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那一年,我十七岁(原创)

东佳钟语

<p>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就要离开我心爱的讲台了。从初中到小学,从村小到镇中心小学,度过我人生最平凡而又难忘的时光。四十多年来,我经历的职场故事成百上千,无论是普通一员,还是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下面的这个故事:</p> <p>那一年我17岁,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有幸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人们都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确实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好老师更是难上加难。</p> <p>记得那是秋阳高照的一个下午,校长把我领进了一个初中一年级的教室,从这一刻起我算是真正的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了。</p> <p>校长作了简单的介绍后,我便开始上课,人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还真有些不自在,于是,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学生们的脸上表情有点怪怪的,可能是我太年轻,统计名单时发现有些学生只比我小一岁。说是老师,不如说是他们的小哥哥。学生们不听话,甚至故意做鬼脸,心里就默默地在着急:要给他们点厉害看看……可是,当我在观察了解他们时却发现:爱调皮的学生都有闪光点,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有些差,但是他是运动会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的那一个。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没有缺点呢?</p> <p>孩子们的闪光点启发了我:于是我就和他们交朋友,自觉地为他们着想,也努力着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支持我的工作。</p> <p>那是一个夏季大忙的日子,农家都在忙农活,周末周日上级要求学校补课,我们也不例外。这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正准备上课,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求我们赶到乡政府参加一个紧急会议,这可怎么办?和我搭班的老师出差了,其他老师又不在,一边是学生,一边是领导开会,真是两难的选择……这时,我急中生智,把班里的工作交给了班长,就匆匆地去参加会议了,人到了会场,可是心还在学校……</p> <p>散会了,我就往回赶,飞也似地回到了七八里外的校园。整个校园一片寂静,只有校园外的竹林里鸟儿在呼朋引伴。心想:坏了,他们都跑了。可是,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聚精会神地孩子们让我感动了,他们都在认真的学习。就是这个班级在当年的全乡统考中(全乡12个班)语文获得第一名,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励。初战告捷,为我的职业生涯开了个好头。</p> <p>多年来,这届学生一直记挂在我的心上:是他们让我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教谁,也不管教什么学科,我都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孩子们对话,努力地去成就每一个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p> <p>【后记·1】商城县金刚台镇王湾小学,他的前身是胡太庙小学,建校于1950年代,当年不仅服务王湾村,也服务周边乡村。在1975――1980年间,办过初中。(在这里我工作了30年,可谓是把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那个“四角的天空”,2009年9月经上级组织考核调往镇中心小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这所山村小学,走出了无数的学子,值得一提的是:这中间有两名博士,其中一名博士后。他们中还有:老板、公务员、教师、医生、军官、警察、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家……战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p> <p>【后记·2】由于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像许许多多的村小一样,王湾小学已经于2020年春季停止使用,光荣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愿他永远留在王湾村每一位父老乡亲的记忆里!远在他乡的学子们!你们还好吗?</p><p>――2020·高考揭榜前夕·于朝阳·大凌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