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7月25日,我回家了!</p> <p>红山煤矿在广西的位置</p> <p>过了上朝桥,熟悉的大山又入眼帘</p> <p>满目青山。想当年荒草丛生,山坡流水沟才有些树,满山都是长不高的草。当地百姓冬末烧山,期盼春天长些野菜。</p> <p>先到机修厂,废钢铁正在装车。一直坚守矿山50年的同学给我做向导。</p> <p>走到7公里处,还有一排房子。这里曾是医院,矿务局,后来是中学的所在地,那时已经建了永久房(砖瓦房)。建矿前几年,所有的房屋都是泥草糊墙,或者竹笪围成墙,沥青纸毡盖顶的。我的老师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因无工程设计,只能先教书。</p> <p>7公里遗址</p> <p>7公里遗址</p> <p>往上走,现在是供电所,这是我老师设计的矿山第一座砖瓦建筑:商店</p> <p>对面山中有块黄土地,那就是已经推平还林的洞角矿。</p> <p>这里是一个路口往前是山顶:老矿务局、机修厂和总库的所在地。往右是汽车队、朝阳矿、四矿、最远处是洞角矿</p> <p>和在矿山坚守50年的同学留影</p> <p>往右走先到汽车队。</p> <p>现在是广西矿山救护队河池中队红山小队,还有人员值班。</p> <p>往下走到了朝阳矿</p> <p>老办公楼还在,宿舍已经人去屋空了。还有几个工人租地种水稻,等秋收后会离开。这里会退矿还林了。</p> <p>走进朝阳矿宿舍区看看</p> <p>朝阳矿医院</p> <p>这是矿工种的水稻</p> <p>往洞角矿的路(原四矿),长满高草和竹木。</p> <p>被封闭的矿井</p> <p>洞角矿残存的废墟</p> <p>站在废墟上看对面7公里的远山,满目青山,让人感叹!退矿还林,这里恢复青山,再来连遗址都没了!</p> <p>这里是洞角矿的办公楼前球场,已经成平地了</p> <p>上面是老矿长和工人宿舍,一排排台阶是大家坐着看电影的地方。那时电影是唯一的娱乐活动,为看一场电影不惜摸黑爬几公里山路,那就是当年的我们。</p> <p>这里要留影。后面有公路和运煤的矿车小铁路(铁轨已经荡然无存了)</p> <p>老同学坚守50年,要离开了,依依不舍啊!老同学你辛苦了!</p> <p>回到路口往山顶走,这是总库的位置,坡上是我的家</p> <p>我在路边台阶上的泥草房住过几年。</p> <p>山顶下面的山坡曾是矿务局(泥草房)的所在地。</p> <p>我的家也在下面住过,我和同学经常翻过后面的山去打柴。有一次在山下发现一个村庄的遗址,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搬走了,留下很多果树,长满地的竹笋,让我收获满满。</p> <p>山顶路口。右拐路边是老机修厂遗址,上面是老商店、二矿(中学)、老医院。都是树茂林深,遗址难寻了。左边去下金矿。</p> <p>视频中右边的路上面的遗址是老机修厂,沿着路上去是红山商店、二矿(二矿撤销后中学搬到这里)、红山医院。再往前翻过一个山岙就到了衣洞村。</p> <p>这里就是衣洞村。地质勘探队驻扎在这里,我们红山中学在地质队离开后的泥草房里开学了。老师缺乏,开始每天只有两节课。我每天要爬到大山顶上去上学,居然非常高兴。现在看那个大山,当年怎么爬上去的?</p> <p>中学就是在这吧?那时上课在地上打两个木桩,上面架块长木板,就成了我们的课桌,凳子也是一样,坐一排的同学。开始时每天爬上山上学,没有食堂,几个同学自己做饭吃,没有菜,我就抓成饭团蘸盐吃,饿了感觉那饭团真香!</p> <p>当年的教室已经成了农田,那时附近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起上学,在食堂吃饭,他们没有粮票,只得带米来,我们就用粮票和他们换新梗米,煮的粥太好吃啦!几十年了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米。</p> <p>村还在呢</p> <p>感觉那时农民好懒哦!10点才有人做农活,</p> <p>我和我的小伙伴们</p> <p>从衣洞村有路翻山下去,就到了原来202、203。山顶树高草深,无法看到下面。</p> <p>下山</p> <p>山下的203,是我们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地方。我们这些学生们成立了矿山公路指挥组,负责维修山下通往下金矿的公路。因为地处悬崖绝壁边的公路下雨就会塌方。