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韶山

英、辉、静

之一、毛泽东的家乡韶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主席的铜像,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80米处,像区占地5200平米。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暑假期间带孩子去湖南长沙旅游,第一站就去了毛主席的家乡。我们先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高高的铜像再现了领袖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带孩子们给毛爷爷献了鲜花、三鞠躬,绕铜像走一周,让孩子记住人民领袖毛主席的恩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毛主席的故居,我默默地吟诵起毛主席第一次回韶山所作的那首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span>[jǐ]<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又回到了韶山,回到了我们中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次踏上韶山红色之旅,教会孩子唱《东方红》歌曲,让孩子们记住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重温那段伟大的历史片段,学习红军长征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和热爱人民的博大情怀,深刻体会韶山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形成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观看了大型的三维演出,让孩子们明白,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艰苦的岁月里领导全国人民,筚路蓝缕苦奋斗,千万儿女同戮[lù]力,睡狮雄起耀神州,风雨兼程、浴血奋战、沧海桑田,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后要饮水思源,永远不忘毛爷爷的恩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62, 62, 62);">  毛主席的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属于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19年,毛泽东(右一)同父亲毛顺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旧中国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农民,又是一个意志坚强、精明能干的严父。他的身上不仅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克勤克俭、刻苦耐劳等优秀品格,而且突出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无疑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平凡而典型的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字顺生,生于1870年10月15日,逝世于1920年1月23日;母亲文素勤(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毛泽民代毛泽东填写的《履历表》,其真名是文素勤,而非此前所称的“文其美”、“文七妹”),生于1867年2月12日,逝世于1919年10月5日。他们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德,这些优秀品德,对早年毛泽东性格与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很爱母亲。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一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他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住在蔡和森家,“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纾廑念。”毛</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泽</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和两个弟弟还搀扶着老母亲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这是文氏的第一次照相,也是最后一次照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1867年,她出生在距离韶山冲20多里的湘乡县唐家坨一个贫农家庭。18岁的时候,文七妹嫁给了韶山冲贫苦农民毛顺生为妻。1893年,她生下了毛泽东,后又生了毛泽民、毛泽覃,还收养了一个女儿毛泽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对母亲,毛泽东充满了感情。母亲去世不久,他写信给同学邹蕴真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自己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30年代他对斯诺说:“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也可怜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19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忙于“驱张运动”时,得到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他匆忙赶回韶山时,母亲已经入棺两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几天,对着暗淡的灯光,毛泽东一直守在灵前,并含泪写了一篇情深义长的《祭母文》,追念自己的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在父母照片前凝望,伫立了好长时间。次日凌晨,他默默地爬上故居对面一座叫楠竹坨的小岗,去瞻仰父母的坟墓。随行人员毫无准备,只得赶紧折来一束松柏交给毛泽东献上。毛泽东向合葬墓深深地鞠了一躬,随后又伫立良久。回到住所,他仍深深地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带孩子们参观了“国魂”遗物馆,那些珍贵的遗物叙说着伟人平凡中的非凡;那简单的食谱、那公私分明的收支账单、那缝着密密麻麻补丁的睡衣、那闪现着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家书、那摆满书架摊了半床的书籍、那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场景……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崇敬之情令人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主席回到韶山后与乡亲们合影留念,并写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span>[jǐ]<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span></p> 之二、毛泽东派岸英回韶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杨开慧这位出身湖南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也是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伴侣,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牺牲之壮烈更为人们传颂。以党龄而论,她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0年10月,由于汉奸的出卖,杨开慧不幸被捕,跟着她一起的三个孩子也随之被关入了监狱。在敌人对杨开慧数次严刑逼供仍旧未果后,1930年11月,杨开慧英勇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9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主席思念韶山的父老乡亲,想念杨开慧。就派儿子毛岸英回家乡看望乡亲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岸英来到了自己的家,听乡亲们讲解父亲毛泽东的革命历程足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岸英看望的 这位老人是当年毛主席的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带着父亲毛泽东的嘱托,毛岸英挨家去看望韶山的所有老人,向老人鞠躬行礼,把自己带的钱都给了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家乡的菜,美味佳肴。</span></p> 之三、让孩子们永远记住毛爷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毛爷爷的家乡,让孩子们记住和懂得,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毛泽东以其万丈豪情,记录了伟大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创作了大量诗词,字里行间,洋溢着他的雄才大略。他用古诗词的隽【</span>juàn】<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永,记录下人间正道的沧桑;他用从头越的豪迈,赋予笔下气吞山河的豁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给孩子们说毛爷爷十八首诗词名字《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诗词里的党史 定格了一个个铭刻于心的历史画面。让孩子们以后多学习、多领悟毛爷爷的雄才大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让孩子记住毛爷爷的革命的历程,在毛主席的家乡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茂林修竹、岸树池塘把故居映衬得恬静自然。在毛主席故居附近的竹林里拍下来美照做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辉•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更新于2021年7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