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古城辽阳

任福斌 美篇编号:7430876

<p>【序言】</p><p>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发自内心用情感表达了一个异他乡之子的扑实心声。图片是作者本人拍摄,以家乡辽阳的摄影作品为主题,把自身的感悟和体会,重温历史,展望未来,用文字叙述家乡美。本篇章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古城旧貌,二是风光风情,三是老城变新颜。全篇共计 19张图片,11644 字。</p> <p>摄影图文编辑制作</p><p>任福斌</p><p>配乐:网络音乐</p><p>器材:手机摄影</p><p>图片:软件处理</p><p>地点:摄于辽阳</p> <p>【古城辽阳】</p><p>一座辽阳城半个东北史,辽阳历史悠久。我的家乡地处辽东半岛 ,千山脚下,太子河畔。古称襄平今称辽阳,被誉为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本篇图文呈现了我的家乡,名胜古迹,人文风情,自然风光之美。 </p> <p>一一伴随镜头饱览古城辽阳美景</p> <p>《博物馆》</p><p>辽阳博物馆设在彭公馆,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中心路2号。是民国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后任边业银行总裁)彭贤住宅,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1984年,这处宅院定为辽阳博物馆址,198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馆,薄一波题写馆名。</p><p>辽阳博物馆占地2.7万平方米,建于1921年,原为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东北边业银行总裁彭贤的别宅—彭公馆,1985年正式对外开馆。用31间房屋、面积450平方米,布置5个展室,作为辽阳简史基本陈列。从馆藏文物4 000余件中选出300余件充实陈列内容。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时期的精品,以出土文物为主,也有传世文物。突出了更新世梅氏犀牛化石、春秋战国青铜器、西汉村落出土文物、古墓壁画。清代王尔烈寿屏为镇馆之宝。</p> <p>《白塔》</p><p>辽阳白塔公园, 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8公顷, 园内设有古迹游览,花卉欣赏等游览区。白塔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有白塔~圆通禅院~放生池。白塔名列东北第一高塔,白塔建于辽代, 名列我国六大高塔之一。公园内由温室和花园组成 群芳苑培育了上百种上千盆奇花异草, 四季馥郁芬芳。白塔公园也是辽阳人经常去那里休闲娱乐的地方。较早时,公园收取门票入园,市民必须购门票方可进入。文革前,公园里的古迹保存还好,文革期遭到严重破坏,除白塔之外,地面上的古文物,完整保留的也不多见了。塔座下方有一个长年流淌的泉水,也断流了。公园里的动物,也没有了。辽阳修复广佑寺后,将白塔公园形成了开放式管理,是人们散步,娱乐,避暑,观景的好去处,我每年回老家时,这里是我必须去的地方。图为白塔公园冬天美的雪色景观。</p> <p>《中华广场》</p><p>中华广场又称广佑寺广场,地处古城辽宁省辽阳市城区中心地段,东临护城河,南抵中华大街,西北为解放路。广场规划总用地呈三角形,西低东高,面积为3.64公顷。位于广佑寺景区内的中华广场上耸立着一个巨大的青石牌坊,五门六柱,宽34米,高16米,形体高大,雕刻精细,是中国石牌坊中的杰作,气派非凡。广佑寺山门两侧各有一铜塑,左为车马出行,取材于两汉时期墓葬壁画的车马出行图,作品以辽东官员乘舆疾行的生动场面,形象地展示了古襄平独领东北一隅的汉魏之风。右为驾鹤升仙,取材于民间传说。广佑寺广场与白塔公园广场相连接,这里是辽阳人休闲圣地,夜色很美,整个广场一片灯火辉煌,它是舞者们的大舞台,儿童的娱乐园,文化的夜市,美食的天堂。中华广场在月色与灯光照耀下,己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华广场的性质定位为集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这里也是我返乡必去的地方。