公路修好后,同学们就各自分配到煤矿的岗位上去了。那是1975年,我也离开了让我长大的大山。</p> <p>我13岁来到这里,5年时间我长大了。那时“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好像每天都下雨,道路经常中断,距金城江100公里,卡车要走十几个小时。三号米饭,萝卜干,没有肉、没有菜。但有野果,野花的陪伴,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p> <p>下山往下金矿走,</p> <p>以前上学走过这悬崖绝壁,滚石头下山是我最快乐的事。现在已经满山绿树,危险不在了!</p> <p>到了下金矿!这是最早的矿,当年有广西建井队、矿务局、一号矿的所在地!因山崖上石落形成的山洞呈红色,这个矿就被命名为广西红山矿务局。父辈们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煤矿,为扭转国家北煤南运做出的贡献!</p> <p>对面山下远窕下金矿。也不知道谁起的名字:下金。下金的地方吗?!乌金也是金!我上学的地方在高山的后面,可以从红山底下穿过深林爬上山,也可以直接从右边爬上去。现在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那么高的山,我和小伙伴们每天爬上山去上学,直到住校。</p> <p>国家和人民为红山煤矿能把煤运出来,于1969年2月7日组织了6万多民兵义务劳动,修建金城江到红山的铁路,称6927工程。1974年试通车。又修建洛阳到茂兰的铁路。用了8年时间铁路正式通车。红茂煤通过铁路运出去了!</p> <p>当年这里全是竹笪房,后来的砖瓦房也快废了!</p> <p>这是食堂</p> <p>食堂下边这排房子,当年是一号矿的办公室、调度室、计术室、矿务局电话总机室。我家住第一间。在地上打四根木桩,钉两条横条,上面架上床板就成了所有人的床。我还帮总机接过电话呢。有一次白技术员带着我两兄弟,领了矿灯带着矿帽下到井下,在矿井里走了很远,从薄煤层半爬到另一个矿井,边走边给我俩讲矿井和煤的开采知识。让我了解了煤矿。出来时脸上也是煤灰了。那时我初一学生。</p> <p>从矿山上看对面山,当年山中有一个只有一间房的农村小学,弟弟每天下到山底再爬上山腰去上学。我和弟弟曾跟着几个技术员沿着山下的山溪往上爬爬了大半天,不知到了哪里,山沟里迷路了。技术员有经验,说迷路了就往山上爬,爬到山顶,发现我们已经站在对面的大山顶上了!</p> <p>这是上学的路,那时还没有树</p> <p>有人种下竹子,竹叶可以包粽子。也有这美味。我们那时可没有哦。</p> <p>瞧</p> <p>笋子当收我要收</p> <p>收获的不仅仅是美味吧</p> <p>回到机修厂,来到大门口。当年我们很多同学都在这里工作。</p> <p>走进机修厂</p> <p>原先进厂路右边都是宿舍区,现在已经还林种玉米了。</p> <p>来时在装车,回来已经装完车了</p> <p>这是机加车间</p> <p>里面空了</p> <p>这些车间马上也要推平还林了。</p> <p>这已经推平了</p> <p>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经过大沙坡回去,路过一个天然山洞</p> <p>山洞好大哦!公路从中穿过</p> <p>广西用三吨白糖,换取了贵州茂兰煤矿的开采权,建设了茂兰煤矿,称广西红茂矿务局。我老师带着几个我的同学来到山下的大沙坡村,勘探设计,准备把红茂矿务局建在这里。后来改建在环江洛阳镇。茂兰离红山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要爬过一座大山,走路翻山要大半天时间。风景很美!那时交通不便,有很多人都选择爬山。</p> <p>环江与贵州茂兰交界处的大沙坡,修建了观景台,春天满是鲜花,这里是环江药、茶、花生产基地。</p> <p>有停车场🅿️</p> <p>登顶俯瞰全景</p> <p>华山林场大沙坡保存的原始森林</p> <p>药、茶基地</p> <p>那边是茂兰和环江的喀斯特地貌景观</p> <p>途径环江洛阳,看到整洁的红茂矿工新村</p> <p>这是位于环江县洛阳镇的原红茂矿务局的总部大门,现在是洛阳镇政府机关了。</p> <p>回到环江。这是世界最大的铜鼓</p> <p>看着眼前美好的夜景,我的心依然留在大山上!当年往事一幕幕浮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