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妈妈、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呀?为什么我们总是见不到他?”陈超然的孩子经常这样问妈妈。他们的爸爸陈超然到底去了哪呢?在林间小路上,在田间地头中,在困难群众的身边.....</p><p><br></p><p> 自从陈超然成为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后,他就吃住在村里,偶尔回家也是早出晚归。早上六七点钟离家时孩子还在熟睡中,倘若晚上加班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觉了,于是给孩子造成了“总是见不到爸爸”的印象。</p> <p> 陈超然,男,1988年1月生,中共党员。200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大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干部。2017年10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带着对农村工作的热爱,带着精准扶贫的责任,他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奔赴脱贫攻坚战场的第一线,先是在新城镇分水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20年4月又被组织委派到池江镇长江村担任第一书记。</p><p><br></p><p> 三年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殚尽竭虑,不断拓宽脱贫之路,帮助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康庄大道,用奉献和担当书写了第一书记的青春之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每一个困难家庭都有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r></p> <p>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困难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原因。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就必须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p><p><br></p><p> 在农村,劳动力白天都要务工务农或小卖小贩,只有中午和晚上才有时间在家。一些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除了逢年过节,平常都在外地,要见上他们一面都很难。在晚上到各生产小组召开座谈会,了解各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陈超然充分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走门串户,挨家走访,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到生产经营、孩子教育,嘘寒问暖,访贫问需,详细掌握第一手材料。特别是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期间,陈超然牢牢抓住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过节的好机会,积极开展上户工作,了解他们在外务工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正因为如此,陈超然经常早出晚归,担任驻村工作员以后的节假日,陈超然除了传统节假日偶尔在家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困难群众家中奔走。</p><p><br></p><p>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后,陈超然从各家各户的致贫原因出发,根据县里的扶贫政策结合贫困户已有的产业,举实例、谈前景、送观念、增信心,努力激发贫困群众志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源动力。同时,为了培育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根据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细心的了解他们的技术特长,量身定制,鼓励他们去报名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既畅通贫困群众了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渠道,又帮助他们掌握法律法规和科学种养技术。</p><p><br></p><p> 摸家底、增信心、寻出路、送技术,是陈超然精准扶贫的四步工作法。如今,新城镇分水坳村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家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在校学生、什么原因致贫、哪块地在哪里、发展了哪些产业、年收入有多少、哪些贫困群众患什么病等等基础性问题,陈超然烂熟于心。</p> <p> 分水坳村贫困户赖小艳家,户主赖小艳患脑梗,妻子患癌症,这不仅花光了家里的一点积蓄,欠下了不少债务,还让他们丧失了劳动力。大女儿因要照顾父亲起居,在家待业。儿子虽在外务工,但因不懂技术,收入不高,每月除了自己的生活开支则所剩无几。这样的家境,让赖小艳一家对脱贫致富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陈超然了解这一情况后,几番上户、几番动员,支持赖小艳的妻子在家办起了鸡鸭养殖场,并联系了附近的养殖专业户随时到赖小艳家进行技术指导,发动了帮扶干部、帮扶单位帮其解决销售问题。同时,陈超然又把赖小艳的女儿赖敏圆介绍到附近新城镇赤石小学当代课教师。这样,既能照顾到家中的父母,又能帮助父母参与养殖,还能增加家庭收入。2019年全家总收入突破两万元,赖小艳一家也和大伙一样迈上了奔小康的康庄大道。</p><p><br></p><p> 在各级党政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陈超然等扶贫干部的辛勤努力,2019年,分水坳的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p><p><br></p><p> 看到家境的明显变化,看到一家人笑容,身患脑梗的赖小艳每次见到陈超然都直竖大拇指—— 一切尽在不言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困难群众的每一件事都是心中的牵挂</b></p><p><br></p> <p> 扶贫无小事,事事连着群众利益,事事都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事事都能体现共产党人的担当和责任。</p><p><br></p><p> 每当寒冬来临,陈超然首先想到的是分水坳村困难群众过冬衣物,他除了把家里一些暂时不用穿的衣物捐献给困难群众外,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动同事和亲朋好友捐衣捐物,并自当搬运工及时把爱心捐赠的衣物困难群众手中。</p> <p> 去年九月,陈超然得知分水坳村贫困户袁某的两个孩子没有按照返校上学,他心急如焚,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连夜和学校老师赶到袁某家中了解情况,原来两个孩子因厌学而私自出走。对此,家长也很着急,但他们却不知道孩子们的确切去处。为了尽快找到孩子,陈超然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兵分三路,到车站、派出所查询购票记录,到工业园查询用工名单,到同学家中走访孩子们的同学,终于在某企业找到了两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又是一番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开导,两个孩子终于回到了家中,回到了课堂。