,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众人都惊呆了。</p><p> 又过了许多年,有一天,周祖跟员外说,养育之恩已报,儿将进山修行。老员外再三挽留,周祖执意要走,老员外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来到界沟姜家这个地方,周祖心疼老员外体力不支,遂用手一划,地面出现一条沟壑,将两人分割开来。从此这条沟就叫界沟。成了今天招远市和龙口市的分界线。</p><p> 周祖自界沟挥泪拜别老父后,来到他亲生父母相遇的罗山,在山上修建了祥光观,并在观内出家修行。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龙凤峡,那里有龙石和凤石,那是他父母的化身。当地人习惯叫龙凤呈祥石。是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象征。</p><p> 关于龙子涧和奶子场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传说,那就是黑龙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也有两种说法:</p><p> 第一种说法,相传早年的招远罗山,山多林密,人烟稀少,在罗山的深处,有个叫李家村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小夫妻。男的叫李福以打猎为生,妻子在家收拾家务。</p><p> 一天李福进山打猎,李福的妻子,到山涧溪水边洗衣服。洗着洗着,忽然感觉口渴,抬头望着眼前的树林,不经意间发现有一颗紫里透红的李子挂在树枝上。这颗李子长得圆润饱满,红的很是漂亮,已经熟透了。李福妻子觉得奇怪,心想:这颗李子是去年摘漏的吧?但也没有这么大啊?虽然疑惑,但果香诱人,她忍不住还是把那颗李子吃了。吃完后忽觉腹内疼痛难忍,就赶紧收拾衣服回家。从此李福媳妇就有了身孕。</p><p> 一连几个月相安无事,第九个月,李福媳妇待产,李福心中欢喜,特意进山,多打了些山鸡野兔,以备媳妇坐月子吃用。然而,十个月过去了,媳妇肚里没有声响,十一个月到了月底,就听见肚子里隐约传出风雷的声音,一个胎儿在她腹内轻轻颤动。直到第十四个月,李福媳妇才临产。</p><p> 那天正好是二月二,窗外风声大作,电闪雷鸣,女人疼得昏死了过去,等她醒来,发现产下一子,那孩子全身上下黑溜溜的大约有二尺长,仔细一看,小家伙竟然长着四只小爪子,拖着一条小尾巴,正嗷嗷叫唤呢,原来生了个怪物。李福十分懊恼,要把他抱出去扔河涧里。他媳妇舍不得说:"这孩子虽然丑怪,但也是我的儿子啊,就让我养着吧。"</p><p> 一晃,小怪物已经六岁了。有一天,李福打猎回来,推开柴门,发现一条黑龙尾巴悬挂在梁上,龙头正趴在媳妇怀里吃奶,平时小怪物都是以一个黑衫孩子的面目出现,今天不知为何显了原形,母亲也被吓得惊厥了过去。李福平时就嫌弃这个小怪物,一看这样就气不打一处来,遂出门拿了一把铁锨对着黑龙就轮了过去,只听"咔嚓"一声,把一截龙尾劈了下来,黑龙疼得大叫一声,腾空驾云而去。</p><p> 第二种说法是,在罗山脚下,有个姑娘叫李春兰,一天进山为父采药,在云屯山瀑布巧遇东海龙王的儿子,两人一见钟情,相爱结婚,后来在山中的一个山洞里生下一个儿子,由于仙凡不同,李春兰不能随龙子去到龙宫,只能独自在山中扶养儿子,孩子便子随母姓姓李。该山洞后人称作产龙洞。</p><p> 一天李春兰的父母来看望女儿,见孩子尾骨处有一个小尾巴,就偷偷的用刀把尾巴给割了下来,孩子疼得大叫一声,化作一条黑龙腾空而起,驾云往西南方向而去,李春兰见此情景,吓得晕了过去。</p><p> 到此两种说法合二为一。 黑龙负痛一口气跑到了架旗山,从此,黑龙就在架旗山住了下来。他在山顶掘井为潭,吐水为泉,兴云布雨。造福当地百姓,很受百姓爱戴。为了感谢黑龙,当地百姓在架旗山东面的一座山坡上,修建一座龙王庙,四时供养。架旗阴雨也因为黑龙之功而闻名于世。</p><p> 而母亲由于受到过度惊吓,大病一场,一连几个月卧床不起,最后与农历六月初四,不治而亡。</p><p> 黑龙闻此噩耗,痛不欲生,一连几天大哭不止,连降大雨,差点引发山洪,这才止住悲声。