</p> <p>《广佑寺》</p><p>广佑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中华大街一段60号,西临白塔,东与古城护城河相融,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堂、藏经楼、僧舍,东西两侧各建钟楼、鼓楼、碑亭、配殿、圆通禅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其内释迦牟尼佛佛像底座4米,佛像高17米,全长21.48米。是目前世界殿内佛身最高、体积最大的木质释迦牟尼佛坐像。</p><p>2002年重修广佑寺,座落于通高70.48米、全国六大高塔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阳白塔脚下,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是国家4A级景区。寺庙整体规划以辽代建筑风格为基调,兼容明清彩绘。其高品位的规划,高起点的设计,高标准的建设,使整体建筑形象华丽庄重,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其整体建筑以辽代风格为基调,并融合明清建筑之精华,为我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广佑寺具有五个世界之最;</p><p>一、世界上最大的青石牌坊,高16.9米,长34米,由95块巨石雕刻组成;</p><p>二、世界最大的青铜香炉,长12米,高1.2米,宽2.9米;</p><p>三、世界最大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1400多平方米;</p><p>四、世界上最大的殿内木质贴金坐佛;</p><p>五、世界上最大的宫灯,高4米,重1吨。观音殿内供奉2颗佛祖真身舍利。朋友若有机会来辽阳,可以游览观光广佑寺庙,令你大开眼界。</p> <p>《白塔公园》</p><p>辽阳白塔公园, 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8公顷, 园内设有古迹游览,花卉欣赏等游览区。白塔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有白塔~圆通禅院~放生池。白塔名列东北第一高塔,白塔建于辽代, 名列我国六大高塔之一。公园内由温室和花园组成 群芳苑培育了上百种上千盆奇花异草, 四季馥郁芬芳。白塔公园也是辽阳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早前,公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收取门票,市民必须购门票方可进入。过去,公园里的古迹保完好,文革时,遭到人为严重破坏,除白塔外,地面上的文物,现存完整的并不多见,所见到的多为遗址和废墟。白塔底座下方,原有一个长年流淌不断的泉水,己断流,湖心的小桥仍保存完好。辽阳小吃,著名的《塔糖》,用于此泉,因而驰名中外。原来公园里的动物己迁移。辽阳修复广佑寺后,将白塔公园实行全开放式管理,公园的广场宏伟壮观,园内绿树成阴,寺庙香火不断,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大石刻碑,己得到完整的保护,它见证了雷锋的第二故乡辽阳的发展过程,后开发的老营房景区,给辽阳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白塔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避暑的好去处,我每年回老家时,都会来到这里。</p> <p>《护城河》</p><p>2019年6月17日上午,古城辽阳,天空晴朗,蓝天白云。我从辽阳博物馆步行来到了位于东关护城河段喇嘛园做为起点,沿着护城河岸边,从文圣路一路向西,经过东兴路、中心路、新华路、武胜路,西关望兴楼,然后继续沿河道向北来到关帝庙,最后到达了广佑寺,护城河的大石刻就竖立在中华大街的桥头上,壮观醒目,沿途风景秀丽如江南水乡,让人流连忘返……!</p><p>辽阳护城河,这条至今仍然流淌的河,它始建于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出自《全辽志》上面的记载。它是保卫当时东北全境首府辽阳府的重要城防和漕运运输的重要手段。在我的印象中,河水从太子河引入,从老城区东关流入老城区西关,弯弯曲曲向北流去。若有机会沿着护城河全线继续向北,也许会寻找我小时候的足迹,现代的护城河水,己成为浇灌农田的主要水系来源。 辽阳护城河,在许多辽阳人的心目中,它是一条值得骄傲的母亲河,大家都知道这条始建于明代,有700多年历史的河,不仅养育了辽阳儿女,而且蜿蜒曲折的古老河道给辽阳增添了亮丽的风景。&nbsp; 当我来到护城河绿化带的首站地喇嘛园时,这里的风景吸引我的眼球,顿时,我拿起手机咔嚓咔嚓的开始不停的拍摄,一幕幕的场景,让我回味无穷,我的家乡真的很美。