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燕子

Mayye (Shi W.F.)

<p>  燕子,这鸟儿也许是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鸟类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燕、画燕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画作。“咏燕”的诗句从唐朝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到近现代爱国志士秋瑾以燕子为题的七言绝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向花间两翅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燕儿何用苦奔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王不是无茅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偏处卢家玳瑁梁。如此等等,难于一一列举。</p><p> </p><p> 画燕的名人佳作更是不计其数,清乾嘉道年间胶东就有段羊、马虾、宋燕子之说,据悉,现存有三万七千多幅名家古人与“燕子”相关的画作留传至今。画坛公认画燕独树一帜当属清末任伯年,任君寥寥几笔就把燕子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近现代画燕名家当属潘天寿、郭味蕖、杨象宪、胡翘然等人。</p> <p>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又有一项艺术形式加入“咏燕”的行列,以燕子等鸟类为对象的生态摄影成了不少人的兴趣焦点。用燕子来记录春天、赞美春天成了不少“好摄之徒”的永恒主题与不懈追求。一幅幅构思奇巧的作品,把燕子在春色的衬托下,娇小、优雅、千姿百态的身姿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和对春天乃至未来美好的遐想。</p> <p>  对摄影艺术有些兴趣的我,最近也成了燕子忠实的观众和不懈的追求者。近期,父母新搬到一个住宅小区,离住所不远处有个池塘,其背面有一片尚未开发的小树林,池塘边树丛葱郁,泉水源源不断地从高处往下流淌着,真是块有山有水清爽凉快的风水宝地。这地方,不单是小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地方,在四周屋顶上及树丛中,各种各样的鸟儿都会在此驻足栖息,觅食采花,嬉水争斗。斯情斯境深深地吸引着我,激发了我拍摄鸟儿的很大兴趣和执着,淘醉于摄取这飞羽类的美好形象。就这样,我日复一日地拿起照相机,无怨无悔地当起这些小生灵的“义务摄影师”。从今年初春至今,被我摄入镜头“捕捉”到的鸟儿不下二、三十种,鹪莺、乌鸫、紫啸鸫、绣眼鸟、太阳鸟、苦恶鸟、戴胜鸟、八哥鸟、牛背鹭、斑文鹛、灰斑鸠、金翅雀、白胸翡翠、燕耳翠鸟、黑领掠鸟、红嘴蓝鹊等等均被我“拿”下。 </p> <p>然而,在这段时间让我印象最深、出现频率最高、留下倩影最多者莫过于燕子这个小精灵,不管是寒气逼人的早春二月,还是烈日炎炎的三伏天,它们总是时不时在池塘上空飞翔着,有时三五成群,有时双双结伴,有时独自单飞,它那带着闪烁着蓝色光泽或绿色光泽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灵动的身姿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它们一会儿从远处箭一般的飞来,盘旋在高空中,一会儿又疾速俯冲下来,在池塘上飞行,时不时掠过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突然间,又纵身冲进水中,带着一团水花跃出水面,向远方飞去……它们就这样飞翔着,偶尔,飞倦了,落到池中的枯枝上或岸边的顽石边,那正好是我摄取它们倩影的最好时刻,三、五个月过去了,我为它们留下数百张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如今,酷夏已至,精明的小燕子也许找到了避暑胜地,渐渐不见踪影了。“秋去何所为,春来复相见”。但愿,明年春来早,阴霾已散尽。归燕展英姿,再把倩影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 撰文 :施文芳 </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0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