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蓬勃工作坊〕初中物理公开课——大气压强

木槿

<p>  疫情结束后,工作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贾碧洛老师在初二上了一节公开课,工作坊成员贺蓬勃老师、吕康社老师参与听课并进行了指导。</p> <p>  这是一节大气压强的新授课,贾碧洛老师用“纸杯托水”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存在,并得到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的结论。用简单的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这节课的主题。</p> <p>  之后通过播放易拉罐被压瘪的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初步体会大气压的威力。</p> <p>  紧接着,教师用“吸盘对接”实验引出“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威力之大。这里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在视频的选择上,教师选择了一个更有意思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是用马拉,现在改用汽车拉,再改用火车来拉,层层递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评课中,吕康社老师也指出这个视频选择的很好。</p> <p>  课堂中,教师还设计了很多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比如在讲用注射器法估测大气压值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让学生上台亲自感受大气压对注射器的作用。</p> <p>  再比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受力面积到底是哪部分?如何测受力面积?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教学效果才能越好,这一点也得到了贺蓬勃老师的肯定。</p> <p>  课后,贺蓬勃老师与吕康社老师都对这节课进行了细致又中肯的评价,也给了很多很好的建议。</p> <p>  其中贺蓬勃老师指出,教学整体设计完整,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评估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几点做的比较好。但是在这节课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托里拆利实验”,讲的有些快了,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大气压值,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p> <p>  吕康社老师指出,用覆杯实验引入,不够新颖,在引入上可以多思考,怎么样能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最后的学生分小组讨论环节用时太多,反而显得课堂重点不够突出,要学会更好的把握时间。</p> <p>  这次的活动,有利于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非常有意义。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是工作坊的核心任务之一,这项活动是我们常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们会继续将此类活动进行下去,以中年教师示范来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教学能力与水平,达到工作坊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p>

大气压

学生

工作坊

老师

实验

吕康社

蓬勃

小组讨论

课堂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