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三)革命摇篮井岗山

勾传才

<p>  军旅歌曲非常多,有一首歌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人民军队忠于党》。歌词:</p><p>雄伟的井岗山,八一军旗红,</p><p>开天辟地第一回,</p><p>人民有了子弟兵。</p><p>从无到有靠谁人,</p><p>伟大的共产党,</p><p>伟大的毛泽东,伟大的毛泽东!</p><p>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p><p>突破重围去抗日,</p><p>高举红旗上延安,</p><p>转危为安靠谁人,</p><p>伟大的共产党,</p><p>伟大的毛泽东,伟大的毛泽东!</p><p>抗战八年整,打败侵略者,</p><p>解放战争得胜利,</p><p>建立人民新中国,</p><p>成长壮大靠谁人,</p><p>伟大的共产党,</p><p>伟大的毛泽东,伟大的毛泽东!</p><p>万里长江水,奔腾向海洋,</p><p>保卫祖国作栋梁,</p><p>人民军队忠于党,</p><p>共产主义定胜利,</p><p>伟大的共产党,</p><p>伟大的毛泽东,伟大的毛泽东!</p><p>这首歌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听这首歌,特别是每当军乐团演奏,出现解放军列队的画面,让我激动的一定要参加解放军。愿望实现了,在军营的队列里,和战友们齐唱“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p> <p>  井岗山,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人民解放军成长的摇篮。毛泽东亲自创建的井岗山根据地,是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罢工起义夺取政权,转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是走向了附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p><p> 一,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岗。</p><p> 井岗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岗,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石础较好。这里远离大城市,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一处地理条件非常好的根据地。</p><p> 井岗山这块红色的土地,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其中有两位草命烈士功不可没,这就是井岗山地区农民自卫軍领袖袁文才和王佐。</p><p> </p> <p>  二,改编袁王部队,扎根井岗山。</p><p> 袁文才和王佐分别领导了两支劫富济贫的绿林式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十多人,六十多支枪。1926年9月袁文才在中共宁岗县支部领导下,举行宁岗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担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率领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7日根据党的指示,袁文才会同王佐等率领农民自卫军,进攻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并保护中共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刘珍,贺子珍等撤回到宁岗茅坪一带,与国民党追剿的一个团的部队打游击。守住了井岗山这块革命的堡垒。</p><p>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后向井岗山进军,在进驻宁冈茅坪后,会见了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在宁岗大仓村会见袁文才,何袁文才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形式和革命发展的前途。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为劳苦大众掌握好枪杆子。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并慷慨地回赠1000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第二天,袁文才带领部队和当地群众欢迎毛泽东和秋收起义的部队进驻茅坪。并筹集一万斤粮食和布匹送给毛泽东。并帮助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立医院安置伤员。袁文才还上山说服和联络王佐的队伍一起接受整编,参与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p> <p>  通过了解和交往,袁文才和王佐对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产生了信任。于19281月底这两支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担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这支部队成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的重要力量,他们参加了保卫井岗山的新城,龙源口,黄洋界,坳头陇等战斗。1930年2月23日在湖南省委执行错误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下,遭到诬陷被杀害。全国解放后,袁文才和王佐的历史冤案平反照雪,恢复名誉,追认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儿子袁耀烈和王佐的儿子王寿生一起被中央邀请参加了开国大典。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岗山时,特地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和王佐之妻兰喜莲接到井岗山宾馆,亲切地称她“袁文嫂子”,向她们表示慰问并一起照像。</p> <p>  三,根据地的初期建设。</p><p> 1,到达井岗山地区后,首先开展周边党组织的建立和恢复。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党组织遭到破坏,被打散了。毛泽东采取军队党组织帮助地方的办法,把坚持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农会干部召集起来,重新组织起来。到1928年2月湘赣边界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委组织恢复建立,酃县特别区委,莲花特别支部,各县的区乡两级大都建立起党组织。</p><p>2,培养发展新党员。部队到达酃县水口村后,10月15日,毛泽东在叶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各连党代表都来参加。会场挂着一块写着“CCP”的红布,他详细地解释了入党誓词,然后带领六名新党员举起右手宣读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务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随后,各连队党支部建立,开展了发展新党员工作,使党员数量逐渐增多,各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3,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1927年12月毛泽东在宁冈县总结战斗经验时,为红军规定了这三项任务。1927年10月毛泽东就军队与群众的关系,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六项注意:1,上门板,2,捆铺草,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借东西要还,6,损坏东西要赔。</p><p> 4,反围剿保卫根据地。万安起义和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茶陵和遂川县城,使国民党江西当局受到震惊,发动了对井岗山根据地第一次“进剿”。1928年初赣军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以一个团和一个营进攻万安,又以一个营进占宁岗东部的新城,那是宁岗县城,也是井岗山北出的大门。毛泽东在遂川时总结工农革命军和万安农军的经验,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作战原则。当得知赣军一个营进驻宁岗新城后,便在2月4日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从遂川赶回井岗山。经过准备2月18日,利用晨雾发动袭击,攻占宁岗县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和县靖卫团,俘虏近三百人,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进剿”。</p><p> 工农革命军在井岗山第一次歼灭战,俘虏这么多国民党正规军,在押送俘虏途中,出现了打骂俘虏,搜俘虏腰包等行为。