</p> <p>《关帝庙》 </p><p>关帝庙俗称老爷庙,辽阳人对于西关老爷庙都很熟悉,它座落在辽阳老城西关。<u>我</u>五十前常来这里玩耍,亲眼目睹关帝庙那一年<u>代</u>惨遭破坏的场景,杂乱的废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创伤。辽阳境内拥有二十六座庙。其中西关关帝庙,是辽阳历史上最大的道观,始建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占地约12 000平方米,背北朝南,青砖围墙,照壁,山门,戏楼,武成门,武成殿,伏魔殿。汉中王殿均在同中轴线上。图片是我2019年7月在家乡辽阳拍摄的,此图<u>是</u>从几组照片中,选择二张片子,供大家分享。</p> <p>《观音寺》</p><p>这所寺庙坐落在辽阳市中华大街东段,建在被传为“三山不显”的土山之上,环境清幽秀美,地势高低衔错,建筑典雅肃穆,殿宇进退层迭,是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该地原为明代御库,俗称金银库。清康熙33年(1694年)始建 观音寺,占地1.68万平方米。有大殿5间,殿前伫立万年宝鼎,高3.5米,墨玉精雕,玲珑剔透。寺内建筑精雕彩绘,朱柱翘檐,极为壮观,有着历史渊源文化地位&nbsp;&nbsp; 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心目中,始终把这所寺庙称为金银库,具体它的传说并不知道太祥细。60年代,我曾去过几次,只是年幼无知,爬山玩耍。1995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在辽阳朋友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这所观音寺庙。也是一种巧合,遇见了寺庙里的一位主持,中国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是长春人。因为我来自第二故乡吉林四平,离长春很近,也算是吉林老乡。这位主持很热情也非常亲切,聊起了家常,闲聊中很投入,聊了一会,这位主持就把我和同来的朋友,让到藏经阁,哇!经书珍藏品好多。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辽阳地区还有这么多的宝贵佛教经书,大开了眼界。这位年轻的主持向我介绍一些有关观音寺庙(金银库)的经书品类和寺庙里的事,时隔己久,记忆不是特别清楚。藏经阁不对外开放接待游人,来寺庙的游人和朝拜者,也难以见到此场景。所以,这也是我人生中拥有的一个意外的收获。</p> <p>《魁星楼》</p><p>辽阳魁星楼位于辽阳古城墙东南拐角处的城墙上。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原称“筹边楼”,后改为魁星楼。魁星楼遗址保护工程总建筑面积425.9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28.36米。古城墙约60米,修建22米见方城墙转角方台一处,方台上修建8角形4.2米高基座,楼内二层设魁星塑像。方台西侧设有仿古马道,城墙北侧地坪位置设遗址展示廊道。魁星楼不仅为古城人民提供了一个探幽怀古的好去处,更为辽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椐历史记载,魁星楼形制为八角二层,端庄俊秀,凌空而立,楼下护城河缭绕,遥望东南,千山列屏,图画天成,是辽阳旧八景之一,有“魁阁凌霄”的美誉,在东北建筑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辽阳魁星楼形制之雄伟,造型之美观,不但体现了古城辽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佑一方学子、兴一地文运的建筑精巧,雕梁画栋,高耸矗立,别具风姿。据史料载,明代就有角楼曰筹边。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重修辽阳城时拆掉筹边,兴建“魁星楼”。后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1900年,遭到沙俄的破坏,木像楹联尽被残毁。1924年补修。据传著名才子王尔烈少年时期,曾就读于此。魁星楼恢复后,我于2019年7月,途经此景,到此一游,重温家乡历史,令我流连忘返!</p> <p>《王尔烈故居》</p><p>在这块黑土地上流传着千古的《木鱼石传说》这里是主人公压倒三江王尔烈的故里,他是辽阳人的自豪。座落在辽阳城内的翰林府,她是唯一的御赐翰林府,那么嘉庆帝为何赐予王尔烈翰林府,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p><p>王尔烈何许人也?