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游澳新 1、悉尼和塔斯马尼亚

汤任远

2013年1月26日至2月14日,我们与儿子一家老少三代自助游历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天3,400多公里的自驾行程使我们有机会穿越广阔的农村和一些小镇,留下多姿多彩的印象。澳大利亚行程大致路线:悉尼—塔斯马尼亚(朗塞斯顿—德洛兰—昆斯顿—哈密尔顿—霍巴特—里士满—朗塞斯顿)—墨尔本—大洋路—墨尔本—悉尼;新西兰大致路线:奥克兰—基督城—格雷茅斯—普纳凯基—福克斯冰川—哈斯特—瓦纳卡—阿罗敦—格莱诺基—皇后镇—特威泽尔—莱克特卡波—阿卡罗阿—基督城。全程拟按4集与同好分享。<br><br>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并成为英国自治领地,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悉尼在历史上是英国人殖民澳洲的起点。1788年1月18日,一支包括736名囚犯的“第一舰队”共1530人抵达其附近的植物学湾,八天后的1月26日,他们正式在今天的悉尼港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区,后来发展成澳大利亚今天的第一大城市。<br> 悉尼的地标悉尼歌剧院和港湾大桥。麦夸里夫人座椅(Mrs Macquaries Chair)是最佳拍摄地点,但下午是大逆光,拍摄有一定难度。 小孙女兰兰已经3岁多了,喜欢跳舞。 一艘巨型邮轮驶过大桥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澳大利亚的骄傲,然而14年的建造过程却一波三折,千辛万苦。最大的打击是改组后的澳大利亚新政府与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失和,设计师于开工7年后的1966年愤而辞职,从此再未踏足澳大利亚。再者,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有的地方无法实现,又面临经费耗尽。只得一边请人修改设计,一边发行彩票筹钱。好不容易建成了,又因考虑经济效益将原设计的歌剧院和音乐厅功能对换,结果造成歌剧院舞台太小。以致后来有人将这些故事写成歌剧,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去曼丽海滩途中,山上的民居,海里的游艇,沙滩上的海鸟,都是赏心悦目的风景。 夕照曼丽海滩。它是悉尼人最钟爱的海滩之一,不只有阳光、大海、沙滩和冲浪训练营,还有许多购物商店和新潮精品店,以及囊括世界各地风味的美食街。<br> 兰兰的兴趣还包括搜集地上那些成人不注意的小玩意,手上经常不闲着。我从孩子身上想到了达尔文,他之所以能在考察和采集大量动植物的基础上创造生物进化论学说,也一定有个像兰兰那样对所有动植物都感兴趣的童年。 黄昏降临悉尼港湾。悉尼港南北两面是悉尼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有“城中港”之称。晚霞笼罩中,一艘艘渡轮仍来往于南北两岸,缓缓进出热闹的环形码头。这里既与悉尼CBD接壤,又是悉尼人休闲娱乐的场所。<br> 雨中漫步环形码头虽然浪漫,但到底不属于多数游人。 悉尼鱼市场是悉尼最大的海鲜市场,每天多达百种海鲜上市,集批发、零售和餐饮于一体,是游客几乎都会打卡的地方,当地人光顾的也不少。 门前就有厨师做三文鱼广告,推销的是塔斯马尼亚产的胡昂(Huon)品牌三文鱼。 海鲜品种琳琅满目,生熟都有。我们熟悉的带骨三文鱼块(生)19.99澳元/公斤(去骨去皮的29.99),龙虾(熟)59.99澳元/只,青蟹(熟)22.99澳元/公斤,生的21.99。另外,A级生蚝14.50澳元/打。对于多数游客,价格颇具吸引力。 室内外都有用餐的地方,据说也有代客加工的,但顾客们似都是冷食,包括我们。 这里的食客自然少不了那些海鸥 还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澳洲白鹮,它们生存能力极强,什么都吃,常在垃圾箱出没,因而当地人给了一个雅号:垃圾鸟。 悉尼的街头表演 商场门前的表演,中西合璧,兼卖唱片。 临近中国春节,大商场里充满喜庆的中国元素。据说悉尼约500万人口中,华人约有40万。 塔斯马尼亚是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岛州。