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嘉兴知道高家湾的人并不多,即使知道也可能是老一辈的嘉兴人了。高家湾它只是一条小街坊,路不长,短短几百米,在当时就不起眼,但嘉兴人十有八九都走过,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它位于南湖桥至盐仓桥之间,现在已成为大名鼎鼎的南湖路一段。</h3> <h3> 上图照片中3位警察从左到右余阿林、莫文珍、俞金富。背景就是111医院的花坛、病区。</h3> <h3> 从我懂事开始起,海(武)警医院叫解放军111野战医院,现在的大门位置还是垛围墙,围墙外零乱地住着几户人家,其中有户好像叫“嘉英”兄妹的家,比我们大几岁。大约在70年代初期,为了方便就医,才把大门移至现在的地方,因为当初大门朝北,要跨过平湖塘上一座桥,与大庆路(甪里街,文革期间称呼)相连。“嘉英”家也拆迁了,不知搬那里去了,那时医院门口有解放军站岗,有点神秘感。</h3> <h3> 而医院的对面,就是高家湾1号,它是南湖街道办事处与派出所办公场所,二层房屋建筑沿着平湖塘至南湖边而建。办事处大门进来都是树林,门口有块高墙,经常张贴些诸如通知公告之类的。小时候因为好奇,常去看派出所张贴的判决书,逢年过节有红钩的特别多。70年代末,恢复高考那阵,大红纸张贴许多街道高考初选名单,其中有我的老师杨志强和陈家芳姐姐,看的人很多,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初选的作文题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此使我牢牢记住了这个富有哲理的成语。而派出所的楼梯下,常关些小偷小摸之类的违法分子。当时的所长姓俞,我的同桌俞金妹的爸爸,我们见到这个警察叔叔有点敬畏,蒋光明局长当时是片警,大家都叫他小蒋,还有个姓莫的女警察,阿林等,八一耐火厂的建丰被抽调到派出所做工纠队员,也就是后来秀州区人大的胡主任。</h3> <h3> 街道办事处南面,马路边一排围墙内,有几幢排列整齐的平房,那是嘉兴市卫生系统的职工宿舍楼,我的初中恩师,王釆和先生一家就住在那,还有高峰姐妹、胡乃亮等,院内有许多桃花树。花开时,我们常去抓蜜蜂,吃蜂蜜。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凌翔,当时寄宿在姑姑家,我常去玩耍,可惜凌同学2年级后就转学了,直到现在,南湖小学每次同学会,都期盼他的出现,据说是随父母去了湖州,大家甚是想念他,不知这辈子能否相聚?</h3> <h3> 上图照片背景就是高家湾第三医院职工宿舍。</h3> <h3> 依着宿舍南面的是嘉兴市第三医院,院内房子、庭院成为一体,整洁,六十年代我就出生在这里,有时我常与朋友们开玩笑说,我是正儿八经的生在南湖边,喝着南湖水长大的人。后来在毛主席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嘉兴第三医院改为嘉兴市血吸虫病防治医院,专门收治血吸虫病人,里面都住着些皮包骨头,瘦的脱形、挺着大肚子的农民兄弟,血吸虫病人患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以前江南水乡,有种钉螺,里面寄生着叫血吸虫的虫子,到了人的脾肝内,是致命的伤害,每年死了不少人,造成家破人亡,甚至毁灭整个村庄。我的大舅就死于血吸虫病,我的父亲也是因这个病的后遗症而去逝。我记得,当时有部电影《枯木逢春》就描述我们这一带悲伤的故事。</h3> <h3> 沿着马路再往南就是湖滨商店和饭店,我家的对门邻居老汪外公,安徽人,就是这个饭店的大厨。饭店还兼做早点,大饼油条、牛舌头、麻球、油反酥等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的还是“牛舌头”,上面有糖,甜甜的,那个年代,资源真的匮乏。做糕点是我同学的父亲,戴眼镜的孟师傅。而商店其实是个小百货公司,日用品,油盐酱醋、文化用品之类,那时有零花钱,我就去买些小人书看。店里有个漂亮的回族姑娘商业员,我记得姓马。那时的营业员很吃香,大部分商品要凭票才能获得。</h3> <h3> 就在“湖滨商店”旁边,有个日本人建造的大碉堡,绢纺厂驾驶员詹喜永家就座落在碉堡后,门口篱笆,把碉堡围进院内。这一切仿佛在说,这里曾经是战略要地,扼守住盐仓河、南湖以及盐仓街进城的水陆交通要道,可以拒敌于城外。1959年为了使翻身得解放的劳苦大众,方便瞻仰革命红船,建立纪念馆,据说拆迁了6-7户居民,建造有牌坊以及其他建筑的新南湖渡口,并重修了盐仓桥。</h3> <h3> 上图照片为拆迁前的绢纺新村路口,右边的牌楼建筑就是绢纺服务公司饭店,建筑的位置就是雪根家老屋。</h3> <h3> 而高家湾街的东边,除了靠近“南湖桥”边的111医院(现海警医院)外,零散有几户人家。“湖滨商店”对面通往绢纺新村的小路为界,北面自留地里种些毛豆、番薯之类的,小时候我们常常去捉蟋蟀,有排座北朝南的平方,住着两户人家,门口有题大槐树,其中有户人家叫卢雪根的。80年代,这里造了二层楼的绢纺厂劳动服务公司。小路的南边,种些桃树之类树木,形成小树林,也是在80年代左右,曾经建造过儿童公园。</h3> <h3> 1990年,嘉兴市开展“我为南湖争光辉”活动,全市320万市民踊跃捐款,建造党微形壮的新“南湖革命纪念馆”,选址就在高家湾沿南湖段,血防院拆除被合并到市立其它医院,而湖滨商店及其民居和街道派出所也随拆迁搬离,碉堡随着炸药爆炸而消失。变成了如今的纪念馆与“春园”。据说南湖路也将随着新的湖滨风景区的建设,重现“嘉绢印象”与“南湖书院”之中,高家湾将永远消逝在岁月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