</p><p> 后来由于架旗山生态环境被破坏,黑龙在架旗山无法生存,便到母亲坟头磕头拜别后摇头摆尾,向东北方向驾云而去。</p><p> 黑龙走千山,过万水,一路走一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这一日来到了东北白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这恶龙在江里兴风作浪,伤财害命,为害一方。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黑龙来到此地后,决心为民除害,用智慧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打败了白龙。然后在百姓的挽留下,从此在这条江里住了下来,为百姓兴云布雨,造福一方。百姓为了感谢黑龙的恩德,把白龙江改名叫黑龙江。</p><p> 黑龙智斗白龙的故事,在架旗山的龙王庙里有记载。 黑龙姓李,且少了一节龙尾,人们亲切的称他为"秃尾巴老李"。</p><p> 因为秃尾巴老李是二月二的生日,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每年六月初四他娘的忌日,秃尾巴老李都会从东北黑龙江,回山东招远罗山给母亲上坟。他每次回来,都携风夹雨,给胶东大地浇上一场及时雨。每到这一天,老人们都会说,这雨是秃尾巴老李来给他娘哭坟呢。</p><p> 由于秃尾巴老李为胶东老乡每年都带来及时雨,造福当地百姓。百姓感恩之余,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和他的母亲,就把当时的李家村,改名为奶子场村;秃尾巴老李小时候玩耍的山间小溪,村民们称之为龙子涧,龙子涧边上的小山村就叫龙子涧村。</p><p> 秃尾巴老李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的事迹,被后人敬仰,视为正义的化身,他的巨大雕像如今就坐落在温泉路金泉河桥北面的金泉河西岸,时常有人供养。</p><p> </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张传跃,1968年6月出生的鲁西北汉子一枚,大专学历。上学期间曾有文学梦想,喜爱文学,兴趣广泛,曾自比五柳先生。工作后弃笔从商,有几个有文学修养的好朋友。是《世界作家文集》和《美篇》的忠实读者,曾在《世界作家文集》和《美篇》上发表《幸福的爸爸》、《这是桃花源吗》、《新春感悟》、《可怜天下父母心》、《招远金塔公园游记》、《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游招远金塔公园》、《招远故事(一)招远古八景的传说》、《招远故事(二)招远县的历史变迁、县名的由来、县城选址的故事及新旧社会的巨变》、《招远故事(三)地名故事的传说》、《招远故事(四)龙子涧和奶子场的传说》、《招远故事(五)状元的故事传说》、《招远故事(六)夏日罗山(上)》、《梅兰竹菊和福寿禄禧》、《脑洞先生》、《郑口运河公园和二道街往事》、《我爷爷的故事》、《致孝致贤的好媳妇》、《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四十三载》、《激情燃烧的岁月——恰同学少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激扬文字》、《音乐殿堂里的一颗明星》等几篇小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在《美篇》发表《大美招远》、《冬夜》、《打饭》、《青春的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招远故事(七)夏日罗山(中)》、《招远故事(八)夏日罗山(下)》、《一门双秀才和“趟子地”与“贞节牌坊”的故事》、《激情燃烧的岁月(二)》、《激情燃烧的岁月——风华正茂》、《激情燃烧的岁月——意气风发》等小文字和《献给老师的歌》视频一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