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一端连接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而我们作为老师,课堂是我们的主要阵地,很荣幸能够得到新教育线上通识培训的机会,走进新教育的课堂中汲取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心中满怀期待!</h3> 课堂变革的共识与策略 <h3> 第一位主讲人是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培训部主任、教研室初中学段负责人——徐强老师,讲述伊始徐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朝向理想课堂,您首先想到了什么?建设中,我们又形成了哪些基本的共识?关于理想,徐老师引用了永新教授讲到的一句话: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梦想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理想的课堂。关于共识徐老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共识一:课堂,必须要改变,只有改变,才能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共识二:课堂属于学生,是新教育九大定律之一,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无意识接受,根据课堂四个共性问题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共识三:抓课堂就是抓质量。当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活动的方式更加多样就能带来学生行为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就将提高。共识四:成功课堂变革必不可少的三部曲分别是工具(反转教为中心)、框架(有效教学框架的构建)、微策略(主动引发自主学习)。</h3> <h3> 徐老师以海门市的实际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框架中的“三大环节”和“三位一体”并展示了海门团队研发的成果反馈操作微策略。</h3> <h3> 接下来徐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走进常态,推进的策略。首先是明确建设目标,让学生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而目标需要我们去思考原有的课堂教学现状,优良的传统有哪些,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去改变、变化在哪课堂教学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的确,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徐老师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了目标就需要我们规划实施方案,需要思考“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做”的问题。而有了细致的规划就要落实行动,正如新教育人都铭记于心的那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徐老师在此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展示了新教育的七大行动。最后,他以苏霍姆林斯基和雷夫老师的信念、坚守和精神与我们共勉,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真做真改”,新教育理想课堂建设定会越来越绚丽多彩!</h3> 寻找课堂革命落地的力量 <h3> 第二位主讲人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卞惠石,主题为:寻找“课堂革命”落地的力量。与徐老师的讲述一致的是,在此次主题中卞老师引用了伊莉娜的一句话“世界在变,教育必须做出改变”,两者都强调了教育必须做出改变。他认为文化走到深处是课堂,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他认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我是谁,是伟大梦想的筑梦人;从哪来,不忘初心,从儿童出法;到哪去,立足眼下,着眼未来!好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有真实的对话和交流发生。在课堂上怎样获取知识远比获取了怎样的知识更重要。对学生成长而言,老师的位置是动态变化的,可以和孩子协作,也可以静静观望,远离权威远离核心远离讲台,还可以以核心素养为半径为儿童打开一扇窗。他还向我们展示了能仁学校2016年理想课堂的校本行动,好的课堂应处理好五个关系,2018年能仁学校提出了新时代课堂追求的校本表达,从目标、内容、教学关系、课堂样态、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了新课改的转型。</h3> <h3> 卞老师就这五个转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学科育人是当前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的最好诠释;教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从教育价值观入手;模式对新老师老说只是有保底的功效,课堂文化一定是学科教学中的至高境界,从行走向魂,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创造怎样的教学文化;学习方式从多远学习的基础上转向深度学习,内容上进入知识的深层机构,形态上指向学生的深切体验,过程中要承载学习思维的含量。</h3> <h3> 接着他向我们分享了2019年能仁学校的课堂革命,展示了能仁文化的五大内容,以及苗圃生长课堂和体现生长课堂的七个要素。他坚信课堂革命只有坚守鲜明的儿童立场,回归到生长本身,才能解释教育的本意直指教育的主旨。生长是对课堂革命最有力的回应。而做好这些他的思考是:心中要有天空,眼中要有目标,手中要有分寸,脚下要有大地!最后他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以课程为媒介让课说话,向特色文化品质提升交出课堂革命的靓丽成绩单!</h3> 理想课堂教学策略 <h3> 第三位主讲专家是江苏特级教师何仁毅老师,以六个纬度中的参与度为例同我们分享: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核心策略。提高参与度需要坚持五条基本原则,三个基本要求。他对两大核心策略进行了展开说明。优化问题设计需要掌握四个基本要素需要我们认真掌握。问题的设计并不是随便发问,可以结合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进行问题划分,何老师对此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列举了示例。</h3> <h3> 他对优化提问策略进行了展开说明。不仅提问的主体多元,提问的方式也讲究多元,甚至提问结果也追求多元。让我们了解到原来一个小小的提问原来也有这么多样的形式和学问。其次是提问的迁移策略和重在问题链可以由浅入深的让学生进行理解。提问还应该摒弃功利,关注过程追求思维惯习,不以显性课堂气氛为观察点,不以问题高关联度为主考量。</h3> <h3> 第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他提出了问题的现状和关键,并解释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还讲述了学习小组建立的四大要领:1是科学小组的特点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是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3是合作学习的科学组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4是合作学习的合理使用。</h3> <h3> 最后他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理想课堂的建设永远在路上!</h3> <h3> 听了三位讲师对构筑理想课堂的讲解和案例的分享与分析,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认知。课堂是教师们的主战场,原来我自己所开展的课堂(对幼儿来说是活动)仅仅只是保底,新教育的课堂是自由的,是经验积累下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晶,要想让孩子们主动的获取认知经验,就必须要改变!正如新教育所说,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只有坚持,才会有奇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