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28]陶静教学小古文《杨氏之子》(五下)

严仍江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70, 237, 187); 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6, 130, 24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名师长成和坚守的地方。六安市严仍江小语名师工作室引导成员立足课堂,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近期开展优质课交流、评比和展示活动。现将这些课推出与大家分享。</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杨氏之子</span></p><p>(统编版小语五下第21课第1课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陶静</p><p>&nbsp;</p><p>教师简介:</p><p>陶静,女,一级教师,本科学历。霍邱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曾获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九届霍邱县“教坛新星”称号。多次被评为“霍邱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多篇教学论文在市县论文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p><p><br></p><p>课时目标:</p><p>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p><p>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p><p>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p><p>教学重难点:</p><p>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p>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p><p>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教学过程:</p><p>&nbsp;</p><p>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p><p>(一)谈话导入。</p><p>1.出示第八单元单元页,明确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p><p>&nbsp;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p><p>3.理解课文题目。</p><p>(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p><p>(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p><p>(3)请用这种句式介绍自己或同桌。</p><p>(二)过渡: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p><p>【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p><p>&nbsp;</p><p>二、初步感知,读出韵味</p><p>(一)学生试读文言文。</p><p>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p><p>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p><p>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指导用“补全句子”“据义定音”的方法学习多音字。</p><p>(二)教师范读文言文。</p><p>1.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下面,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p><p>课件出示:</p><p>杨氏之子</p><p>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p><p>2.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p><p>3.怎么样,读文言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文言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p><p>4.那你们仔细听老师读第一句。(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p><p>5.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仔细听老师读。(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这一遍是不是读得更有古文的味道了呢?</p><p>6.教师小结: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p><p>(三)指名学生读进行朗读指导。</p><p>1.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p><p>2.指名学生读全文。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p><p>3.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p><p>【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抽出,并重点讲解,能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不遗余力地实现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p><p>&nbsp;</p><p>三、熟读课文,读懂课文</p><p>(一)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p><p>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p><p>(二)同桌用上述方法交流每句话的意思。</p><p>(三)组织学生逐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和停顿。</p><p>(四)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p><p>(五)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p><p>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全班有感情地诵读课文)</p><p>【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p><p>&nbsp;</p><p>四、指导书写</p><p>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和“禽”字。</p><p>(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学生互评)</p><p>&nbsp;</p><p>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p><p>(一)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搜集语言风趣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p><p>(二)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世说新语》中语言风趣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p><p>【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p><p>&nbsp;</p><p>板书设计:</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1 、杨氏之子</span></p><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机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聪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幽默</p><p>&nbsp;教学反思</p><p>1.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师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p><p>2.学习文言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会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课教学中加入了对“未闻”一词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诠释。之后,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进行师生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为文言文的学习更添一缕韵致,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p><p>3.习得这篇古文便是本课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很有必要。</p>

文言文

学生

课文

教学

古文

学习

杨氏

教师

之子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