我在家乡辽阳的时候,就听老人讲过王尔烈的故事,他的名字如雷贯耳。王尔烈纪念馆就位于王尔烈故居“翰林府”内,外观极其精美,门口左右两侧竟然各有一幅画,感觉书香门第的府邸就是不同。这个古色古香的二进院落里,共有清式瓦房32间,整个院落都很精美。展览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平陈列室”,用历史资料和实物来展示王尔烈的一生,从出身到归乡。第二部分是“诗书陈列室”,用大量作品来展现关东第一才子的文采。第三部分是故居陈列室,展示的场景有客厅、书房和起居室等。王家的传世珍宝就是著名的王尔烈寿屏,有王尔烈母亲九十大寿和王尔烈七十两架寿屏,现在都珍藏在辽阳博物馆内。其中王尔烈的七十寿屏,早些年,在辽阳搏物馆就亲眼目睹过。</p> <p>《曹雪芹纪念馆》</p><p>据相关史料记载,曹雪芹祖父自署“千山曹寅”,曾祖曹玺“着籍襄平”,高祖曹振彦“辽东辽阳人”。1978年,辽阳陆续发现曹振彦题名的“曹氏三碑”,引起红学界的轰动。1996年,全国“红学会”在辽阳召开。至此,争论几十年的曹雪芹祖籍终成定论。正如全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所述:“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宗谱所记,碑石可证,虽万世而不移也。”同年九月,展示相关史料和红楼文化的辽阳曹雪芹纪念馆落成。90年代未,这座纪念馆刚刚落成,我就来此参观过,也亲眼目睹过,见证曹雪芹祖籍地在辽阳的那快石碑,我清楚的记得石碑上刻有曹雪芹祖父的名字。当年就存放在曹雪芹纪念馆小院内。2019年,我又一次来到曹雪芹纪念馆,仍然去找这块石碑,因为,它是镇馆之宝,却不见踪影,由于它是的珍贵,该藏品早己被辽阳博物馆收藏了。</p> <p>《东京城》</p><p>东京城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太子河右岸,距城2.5公里,现为新城村址。它是300多年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辽阳时所建的都城,建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城廓建在一面临水的高阜处,为砖石、夯土结构。城周长3510米,东西长890米,南北长886米,四面设有八门,分别叫内治、抚近、怀远、外攘、德盛、天佑、福盛、地载,每面各有二门,门的位置,南北相对。原城内西北土岗建有努尔哈赤议政的八角殿,仍有遗址可寻。城廓由于年久失修,多已坍毁。八门之中,仅南面的正门(天佑门)尚存。城中发掘出来的碑石、匾及宫殿遗物,收藏在辽阳博物馆。</p><p>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东京城设留守章京,设兵驻防。康熙二十年(1681年)城守军移驻金州,该城逐渐倾圮。虽然东京城仅有四年的都城历史,但在这短短的四年中,努尔哈赤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改革。使他领导的女真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东京城在清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p>1988年辽宁省政府公布东京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东京城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若有朋友来辽阳或途经辽阳,可以到东京城遗址游一游,这里地形平坦开阔,夏季里遗址公园,缘树成阴,花草芳香,也是辽阳新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p> <p>《燕州<u>城</u>山城》</p><p>这座古城遗址位于辽宁省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官屯村。太子河北岸。坐落在海拔约196米的石城山上。该城北与灯塔市20km,西距辽阳市约30Km,东晋元兴二年<u>(</u>公元403年)高<u>句</u>丽占据辽东城(<u>今</u>辽阳)后建。该城高句丽时期叫白岩成,后世俗称燕州城。五十年前,我中学时,在学挍组织一次校外活<u>动</u>中,曾经来过这座燕州山城。那年间,古城一片荒野,附近村庄很小,人烟稀少,乡村土路,行走<u>艰难</u>。如今,当我又一次走进山间小道踏上燕州城山城时,心<u>里</u>有一种激动的感<u>慨</u>。万<u>万</u>没有想到,时隔五十年<u>后</u>,<u>在</u>老翁之时,<u>我</u>又一次踏<u>上</u>古老的山城废墟。