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吃的肉,在我心里有一张龙虎榜:</p><p><br></p><p>一是石碣村吴老师叫的夜宵外卖,一对鸡一只肥鹅几斤牛肉,顺带沽了瓮酒,无关厨艺,胜在食材原生态,有个好胃口,几个酒肉朋友说些酒后傻话-平素不能说的非正常话题。</p><p><br></p><p>二是六祖在猎户桌上吃荤边素里的素边荤,火塘里一锅果子狸炖山鸡,壮阳的虎骨汤底,葱已经被慧能挑光,肉块被六祖嫌弃的拨到猎人面前。肉质和手艺一样线条粗粝,用好牙口撕开咽下。这种气氛人只有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农家乐有些先富起来的人享受过。</p> <p>三是离二十年前我家二十里外东里镇上的猪脚饭,一坨肥环瘦燕的肉猛斩几刀码到半碗饭上,一撮酸菜象征性的放在肉与饭之间。边上都是扒饭吸肉的镇上闲人,我夹着人字拖蹲球在那条椅上,米硬肉软酸菜脆,这种层次丰富的质感主导着后来的审美趋向,我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p> <p><br></p><p>吃最软的肉,喝最硬的酒。喜欢阮家兄弟的好胃口,不喜欢慧能不识抬举死阳怪气挑葱吃。吃肉不吃饭,营养少一半。吃肉不喝酒,白在世上走。</p><p><br></p><p>我认为吃肉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肉盖在饭上,边上一杯明晃晃的勾兑酒,吸肉扒饭喝酒,又腻又饱又晕。埋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缺肉DNA,通过这样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像个二百五。献丑了。</p><p>肥而不腻,只吃肉里的土豆,不存在的。那是假吃货UP主外行套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