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端午节

墨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快乐老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青春芳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和战友们在紫金山南麓中山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半个多世纪以来,红砖砌就的老水塔和老餐厅依旧顽强地矗立在那里,泛着岁月斑驳的痕迹。陪伴它的永远是青春的脸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炊事班长)和老兵丁成俊司务长在连队的老水塔和老餐厅前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口粽子最香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努力学认真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包的漂亮的小脚粽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珍藏使用的黄铜粽针,是一位苏北的素不相识的老奶奶送我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军营里的端午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逢端午,粽叶和艾草不变的清香,汨罗江边不变的传说,江面上赛龙舟的阵阵鼓声,总会泛起人们心中深藏的祈愿和绵绵的思念 ..。感谢祖辈们的执着和重视,使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绵延不断的相传了几千年,端午习俗也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今年又到粽子飘香时。虽然现在物质丰富改善了人们的餐桌,粽子已算不上是最好的美味,但每到端午我都会忙碌起来,魏哥哥在定点米店和菜场买回来最好的糯米和粽叶,我仔细的淘米一片片的清洗粽叶,翻出煮粽子的大锅,找出珍藏的粽针,一切准备就绪,搬个凳子坐在水池边,边包粽子边听音乐⋯,我包了一手又快又漂亮的小脚粽子。每当包粽子时,听着抒情的歌曲,回忆起儿时姥姥和妈妈端午节快乐的忙碌,回忆起军营中一个个难忘的端午节,幸福满满情结深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我当兵离开家,来到南京紫金山北麓的军营,正如一首歌中唱的:"东西南北中,我们来当兵,五湖四海在一起,我们都是亲弟兄"。每逢端午佳节,连队召集会包粽子的女兵,集中在食堂,围着连在一起的方桌边,大家快乐的有说有笑的包着天南海北各式各样不同的粽子,那情那景晃如昨日⋯。那个年代的女兵,总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不管做什么,都会很努力的学做最好的自己。虽然当时我们大都是十五六岁,但大家凭着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点滴技艺,互相学习,反复揣摹,认真努力,粽子倒也包的象模象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我的姥姥和大院里钟家姥姥张家姥姥,还有大院里的妈妈们围坐在一起,粽叶翻飞粽米飘香,用她们那一双双灵巧的手,包着非常漂亮好看好吃的小脚粽子。那时候,妈妈们年轻的面庞欢乐的笑声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忘不掉的印记,部队的端午节,我只对小脚粽子情有独钟。怀着对父母的思念和一点点的记忆慢慢学认真包,竟然越包越好越包越快⋯。这个期间探家归队的战友,也会带着母亲亲手包的香香粽子和大家快乐分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年代初的一个端午,我被分派到部队孝陵卫农场劳动锻练一个时期,正赶上"双抢",刚抢收完麦子就忙着犁地泡田,准备插秧。第一次下水田第一次学插秧,虽主观上想认真做好,但客观上手脚一点儿也不听指挥,在松软泥泞的水田里根本站不稳,插的秧歪歪扭扭东倒西歪的不整齐,还时不时的漂起一两株,老班长急的在女兵插秧的田埂上来回跑,又拉绳子定人定位定标尺,又扯着嗓门儿大声吆喝加训斥,我们真的很努力且很慌乱,但更多的是无奈😄当时农场住有我们通信总站的一个接力站,都是男兵,端午节想吃粽子但不会包。那天清晨,接力站的养鸭人赶着一群鸭子路过稻田,看到我们的笨拙和老班长的无奈,就商量着和我们女兵变工互助,这正合老班长意!这时的老班长笑的像朵开裂了的南瓜花儿,颠儿颠儿的把我们叫上岸指派任务,我们这群年轻女兵不等他交待完毕,就笑着跳着象一群快乐的百灵鸟,光着脚丫一溜烟儿跑到接力站,打来清凉的井水冲洗干净泥巴穿上鞋袜,围坐在室外的大树下,对着一大盆粽米一小盆红枣和一大堆粽叶有些犯难了,好在我们有些女兵会包粽子,其中有两个包的特别好。会的当教员,不会的虚心学,大家一个带一个认真包了起来⋯。初学者一开始包的不好,教员就手把手的教,要求是:每个粽子都必须裹严实,不能漏米,外观尽量要好看,但凡教员验收不合格的就拆了重包⋯。就这样包了拆,拆了包,忙乎了大半天,临近傍晚一大盆粽子总算是包好了。虽然动作慢点,但是质量不错👍各式各样的粽子煞是好看,有枕头粽子、斧头粽子,还有锥形和菱形的粽子,当然我包的是小脚粽子,它的包法和锥形粽子有点像。中午,接力站的炊事员热情款待我们这些"粽界高手",午餐是韭菜炒鸡蛋和他们养的鸭子,还有咸鸭蛋,很香很好吃,走时还让我们带了一篮子咸鸭蛋。傍晚女兵们完成任务踏上归途,那天的晚霞很美,金色的余晖映照着金色的年华,洒下一串欢歌笑语和长长的倒影⋯,真是难忘的一天。第二天是端午节,农场的领导又交待我们这些女兵,去场部帮炊事班完成包粽子任务,通过昨天的互学和切磋,大家包粽子技艺大有长进,这次包的又快又好又熟练。在农场锻练了几个月,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农活,还学会了包粽子。其实包粽子和我们学的摩尔斯电码一样,学会了就一辈子不会忘记了。真得感谢部队炊事班和农场的锻炼,我不但学会了各种生活的技能也学会了包一手漂亮的小脚粽子⋯。我包粽子不用线绳捆绑,一根粽针即可解决粽子的捆绑问题。记忆中小时候,棉麻线绳都比较珍贵,孩子们穿的鞋子和衣服,都是姥姥和妈妈用棉麻线,纳底撑帮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巧手的妈妈们舍不得用线绳捆扎粽子,改用粽针,粽针包出来的粽子既快又好看拆解也很方便。现在我也用粽针包粽子,这种包法已不多见,看着包好的久远记忆中的小脚粽子,心里充满了时光倒流的感动⋯。现在每逢端午,我都会包几十斤米的粽子,分送给我的亲人和战友们。可喜的是老人和小孩都深爱我包的小脚粽子,老人们感慨地说:很久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粽子了⋯。孩子们更是吃了我包的粽子别的粽子不再吃了,成了孩子们年年端午的念想。国外战友的孙孙也心心念念祖国家乡“沪林奶奶”的粽子⋯。现在粽子已不仅仅是一种快乐的传承和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家的味道和永远难以割舍的深深的亲情和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丽的紫金山晚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艾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煮粽子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粽子代替砖头,更能激发热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野外的端午节</b></p>

粽子

端午

端午节

小脚

粽针

粽叶

女兵

我们

我包

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