顿时,眼前一幕幕的情景就象电视剧一样,不断的<u>播</u>出,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无<u>穷</u>,联想<u>起</u>当年<u>与</u>同窗们一<u>起</u>来到燕<u>州</u>城的场景,让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u>来</u>。清楚的记<u>得</u>,当<u>年</u>17岁的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一声号令<u>下</u>,会同百余名的小伙伴们,一拥而上,奋力<u>登</u>上城墙,快速跑到燕州城最高峰,大家云集在山<u>顶</u>峰火台下,此时此刻的情景,记忆犹新,印象深<u>刻</u>。这次己是年迈之龄,腿脚不便,只好放弃登城至顶峰,但一生不悔,我又来了………!</p> <p>《文庙》</p><p>辽阳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坐落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东大街文庙广场。这座文庙是东北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孔庙。清朝十二位皇帝其中有九位皇帝为文庙题写过匾额。后<u>期</u>整个文庙建筑群在文革时期全部被毁。现在的文庙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历史上的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祠等建筑<u>均</u>在南北走向的同一中轴线上。现在的文庙,仅存是一部分废墟,重建的几处新建筑,仍按照过去台阶的层次而<u>建</u>。从街面上看来,大红的棂星门光彩熠熠,很是引人注目,其实里面没有<u>寺</u>庙,也没有辟雍,没有大成宝殿。只有左面“德佩天地”,右面“道冠古今”的两个门,还有一个泮池,文庙遗址里<u>面</u>有孔子巨大塑像,九龙壁等等。文<u>庙</u>己成<u>为</u>一片大广场,两侧为园林绿化带,是人们休闲之地,整个文庙基本<u>上</u>成<u>为</u>了广场舞的场<u>所</u>和市民休闲文化娱乐广场了。无论怎么说,辽阳的文庙还<u>是</u>很有名气的。我每次回<u>到</u>家乡,一旦途经这里都要进<u>去</u>游一圈。有一次,我<u>带</u>小外孙到此一游,当<u>他</u>看见孔子像,竞问我他是谁,这一举动,让我<u>很</u>心慰。从而<u>也</u>让我更加对家乡的留恋,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有<u>必</u>要让自己的后代,多<u>多</u>了解家乡的历史,代代传承下去。</p> <p>《望京楼》</p><p>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望京楼,而辽阳的望京楼已经在清末战争中损毁,如今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据相关资料记载,辽阳老城有4个角楼,东南角是魁星楼,西南角就是望京楼,其中的两座楼早己不存了,都是政府在原址上修建的。新修建的望京,是一座3层的大亭子,而老式的望京楼与现在的新式望京楼造型大不一样。我翻阅资料时,呈看过古时望京楼的老图片,也许现在的辽阳人大多数还不知道古时望京楼是什么样子。对于望京楼的来历,从名词上看,望京楼是面向西南当年明清皇帝的所在地(北京城)。我想修建望京楼的作用应该是眺望京都,拜望帝王的意思。辽阳现在的望京楼,相似故宫城楼上的一个角楼。我个人认为辽阳的望京楼其造型,虽然类同于城楼的角楼,但没有城楼的角楼那种宏伟壮观开放式的样子,可能是两者的结合吧。我所见到北京故宫城墙上的角楼,均为一个二层楼阁,加上又宽又厚又高的城墙壁,所以二层的阁楼高度已经够用了,建筑都是以青砖为主题,外探屋顶起脊、木质结构、上罩青瓦,登楼上开窗可以分别远眺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各个方向。过去的辽阳望京楼,从史料图片得知,也是青砖瓦式建筑。现在的辽阳望京楼,却是木质雕刻涂料修造而成,造型设计质量相比差异很大。新的辽阳望京楼,它座落在护城河道西北段的一道转弯处。2019年7月,我返乡时,带着小外孙,来到这里,鸟瞰辽阳的望京楼,也登楼上瞭望过。由于楼下一侧是护城河道,另一侧是人行步道,并且西南,西北处,都被居民楼群紧紧的围住。望京楼围地面空间特别的狭小,在望京楼上只能瞭望视野稍开阔的西关和东关的方向以及护城河两岸的花园布局和小型的建筑物体,不仿家乡的朋友去那里游一游,从中品味家乡古城之美。</p> <p>《老地名》</p><p>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这是对古城辽阳的一<u>个</u>评价。