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暑期“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张珍:《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杨陵区职教中心团委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张珍</h3></font></h3> <h3>  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如何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效的沟通就显得至为重要。</h3><h3> 认真研读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一书,此书第一辑内容包括:与科任教师合作的艺术;与家长合作的艺术;奖励学生的艺术;惩戒学生的艺术;运用名字的艺术;与学生对话的艺术。通过归纳不难发现郑英老师也认为,班主任只有通过多方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获得情感的认同与信任,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得到支持。当然,她在强调沟通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提出教师的沟通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技巧,即教师的沟通艺术。郑老师的成功恰恰得自于她优秀的沟通能力,她用切身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沟通从“心”开始。 一、心中有爱,在细微处用心 能在日常繁杂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中体味到有滋有味,享受到教育的喜悦,郑英老师一定是位目中有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好老师。无论是与同事、家长还是与学生的交流,她始终做到“目中有人”,她会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立人之所立。真诚地与科任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成就彼此,乐做桥梁,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教育的“共振”,形成教育的“同心圆”。 教育不是工业,是农业,不能搞批量生产,花儿不一定都在春天开放。虽然学生在校是以集体为单位,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属于个人的特有的需求和心声或者问题。郑英老师就像一位“农人”,她细致耐心地在教育这方田地上辛勤耕耘,执着前行。她主张在细微之处见真情,点滴之间暖人心。面对出错的学生,她精心准备措辞,找学生谈话;为加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师生间的信任,她展开情感攻略,关注长效投资;为呵护贫困生的自尊心,她宁可多此一举,和学生家长合演一台戏等等。一个个暖心的教育故事背后都熔铸着郑老师浓浓的爱,她与教育多方建立的良好关系,靠的不是技巧,不是圆滑,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尊重和关怀。 二、腹有底蕴,于无声处巧点化 郑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班主任不仅要心中有爱,更要胸有千秋腹有底蕴,不仅要有良好的学养、优秀的口才,还要拥有教育的智慧,于无声处巧点化。 有效的教育不在教师说了什么,说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听到了什么,听进去了多少。没有有效的沟通就没有教育。新时代的教师,从事的不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与学生更加有效的交流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唯有交流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走进学生。有些老师对学生也很用心,但教育学生不注意场合情境,说话没有把握好节奏分寸,有时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使语言充满情趣和魅力,从而使之成为触动学生思维的“穴位”和源头溪水?郑英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要遵循的原则:一要注意语境,巧抓时机。有效的对话强调“语”与“境”的融合,对话内容与谈话氛围须达到高度和谐,浑然一体。二要巧选角度,平中见奇。教师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切入”问题,或对问题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多角度的观察、多方位的思考,就必然能得出新异的结论,教育效果也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要注意分寸,拿捏适度。教师的言说也需要讲究度,需要把握分寸,如果“过度”就会超限,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如果“过露”就会减少学生反思的空间,如果“过隐”又会使学生在外围兜圈子,从而迷失方向。 郑老师努力追求语言的含金量,提高思维的含金量,对学生进行“有意味的言说”,主张“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她与学生的对话更像是在讲寓言故事,生活趣味性强,少了冰冷严厉的说教,多了份启发引导,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师有心的点化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反省。这在本书《与学生的对话艺术》一节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可常常翻阅借鉴。 当交流变得不再是障碍,学生可以懂得你的想法,班主任的工作将不再只有烦恼,更多的是彼此间建立的信任,站在同一阵营里的师生还有什么问题不能沟通解决呢?和那么多的“自己人”在一起,班主任工作能不有滋有味吗? 见贤思齐,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放缓脚步,静以养心,充电学习,提升修为,感悟幸福。</h3> <h3>编辑/徐莉莉</h3><h3>审核/何军发</h3>

学生

教育

教师

老师

沟通

班主任

郑英

艺术

科任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