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专集之九——螽斯

独山居士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仔细看稍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br>雄螽斯的翅脉近于网状,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div>螽斯的种类很多,中国当前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div><div>在中国,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div><div><font color="#ed2308">蝈蝈膀与蟋蟀膀是不同的:</font></div><div>1、蝈蝈膀一般翅短且厚,革质化程度较强。<br>2、蝈蝈膀都是左膀在上,右膀在下,都是左搭翅,没有右搭翅。也只有左搭翅才能叫的响,摩擦出声。<br>3、蝈蝈的左右膀在构造上不同,左膀下面有摩擦脉与刮片,摩擦脉末端处有刷毛;右膀上面有凸起的摩擦脉,更为明显的有透明的发音镜,在发音镜的左侧边缘有特别厚的凸起新月形的摩擦边。<br>4.蝈蝈的前翅侧区宽大厚长,特别发达,大多呈翠绿色,与革质化的黄褐色前翅背区、臀区相连接,构成了一个直角,组成芒鸣的音箱。故双翅磨擦鸣叫声音响亮,音量大大超过蟋蟀,但蝈蝈的后翅已完全退化了。<br></div> 螽斯羽,诜(shēn)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br><br>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尔子孙。绳(mǐn)绳兮。<br><br>螽斯羽,揖(yī)揖兮。宜尔子孙,蛰(zhé)蛰兮。 <p class="ql-block">这是蚂蚱,身体呈彩色状。</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蚂蚱,也称蝗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