那么关于辽阳的老地名,也许辽阳人有的知道,有的<u>人</u>不一定了解。尤其是年<u>轻</u>的人群,<u>我</u>和他们有所不同,因为离开家乡太久,老地名知道,老地方却找不到,现在的城市建设发展变迁太快了。借<u>此</u>,我<u>将</u>收搜和查找的有关辽阳的几个老地方历史资料,简要的介绍一<u>下</u>。这些地名,在我<u>的</u>印象中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有我的老宅,老邻居和亲戚,有我<u>的</u>老朋<u>友</u>和<u>老</u>同学。虽然,城市多次改造变迁,现存的旧址几乎没有了,但它的地名依旧存在。每当提起或聆听<u>到</u>这些地<u>名</u>,不仅是耳熟,<u>而</u>且,<u>还</u>产生<u>了我</u>对<u>家</u>乡的留恋感。辽阳老乡们: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吧,找回我们从前的记忆。</p><p>(1),南林子,1954年前,武胜路西,振兴街以南到三里庄那一片地区统称南林子。白塔区志介绍说,此地很早以前荒无人烟,1653年(顺治10年),开始广招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百姓来此垦荒耕耘,满族姓陈定居于此。因地荒野,林木丛生,故得名陈家林子。其后杂姓迁入,故以古城西南改称南林子。建国后沿用。</p><p>满族辞典介绍,南林子,地名。今属辽宁省辽阳市。位于方家屯附近,系清代辽阳城守尉旗界辖境。盛京内务府分设御果园于此。由掌仪司所属正黄旗园头陈姓承领庄地,驱使旗丁承种纳差。缴纳榛子、山楂、花红、梨、雉等物。额定园头年征榛子2.652石,山楂3.23石,雉85只等。另附加征担驮银、车脚抬夫银。也就是说南林子以前是皇家果园。建国后沿用此名。</p><p>1954年5月,辽阳市政府确定建设用地划分,将南林子划为文化区,因此将南林子分为南林子,东文化,西文化,南文化四个部分。</p><p>新划分的南林子就是现在的青年大街至南郊街,民主路以西这一片。</p><p>东文化,就是民主路以东,青年大街以北至新兴街。</p><p>西文化,就是民主路以西,青年大街以北至新兴街。</p><p>南文化,就是邮电新村西边至卫国路,青年大街以北到新兴街那一片。</p><p>(<u>2</u>),白趟房,1905年,日俄战后为满铁附属地。1923年,日本建纺织株式会社(辽纺的前身)。在厂附近建白砖趟房作为工人住宅,俗称白趟房,建国后沿用此名,现有白趟房街道办事处,白趟房公安派出所等。</p><p>(3),地号,1905年(光绪31年),日俄战后成为满铁附属地,建国后此地无住房,但已发放允许建房的号,所以叫地号。以暗渠街为界,分为南北地号。曾设地号居委会。</p><p>(<u>4</u>),北哨,(1)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都指挥使潘敬为安置降民,特在砖城之北附筑土城,也叫北城,设三门,北曰无敌,并在北城北门外设立哨所,因此人们就把当时的北城北门外一带统称北哨,后北城荒废,但北哨之名一直沿用至今。</p><p>(<u>5</u>),白塔区志记载,因此地处古城西北,内有部队营房哨所,故称北哨。</p><p>(6),北大营,1902年,俄国将西关以西,徐往子以东,北园以南辟为铁路用地,并在北园东设立兵营,俗称北大营,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此驻军。解放后为我空军某部驻地。</p><p>(<u>7</u>),西大营,1902年,俄军在铁路西,徐往子东设立兵营,俗称西大营,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此驻军。现在为十九局五处所在。</p><p>(8),南大营,1932年,日本在西八里庄附近建兵营,因在辽阳南,相对北大营,俗称南大营。解放后仍是解放军及军人家属驻地。</p><p>(9),南家族,辽阳纺织厂职工住宅区,位于辽纺厂南侧,故名南家族。</p><p><u>(10</u>),老家族,解放前日本人建的辽纺职工家属住宅区,位于辽纺北门,相对解放后建的辽纺职工家属住宅区,被称为老家族。现为中泽城的一部分。</p><p>(11),新家族,解放后建的辽纺职工家属住宅区,位于辽纺西边,相对于老家族而言,被称作新家族。</p><p>(12),熊家街,解放前此地因熊姓较多而得名。</p><p>(13),明道街,农行、辽阳宾馆前面的那条路,1920年修建,解放前就叫明道街,解放后沿用,上世纪90年代和中华大街合二为一,统称为中华大街,曾设明道居委会。</p><p>(14),劳动街,1920年日本在此修路,解放前因此地多为搬运工人等劳动人民居住,解放后故名劳动街,曾设劳动街居委会。</p><p>(15),卫国路,1905年日俄战后为满铁附属地,道路建于1920年。