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的起义是一场闹剧

广宁桥侠客

<p>《史记 • 陈涉世家》被编入教科书,所以大多数中国人知道陈胜吴广,陈胜说过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p><p><br></p><p>陈胜吴广起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百度语),据我对《史记》的研读,对这个定义不以为然,我更愿意把这次起义看成是一场闹剧。</p><p><br></p><p>以下是我要阐明的理由,请朋友们批评指正。</p><p><br></p><p>陈胜吴广的起义是反抗暴秦的起义,但他举起的二面大旗中的一面却于此相悖,是哪二面大旗呢?《史记》上记载的非常明确,我们看原文,第一次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商议,是这样说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第二次是杀死两尉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p><p><br></p><p>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陈胜吴广想起义,怕没有人追随,于是欺骗人们,说是在扶苏和项燕的授意下,发动起义,去推翻秦朝的统治。我们先说项燕,这个项燕是楚国的将军,他率领的楚军被秦国所灭,人们都为项燕惋惜。当时流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陈胜吴广扯起项燕这面大旗,恰如其分。可是他却偏偏同时推出扶苏,我认为他犯了一个大错误,扶苏是谁?他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啊,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是要把皇帝的位置传给扶苏的,赵高、胡亥和李斯密谋,篡改遗旨,让扶苏自杀,连蒙恬都不相信的骗局,扶苏竟然相信了,自杀了。现在你用扶苏的名义起义,倒不如直接用秦始皇的名义更省事嘛。我相信朋友们读到此处,一定会问陈胜吴广,你到底是要“推翻秦朝”呢?还是要“拥护秦朝”?</p><p><br></p><p>如此简单的是非问题,陈胜吴广弄不清楚,司马迁二次清清楚楚的记载,而且把扶苏排在项燕前面,一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的,写历史的人明白,我们读历史的人可不能糊涂啊!</p><p><br></p><p>以上是我阐明的一个理由,朋友们认不认可我,这个起义就是一场闹剧?接下来我还要说陈胜吴广犯的第二个大错误。</p><p><br></p><p>不管你是用项燕还是扶苏的名义起义,人们非常拥护,进攻很顺利,攻下了蕲、铚、酂、苦、柘、谯、陈等七个县,这些个名字很古怪,也无须考证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哪个市,都是一些小地方,我们只需要记住“陈”这个地方,因为攻下陈后,陈胜吴广的成绩有多大呢?我们看《史记》上的记载:“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这么明白的话,不用再翻译成白话文了吧。在这么点小小成绩的面前,陈胜吴广就打算丢弃一开始的两面大旗,自立为王了,于是他把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请来商议事情,这些人异口同声的说道:</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社稷,功宜为王。</span></p><p><br></p><p>这话是《史记》上原文,我尽量使用原文,再根据原文,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这句话,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恭维。“伐无道,诛暴秦”是事实,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绩;后半句“复立楚国社稷,功宜为王”是睁眼说瞎话,你想想看,就那么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个骑兵,几万个士兵,七个小小的县城,就恢复楚国啦?!陈胜曾自比为“鸿鹄”,有远大的理想,在这么点成绩面前,自立为王,我认为他的眼光恰恰如他所鄙视的“燕雀”,如此短视。</p><p><br></p><p>陈胜在一个称为“陈”的地方,自立为王,史称“陈王”,国号为“张楚”。就这么一个“与人佣耕”的平民,这么一点儿小小的成绩,用秦始皇儿子的名义起义,却成立一个“张楚”的国家,被秦朝军队分分秒秒就灭掉的一个政权,这么的一个事情,不是一场闹剧,又该是什么呢?!</p><p><br></p><p>到此,也许朋友们不认同我的观点,这并不重要,对历史事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自由的表达。陈胜吴广起义这件事,在当时就被当作“反面教材”的,《史记》中有二次明确的记载:</p><p><br></p><p>一次是范增献策给项梁,范增是安徽巢县人,当时已经七十岁了,他对项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陈胜败固当。”这话的意思是说,陈胜吴广起义被秦朝镇压了,失败了,原是应当的。大家看看,范增是读书人,应该代表着有识之士的观点,接着他阐明理由:</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span></p><p><br></p><p>这话是《史记》上原文,他十分尖锐的指出,起义军要推翻秦朝统治,不能自立为王,必须要立楚王的后代作为领袖,才能领导各路起义大军,如果不是如此,就“其势不长”,和陈胜一样是个短命的王。</p><p><br></p><p>还有一次是商议由谁带领军队攻打秦朝的首都咸阳,各路起义首领一致推举刘邦,不同意项羽,他们说了一大堆理由,其中一句话是这样说的:</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的“陈王”指的就是陈胜,这些人之所以不同意项羽,是因为项羽乱杀人,赞同刘邦带领军队,是因为“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这些起义军的首领把陈涉提出来,也是暗指陈胜乱杀人。这不是我信口开河,大家有兴趣,阅读《陈涉世家》就会明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陈胜自立为王,是个历史的错误,陈胜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吃尽了苦头。我们看《史记》是这样记载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陈胜派一个叫武臣的攻打赵地,这个武臣到了邯郸,就自立为赵王,不听陈胜的指挥了。不久,武臣派一个叫韩广的人攻打燕国,那个韩广把武臣当老师,到了燕国,自立为燕王了。这样的起义军队,人人自立为王,一盘散沙,岂能有不失败的道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把陈胜吴广的起义看作为一场闹剧,理由已经说明白了,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说说陈胜的为人,一部《史记》读下来,我认为陈胜是个无情无义之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得出的结论,来自司马迁的《史记》,陈胜派田臧带领军队攻打荥阳,同时又认命吴广为“假王”,这个“假王”是对吴广的尊宠,在必要时可以用王的名义行事,真正的用意是监督田臧,但田臧对这个吴广非常反感,认为他不懂军事,于是伪造陈胜的命令,把吴广杀了,把吴广的人头献给陈胜。你想想看,当陈胜看到吴广的人头,会有什么感想?他们可是一起举大旗的生死兄弟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田臧献上吴广的人头,陈胜“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陈胜没有痛心疾首,誓言为吴广报仇,反而给田臧升官,“令尹”相当于宰相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样的陈胜,你说可怕不可怕!</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陈胜在做“佣耕”时,对他的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他的同伴得知陈胜为王了,于是找到陈胜,忘乎所以,还把陈涉看作一起耕田的人,乱说话,乱走动,陈胜看不下去,就把他杀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个耕田的同伴,没有罪,陈胜却把他杀了,这件事发生后,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话的意思是,凡是认识陈胜的人都躲避的远远的,唯恐被杀,从此以后,陈胜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陈胜就是一个“草头王”,确是一位真正的“孤家寡人”,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最后,说一下陈胜的结局,他的军队被秦朝的章邯追着打,陈胜躲着跑,在一个叫“汝阴”的地方,即现在安徽省阜阳市,被为他驾车的人,叫作“庄贾”的人杀死,葬在一个叫“砀”的地方,砀就在当今江苏省砀山县保安镇。刘邦做了皇帝后,派了三十户丁役保管陈胜的坟墓,叫“守冢”,世代祭祀。陈胜谥号隐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0年7月25日夜东双桥寓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