2004年5月14日,一场盛况空前的欧洲皇室婚礼让许多人知道了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岛。塔斯马尼亚平民女孩玛丽·唐纳森征服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上演了一幕现代版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但吸引我的主要不是这个故事,而是许多人在游记中介绍的那种原始美,甚至有人在1999年的The Sunday Times (London)上写道:“地球上比这更精彩、更迷人的地方,我还真的没有看到……”。塔斯马尼亚很适合自驾,我们走过的路全部是高速路等级,而且全部不收费。可惜我们仅有3天时间,只能走内陆小环线,全程733公里。据说,海边大环线的风景更漂亮。 朗塞斯顿小城的清晨,宁静而安详。马路尽头一条大坡度山道通往山顶,各色民居从山脚延伸到顶上。该市位于塔岛北部,是我们环岛自驾的起点和终点。 我们在一家小吃店早餐,桌椅就摆在人行道上,早晨柔和的阳光令人感到惬意和舒适。一群小麻雀在桌旁地下忙碌着,将掉下的食物残渣收拾得干干净净。 与我国广东等地差不多,这里也有骑楼。据考证,现代意义的骑楼源自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建造的“廊房”,所以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有骑楼就不奇怪了。 从飞机上看澳大利亚国土,发现大片大片的黄色。后来才知道,畜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到处是牧场,而牧场上人工种植统一品种的牧草,外观有点像麦子,也是成熟后就变成黄色。在塔岛自驾途中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牧场,而且全是家庭经营。 从朗塞斯顿去摇篮山国家公园途中,兰兰在小镇德洛兰(Deloraine)路边兴致勃勃地采野花。 中午在德洛兰的小河边野餐,兰兰要了一块又一块面包,拿去喂河里的野鸭子。<br> 像个得意洋洋的大孩子,其实这时她才3岁4个月。 爸爸抱着她拍完风景,她转身突然给爸爸拍照。 牧场上成群的奶牛,沐浴在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中,安闲地吃草。 距离摇篮山50公里时发现走错了路,一位当地人不仅详细指点,还好心地开车带了我们一程。遗憾的是,赶到摇篮山国家公园,被告知公共假期不开放。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居然会因公共假期而关门拒客,岂不是荒谬至极!恐怕只有懒人才有这样的懒规矩。 继续往昆斯敦赶路,傍晚行至罗斯伯里湖(Lake Rosebery)附近,远处山上彩云缠绕,近处路边野花怒放,美得令人震撼。这许是上天对于我们的补偿,如果进了摇篮山国家公园,就与这美景无缘了。 行至山另一面的罗斯伯里湖边,但见山上彩云在晚霞映照下色彩越发浓烈,山头云雾翻滚犹如着火,平静的湖中彩霞满天,美轮美奂又亦真亦幻,难以相信人间竟有如此佳境。 次日离开昆斯敦小镇,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当天行程是经哈密尔顿去南部港口城市霍巴特。 昆斯顿与哈密尔顿之间一个不知名的湖泊,蓝天白云倒影在平静的湖中,如湖中有天。此景正如范仲淹的描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途中美景不断,空气清新,车辆稀少,兰兰与爸妈一起在高速路上抒发豪情。 牧场上的黑奶牛。在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牛和羊是拍不够的题材,这不仅是因为画面美,也可能是因为画面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大自然的依恋。这时突然想到,中国民歌唱的“我愿做一只小羊……”,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心上人吧。 一个很偏僻的小湖,一位红衣人独自驾着小艇在钓鱼。虽不是“独钓寒江雪”,也颇有点与世无争的诗意。 哈密尔顿更像个以养牛为主业的村子,牧场上的牛群有的多达数百头。 诗意的画面,神奇的骏马。见到我在那里为它们拍照,两匹马意外地款款走到我面前。面对两匹高头大马,我一时不知其意欲为何。