建国后因路南驻有保卫祖国的部队而得名卫国。沿路有卫国街道办事处,卫国派出所,卫国小学等。</p><p>(16),硝堡街,解放前街南部火药厂,部分居民扫土熬硝而得名。</p><p>(17),东园,相传在明末李总兵(成梁)的花园以东而得名。(李总兵花园现在万隆大市场南约500米)。解放前有东园村,解放后有东园居委会,现有东园路。</p><p>(18),西园,在李总兵花园以西而得名。解放前是西园村,解放后不存在。</p><p>(19),鹅房,在辽阳东门外.当年太子河岸边,是一片水湿地,那里栖息着白鹤和天鹅,人们总称为鹅,后来有了住户,称为鹅房。清朝中叶以后,曾是太子河上的重要码头,是本溪桓仁木材煤炭的集散地。随着长大、安奉、辽溪铁路的陆续建成通车,太子河水运量骤减,鹅房水运码头遂废。现已经成为市区一部分。</p><p>&nbsp;&nbsp; 上述的地名,对于六0后以前的朋友一定是历历在目,难以忘记的。因为,辽阳城的城区面积不太大,五0年前,兄弟姐妹们都会说明白的,现在也许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了。</p> <p>《昔日母校》&nbsp;&nbsp;&nbsp;&nbsp;&nbsp; </p><p>原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辽宁无线电厂抗大中学,辽阳市第九中学。70年代初期,我们应届七一年的毕业生,有四个面向可以选择,上山下乡,进工厂,选调公安政法糸统,入读卫生学校,绝大部分同学,还是下乡插队了。所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俗称"知青",我也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千百万知青一份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初中毕业后,我被学校首批宣布下乡到农村插队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个人在失去尚未留城机会之后的自愿选择,当时有一种愿望,那就是下乡后,可以当兵到部队,考入大学读书深造。因此,我选择了走知青道路。我的知青生活经历并不长久,仅有一年的时间,劳动,生活太苦太累的体验也不多,但在我人生的历史阶段中,曾有过一段难以忘怀峥嵘岁月,但没有人能留住岁月的脚步,而我可以留住美好的记忆。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但我仍然保持一份童心。因为,我也有过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对此我一生无悔。虽然,自己下了乡,达到了个人的心愿,在务农时,应征入伍,军旅生活二十年之久,到部队后又进了军校,从土兵走到领导岗位。我非常感谢下乡插队时的父老乡亲,它给了我一次发展成长的机遇。但我渴望知青上山下乡切不可重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命运所决定的 。没有人能留住岁月的脚步,但我们可以留住美好的记忆。</p> <p>《青年湖公园》</p><p>青年湖公园与白塔公园东门隔护城河相对,占地面积6.7公顷,其中水面4.2公顷,是市区较大的人工湖,印象中,我的初中同学,著名书法家,军旅作家王文杰少将参加过挖湖工程。全园由湖水游船、花卉观赏、游艺休息等区域组成,是游人泛舟垂钓、游玩休憩的好去处。青年湖呈狭长形,蜿蜒曲回,周长2公里,沿湖四周及湖心岛砌成护坡1 800米,栽植垂柳数百株。湖坡植草坪,翠绿如茵长廊北侧是“百花园”,暖室中培育有数千盆花卉。</p> <p>《太子河》</p><p>太子河是我心中的母亲河,它也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 流贯辽阳境内,我当年下乡插队时的生产队就在太子前的下游。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即今之太子河。太子河有一段古老的传说,若感兴趣可查阅史料,祥情可知晓。对太子河的记忆还是60年代中期,那时我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父亲带着我去太子河岸边玩。记忆中,那次是骑自行车去的,人还没车高,费了挺大劲,从辽纺新家出发,途经西关、大什街、中华路、金银库、踏过太子河十孔桥。骑车到桥面上时,特意停下看一看。当时没有那种欣赏情致,只是乏力了歇一歇。那时候看到的景象是:破烂的桥礅、残破的栏杆、静静流淌的河水。太子河的中下游,也是我当年下乡插队时的柳壕镇转轴村原四社所居住的河段。60年代洪水泛滥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乡亲们将被围困在河道中。由于,房子盖在高高的土硬上,因此,避免了多次洪灾的侵害。