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致敬!临朐张氏家族五英烈!

通衢 玉奎

<p>  重温英烈家节,缅怀抗战岁月。</p> <p><br></p><p> 临朐是个革命老区,冶源街道赤良峪村是个烈士村,全县共有烈士1481位,该村就有15位。在抗战期间,张氏家族的青年,带头参军,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岀了宝贵的生命,有5位批准为革命烈士,张氏家族被誉为“英烈门第”。</p> <p>  张维信烈士,1917年12月出生,小学四年级肄业,1938年12月,积极响应全民抗日救国的号召,发起动员并联络本村数名热血同龄青年一起结伴同行,参加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转战鲁中地区,先后参加过无数次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不怕牺牲,以敢打敢拼的胆略和气魄,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屡立战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p><p>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他所在八路军部队编为山东军区第三师。同年12月,其所在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整建制开赴东北地区的辽东战场,转战千里,挺进至辽宁辽阳、鞍山地区,1946年初,在本溪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三纵队第七师,纵横于辽东、辽南、辽西地区,与国民党军队连续作战。本溪保卫战后,奉命增援四平。四平撤退后退守通化,与辽宁军区合并,先后参加了辽阳、本溪地区作战、四保临江作战等战役战斗。他所在的第三纵队被称为“旋风部队”,国民党军司令官卫立煌说这支部队“动作之快,如同旋风般”。令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头疼”。</p> <p>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他接连参加了四平的解放战、保卫战、攻坚战和最后的收复战。历时两年的四战四平胜利后,他作战勇猛,能攻能守,冲锋陷阵,阻击顽强,被提升为机枪营副营长。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后,他又参加了首克义县,主攻锦州,会战疗西,解放沈阳等辽沈战役。在取得锦州战役和黑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后,他又奉命增援在辽阳的东北军区辽南独立二师,旨在早日解放被国民党盘踞的辽阳。10月29日,他率领全营战友日夜兼程,挥师东进,抢渡辽河、浑河、太子河,一天行军100多里,向辽阳方向急奔,于次日拂晓就赶了辽阳城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三路纵队向城内进攻。</p><p><br></p> <p>  辽阳是沈阳的南门户,有“铁打的辽阳”之称。当时,盘踞在辽阳的国民党军第一旅两个团,分别驻扎在火车战、城内和南门一带防守,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国民党守军官兵如惊弓之鸟,大部分闻风南逃,逃窜去往鞍山方向,已无力抵抗。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从北门猛烈攻城。攻到辽阳火车站时,却遭遇驻守的国民党军一股顽敌残寇。他率领机枪营迅速占领一阵地,向敌方喊话劝降,但敌方仍负隅顽抗,却不投降,而后双方展开了猛烈的交火,战斗持续在激烈进行中,情急之下,他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冒着枪林弹雨连续两次将要冲出掩体,指挥并带头誓与敌人决一死战时,被其警卫员立即拖拽住而强行制止,还当警卫员惊魂未定之时,他又奋不顾身挣脱警卫员的阻拦,第三次探起身刚要冲出,他这猝不及防的动作,被残敌早已发现了目标,并做好了对他瞄准射击准备,他刚一露头,敌军就用机枪对准他进行了一阵疯狂的扫射,他不幸身中数弹,当场壮烈殉国,时年31岁。</p> <p>  10月30日下午6时,辽阳战斗胜利结束。11月2日,辽沈战役全面告捷。可他没能享受到这胜利的喜悦和果实,却为这胜利、为国家、为人民而英勇捐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一生。</p><p>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 建国后,人民政府将张维信迁葬于临朐县革命烈士陵园。</p> <p>  张维顺烈士,1920年生人,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1年12月,在沂南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被日军的炮弹炸伤右腿,伤势严重,壮烈牺牲于沂南县大庄镇西桃花村。2016年遗骸从牺牲地迁葬于朐山革命烈士陵园。</p> <p>  张维吉烈士,1922年生人,1939年参加革命,战士,1942年在临沂北小河埠战斗中牺牲,年仅20岁。</p><p> 张玉庆烈士,1919年生人,1938年参加革命,战士,1942年在临沂战斗中壮烈牺牲 。</p><p> 张玉礼烈士,1919年生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战士,1942年在鲁中战场反击日本侵略者大埠山战斗中牺牲。</p><p> 张维法,1911年生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因在战场致残,退伍回乡疗养,终生享受国家三级残疾军人待遇。</p> <p>  张氏儿郎,血洒疆场;</p><p> 为国舍命,日月同光。</p> <p>  在“八一”建军节93周年到来之际,张氏宗亲共同回顾了5烈士的英雄事迹,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英雄气概,牢记历史,踏实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