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立刻提出优待俘虏政策。他向广大指战员说明,国民党军队中许多士兵是被作为壮丁抓来的穷人,不应该打骂他们。进行说服,教育他们反戈一击。而且做为一条纪律明确宣布:工农革命军不杀,不打,不骂俘虏,不搜俘虏腰包,伤病给予治疗,留者欢迎做革命军战士,去者发放路费。</p><p>可以说,毛泽东的优待俘虏政策,成为了中国革命军队兵源补充,队伍壮大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共产党的军队与国民党和其他部队本质上的重要区别。</p> <p>  </p> <p>  四,井岗山会师。</p><p>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岗,半年时间,由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p><p> 1928年4月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到达井岗山。4月24日前后,毛泽东率第一团返回宁岗砻市,同先两天到达砻市的朱德,陈毅部队会合。这时,朱德四十二岁,毛泽东三十四岁,从此开始了他们终生不分离的密切合作战斗生涯。毛泽东见到朱德时说:“这次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竟没有整倒你们!”朱德说:“我们转移的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接着,在龙江书院举行两部营以上干部会,确定将两部合并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共辖六个团。南昌起义军组成二十八团;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二十九团;湘南郴州,耒阳等县农民军组成第三十团,三十三团;湘赣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第三十一团;由袁文才王佐农民军组成第三十二团。兵力达到了六千多人。到六月时,按照中共中央规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在红四军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第四军军委,毛泽东当选军委书记。</p><p> 朱毛红军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他们的汇合,壮大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使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的火种保存了下来,真正的出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新局面。</p> <p>  五,保卫井岗山,壮大根据地。</p><p> 朱毛红军会师井岗山时,湘军第八军第一师占领了茶陵,酃县,赣军第二十七师占领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并开始向井山冈提据地发动第二次“进剿”。毛泽东主持召开第四军党委会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集中力量击破战斗力较弱的赣军。</p><p> 4月底,朱德和王尔琢率领主力在遂川五斗江击溃赣军一个团,乘胜追击,又在永新城附近击溃赣景另一个团的一个营,一举攻占永新县城,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进剿”。</p><p> 5月中旬赣军五个团在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率领下,再占永新县,并向宁岗进攻。朱德,王尔琢率领红军主力,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在草市坳全歼赣军第七十九团。乘胜奔袭,在当天正午再次收复永新城。杨如轩受伤逃回吉安。这次缴获迫击炮七门,山炮二门,光洋二十余担。</p><p> 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加大了“进剿”规模,赣军改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部为主力,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以五个团占领永新,湘军吳尚部也出动三个团向酃县,茶陵逼近,配合赣军的进攻。红四军以小部钳制湘军,集中主力打击赣军。在朱德,陈毅和王尔琢分别率领下,6月23日红军在新,老七溪岭和龙源口歼灭赣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千余支,三占永新城,击破了敌人第四次“进剿”。朱毛红军会师后,胜仗一个接着一个,极大的鼓舞了湘赣边界工农群众的革命斗志,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军队和地方苏维埃政权建设都有很大发展,以分田分地为中心的土地改革在边界范围全面展开。</p> <p>  六,“平江起义”,彭德怀上井岗。</p><p> 井冈山斗争开展的如火如荼,如星星之火在湘赣两省引起燎原之势。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的国民党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在湘赣特委的指导下,在平江发动起义成功。组建了工农红军第五军。下辖三个团,约2500人。并在平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农会。湖南军阀非常震惊,立邵纠集六个团的兵力向平江围剿。彭德怀带领起义部队激战三日后,撤出平江,转战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0月,部队减员较大,与边界各县游击队合编为三个纵队,近1000人。黄公略率领第2纵队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彭德怀,腾代远率第1,3纵队700多人向南突围,奔向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合,于12月到达井冈山,12月11日在宁岗新城举行庆祝红四晕,红五军会师大会。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对外仍然称红五军)两军会师加强了井冈山武装斗争力量,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p> <p>  七,革命实践,使毛泽东找到了井冈山道路。</p><p> 有人说:那么多根据地,为什么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毛泽东选择井冈山根据地,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中所做的选择,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晶。</p><p> 毛泽东在1928年10月11月先后写成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便是这种总结和概括的集中表现。毛主席说:“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附合了这些条件。</p><p>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首先争取了袁文才部队,设置了红军医院和留守处,安置了伤病员,然后到周边各县,一边打土豪筹给养,一边发动群众调查研究,选择更适合割据的地方。毛主席在《井岗山的斗争》中“割据地区问题”一段中说:“广东北部沿湖南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都属罗霄山脉区域。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山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重温毛主席的这段话,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调查研究和革命实践是前进道路上胜利的基础和必然。</p> <p>  八,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p><p>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立了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那就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p><p>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p><p>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手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中国共产党的工农红军刚刚诞生,敌人很强大,草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p><p>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p><p> </p> <p>感谢中国共产党党史网和图片资料。2020年7月22日编辑于秦皇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