太子河水很清澈,但那时看不出它有什么美,更无法想象现如今的太子河河东新区的这副现代化模样……太子河那不缓不急的水流,见证了辽阳2400年的变迁。如今的太子河岸,一座座高楼耸立,园林式的街区,柔美的街灯,人人洋溢着笑脸……家乡焕然一新的景象,让身在异乡工作、生活的我,深感自豪和骄傲。辽阳太子河历史文化风光带,已成靓丽风光风光带景观区位于太子河西岸,东起太子河大坝、西至太子河西路、南起新运大桥、北至中华大桥,总占地约5.86万平。风光带的建设离不开古城的历史文化元素,辽阳市按照以四座跨河大桥为自然分界,分别在一河两岸规划建设先秦园、战汉园、唐园、辽金园、元明园、清园、襄平园、百寿园、近现代园,目前正在实施清园诗石雕刻摆放工作。同时,辽阳赋、精神堡垒、地标等正在设计、论证及雕刻中。风光带己打造成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理想场所。</p> <p>《太子岛》</p><p>太子岛文化底蕴浓厚,公元前226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隐居太子岛。岛上汉族、满族、朝鲜族人口聚居,民风淳朴,且自然景观秀丽,清澈的太子河水环岛四周,具有江南水乡风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极为广阔。这座河中岛屿坐落在辽阳人的母亲河风光秀丽的太子河上,方圆18平方公里,由一座主岛和四个附属岛屿组成,是东北最大的河内岛屿。岛屿 四周环水,也是古城辽阳的后花园,是一个秀丽的河中岛,山清水秀, 景色宜人,让游人流连忘返。2019年8月,借机回故乡探亲避暑的之际,来到了太子岛,圆了自己的多年梦想和愿望,亲自饱览太子岛绚丽多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风光秀丽,使我的心情格外舒畅,令人心旷神怡。</p> <p>《辽阳河东新城》</p><p>辽阳河东新城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襄平”,是东北地区最早出现和有据可考的城市。在战国至明末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汉、鲜卑、高句丽、渤海、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先后在这里设置郡治、陪都、行省、都城等重要政权机构。至清朝前,辽阳一直是历代王朝在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开发祖国东北边陲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河东新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境内千山山脉和西龙鼎山盘绕,山峦林立,风景秀美,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区域内水系纵横,拥有太子河、浑河及其支流等29条河流, 窝、汤河两大水库,总蓄水量可达15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汤河水质为二类,是少有的未受到污染的大型水库之一。太子河从新城东南部入境,东南西三面环城,从北部出境。位于新城南部太子河上8平方公里的太子岛风景怡人,可谓“碧波环岛,绿树成荫”。规划范围内地形以平原为主,背山面水,暗含风水之道。</p> <p>《柳壕湿地公园》</p><p>该湿地位于辽阳县柳壕镇,<u>它</u>以柳壕河为主体,是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湿地公园。出水芙蓉,引得鸟儿流连忘返。微风吹过,阵阵荷香,让游客心旷神怡。夏季来临,走进柳壕湿地,您渴望寻觅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盛景?体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水乡风情,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在这里,您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清新世界。柳壕也是我当年下乡插队时的所在公社(乡镇),来到这里真让我回味无穷,流连忘返!</p> <p>【编后语】</p><p>“谁不说咱家乡好”,我的家乡古城辽阳,历史悠久,古城风情风貌,有着独特的魅力。由于时间关系,其景色和景色没有全部拍摄下来,本篇仅展现部分景观,若朋友感兴趣,可以去我的家乡,亲自游览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