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之杨泗港长江大桥

志在平庸

<p>杨泗港长江大桥(Yangsigang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武汉市第十座长江大桥。</p><p><br></p> <p>杨泗港长江大桥于2014年12月3日动工兴建;于2018年12月29日完成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19年10月8日通车运营。</p> <p>杨泗港长江大桥西起国博跨线桥,上跨长江水道,东至八坦立交;桥梁全长4134.377米,主桥长1700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80千米/小时,下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p> <p>整体布局</p><p>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要由桁梁、两座桥塔、吊索、锚碇及其两岸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程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p><p><br></p> <p>结构特点</p><p>总体: 采用双层公路悬索桥设计方案,两岸接线采用双层高架桥及地面辅道建设方式。汉阳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中跨鹦鹉大道采用连续钢箱梁桥,跨汉阳大堤采用连续钢箱梁桥;跨长江采用钢桁梁悬索桥;武昌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中跨武昌大堤采用混凝土连续梁桥,跨新武金堤路采用支钢箱梁桥。主桥为单跨悬吊钢桁梁悬索桥,其中,下层设置非机动车道及检修道。</p> <p>结构特点</p><p>加劲梁:采用华伦式桁架结构,上、下层桥面均采用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板,桥面板参与主桁共同受力;主桁上、下弦杆件及斜腹杆均采用箱形截面,竖杆采用H形截面。主桁节点为全焊接整体节点;主桁及桥面系构件均采用Q345qD钢材。</p> <p> 钢桁梁:加劲钢桁梁两端在两桥塔立柱上设置竖向支座,在塔柱侧壁设置横向抗风支座,梁端设置纵向液压阻尼器,塔梁之间设置纵向限位支座。</p><p>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PPWS)法形成,索股为合金高强钢丝组成,吊索采用镀锌钢丝绳,与索夹为骑跨式连接,与钢加劲梁为销接式连接。</p><p>索鞍采用散索鞍,鞍体采用铸焊结合结构,鞍头用铸钢铸造,鞍身由钢板焊成。散索鞍为底座式结构,由上部的鞍体和下部的特制大吨位柱面钢支座组成,鞍体用铸钢铸造。主缆锚固系统采用型钢锚固系统。</p> <p>设计参数</p><p>杨泗港长江大桥总长4134.377米,主跨长1700米,引桥全长2434.377米,其中汉阳岸线路长973米,武昌岸线路长1461.377米;加劲梁桁高10米,2片主桁中心距28米,标准节间长9米,两侧两端各2个节间长10米,吊索间距18米。两座桥塔承台以上塔柱(含塔座)高分别为231.9米、243.9米。全桥共计2根主缆,每根主缆索股共271股,每根索股共计91丝,保证压强为1960兆帕;主缆跨度布置为(465+1700+465米),边中跨比0.274米。塔基长77.2米,宽40米,高度50米。</p> <p>技术创新</p><p>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塔底节钢沉井下水重量高达6200吨 ,是中国国内外采用气囊法下水重量最大的沉井,沉井下沉首次采用坚硬土层条件下超大沉井下沉新技术,钢桁加劲梁也是首次采用了大节段全焊拼装新工艺和千吨级整体吊装新技术。</p> <p>图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