但见眼神友善,我伸出手去摸眼前那匹马,它竟显得十分享受。儿子抱着兰兰递过去一个苹果,掉到了地下它也不理会,只等着摸它。我们离开之后,那匹马才低头去吃苹果,然后两匹马一起缓缓走回树下。我们遇到的人普遍友善,想不到牲畜竟也如此友善和通人性。 <p>我们的车沿着蓝色的德文特河驶近霍巴特,宽阔的河面上游弋着无数黑天鹅和其他水鸟。我在一只天鹅身上对焦,近处岸边的花草在强劲的风中摇曳,虚化成了水彩画般的美丽效果。</p> 霍巴特是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也是一个重要港口。我们到达前不久我国南极科考队就曾在这里停泊,补充给养。 <p>一条仿古帆船停靠在水边,岸上是供应海鲜的餐馆。</p> <p>我们在这里的Mures餐馆花200澳元吃了一顿西式海鲜大餐,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但感觉华而不实。</p> 霍巴特是除了悉尼之外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城市,老城区仍保留着不少这样的的老建筑。 <p>老城区里古色古香的漂亮民居,精致可爱。</p> 我们在霍巴特下榻的汽车宾馆紧邻德文特河,几片面包就能引来一大群海鸥。 <p>从霍巴特折返北面,首先来到里士满(Richmond)。这个古老的小镇风光秀美,一条小河静静流过,天上蓝天白云,地下绿草如茵。三两个人偶尔来到草地上小憩,旁边的海鸥在懒洋洋地晒太阳。</p> 中午时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从古老的石桥旁经过,打破小镇的寂静。 建于1823年的石桥是里士满的地标,塔斯马尼亚曾是英国流放重犯的地方,很多建筑都是犯人建的,这座石桥也不例外。 两位老人在一家小吃店门前小酌,美好的友情,闲逸的生活,看着也使人感到温馨。 经营这家小店的是一对老人,主要做比萨。我们在这里午餐,店主爽快地允许我们也吃自带的沙拉。我们见墙上贴了很多孩子的画作,小孙女正好爱画画,就向店主要了纸笔,画完也请她贴到了墙上。从此,在遥远的塔斯马尼亚一家小店墙上,也有中国小朋友的画作了。 <p>返回朗塞斯顿的一路基本都是平原,沿途多是大片牧场,成群牛羊,或是大小湖泊,偶尔也有小片农地。塔斯马尼亚虽是小岛,一路上却令人感到地广人稀,途中经常很长时间只有我们一辆车。这也难怪,澳大利亚独占一片大陆而人口才2544万(2019年),不及我国上海多,而且大都集中在几座大城市里。</p> 既有天伦之乐,又有怡情美景,自驾途中快乐始终与我们相伴。 坎贝尔镇由英国殖民者建立于1821年,最早用于驻扎军队,是霍巴特与朗塞斯顿之间殖民遗址游览路线的一站,镇上及附近有过百间超过1个世纪的殖民建筑。由于要赶时间去朗塞斯顿乘机,我们在这里只停留了半小时。 小镇路边这个巨大的原木特别引人注目。原来坎贝尔早期伐木业兴盛,Go'Brien家族为了得到在此伐木的特许,将这个原木献给了当局。<br> 1838年小镇曾用本地监狱里表现较好的囚犯建了一座砖石桥,称为“红桥”,至今还在使用。遗憾的是我们过于匆忙,在其宣传栏旁只见到一座小铁桥。此图来自网络,谨此致谢。<br> 小镇还有三件巨大的木雕作品,这座表现的是当年英国士兵监督囚犯干活的情景。 <p>有意思的是,小镇还在地上镶嵌了许多红砖,每块刻着一个囚犯的简况。比如一位克里斯丁娜·瑞德,20岁,偷了披肩,判刑7年,后嫁给约翰·苏金;爱德华·李斯比,33岁,偷了3码布,判刑7年,后在新镇置地30英亩。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当年判刑真够狠的。</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ew03j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澳新 2、大洋路和墨尔本</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n8cal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澳新 3、奥克兰和南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t6ba9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澳新 4、南岛</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