</p> <p> 有一次陈超然在上户动员空心房拆除工作,发现有一位老奶奶竟然住在村小组的破旧祠堂里。进去一看,眼前是简易的床铺,杂乱无章的场景,悲伤的老人,让人心酸,让人气愤。据他了解,原来老奶奶因为生活习惯问题与儿媳闹矛盾,一耍性子就卷起铺盖搬到祠堂里住。对老奶奶进行了一番劝解之后,陈超然又找到老奶奶的儿子和儿媳,但并没有直接训斥他们,而是一边喝茶拉家常一边给他们宣讲爱老敬老典故。一开始儿子夫妻俩还不以为然,但经过多次不厌其烦的讲解后。夫妻俩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当,把老人接回了家中。</p> <p>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大地,小区和村庄都实行封闭管理,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看着即将过季的农产品,农民着急发愁,特别是那些以种植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贫困户,更是一筹莫展。通过调查,陈超然发现在农民卖菜难的同时,城镇居民买菜也非常困难。于是他发动所有帮扶干部利用微信群发布农产品供销信息,并根据群友预订信息,将采摘好蔬菜等农产品送到小区门口。这种举措,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也给城镇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深受群众欢迎。陈超然也被誉为“蔬菜公司小递哥”。</p><p><br></p><p>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工作无小事,只要涉及贫困群众的事,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家长礼短,他都装在心里,竭尽所能去解决。如今,陈超然已经调离了分水坳村,但他依然牵挂着那里每个困难群众,经常还是会抽空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每一个岗位都是守住初心的“试金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年4月,根据工作需要,陈超然又突然被组织委派到池江镇长江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关键时候接任第一书记,无异于临阵换将,而陈超然自己又是从一般的扶贫干部岗位调整到第一书记的岗位。更大的阵地,更重要的岗位,让陈超然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p><p> 每一个岗位都是守住初心的“试金石”。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脱贫攻坚的总要求,陈超然开始了新的征程。</p><p><br></p><p> 接任长江村第一书记前,身边的人们都对他说:“没在长江村开展过工作的人,很难理解在这里推动脱贫攻坚的难度。” 的确,到达长江村开展工作后,在扶贫这条路上走了三年的陈超然,真切感受到了这一点。长江村是池江镇“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1170户4101人,全村共有贫困户186户,686人,是大余县贫困户最多的村,脱贫攻坚难度不言而喻。但正是这样的环镜,反而燃起了陈超然攻坚克难的斗志,更坚定了他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p><p><br></p><p> 回想起刚到长江村开展工作时,陈超然不禁感慨到,“那段时间真的不太适应,村里情况不熟,远离亲人,住宿饮食也不习惯,心里一下子就对驻村工作没了底。“可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落实、将工作干好!” 这是陈超然初到长江村时说过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p><br></p><p> 对照标杆找差距,这是陈超然到长江村接任第一书记后的第一步。刚到村子的20多天里,陈超然白天与驻村工作队一道了解这些年来长江村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提升扶贫工作水平的突破口。夜幕降临他就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全村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认真耐心的向各家各户介绍自己,细心的了解各户致贫原因并给他们宣讲脱贫政策,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鼓励他们大力发展产业。 </p><p><br></p><p> 通过走访,陈超然发现,近年来长江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村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在2020年之前脱了贫。即使如此,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那就是种植产业。长江村土地肥沃,十分适宜种植水稻、花生、甘蔗、蔬菜等农作物。今年政府又加大了对种养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仅提高了补助标准,而且还免费提供了种子。于是陈超然在做好就业推介,尽量安排有就业意向到企业就业的同时,通过召开帮扶干部会议、村民座谈会、上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新的扶贫政策,动员村民把荒废或半荒废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重新恢复双季和三季种植,大力发展种植产业。竹斗棚村小组邱文海家2019年产业补助只有1080元,而今年上半年产业补助就提高到3545元,并在邻村租赁了3.35亩耕地种植花生和蔬菜。</p><p><br></p><p>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人员,陈超然这些年来一直坚守“驻村”,抛开了妻子的埋怨、亲人的牵挂,远离父母、妻子和孩子,扎根农村,服务农村。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走访入户、宣讲培训,调查摸底,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事业中。钻业务、解民忧、帮民富。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付出着、也收获着。如今,陈超然依旧忙碌:哪户人家生病住院了,哪户人家住房漏水了,哪户人家失业了都是他的心头大事。正是有千千万万个陈超然这样的扶贫工作者,我们才能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才能迈向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全面脱贫、不落一人的豪言壮语!</p> <p> 雄关慢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只属于过去,他深知在扶贫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他将秉持把好事做好,把事实做细的认真精神,带领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为提高贫困人民的幸福而贡献自己的力量。</p><p><br></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工作中,陈超然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努力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等卷子书写好了,他也可以骄傲地告诉他的孩子们,他们的爸爸终于可以回家啦!</p> <p><br></p><p><br></p><p>文:谭传龙</p><p>图:陈超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