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斌溪村

如戈

<p>  2020年7月22日,大暑日、三伏天。我们五位老同学顶着炎炎烈日,慕名来到斌溪村,一睹颇具特色的新农村风采。</p><p> 在村支书余根钦、村主任余立建的热情引导下,我们先后游览了村口公园、文溪古民居、余氏宗祠、武溪文创园、月爿山庄园、斌溪水库电站等景观。斌溪村山青水秀的环境,焕然一新的村貌,着实令我们惊叹不己,更留下了深刻印象。</p><p> 斌溪村位于罗源与古田交界处,地理位置险要、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该村原名文武溪,后改斌溪。因为临文武溪流,依两岸青山,民居座落于沿溪两旁,左边为文,右边为武,隔溪相望。如今建成三条桥梁贯通两岸,形成“一条廊桥连今古,两溪流水分文武”的独特景观,素有“山襟罗古,水连福宁”之称。</p><p> 斌溪村近二千人口,全部姓余。五代时期,由古田县杉洋村余氏迁居罗源文武溪畔,繁衍生息,建村立业。纵观文武斌溪,是个风水宝地,物华籍天宝,地灵育人杰,余氏后裔在罗源历史上也是英才辈出,如罗源余府巷、余家塘让余深宰相至今留名罗邑。传承至今,文化底蕴深厚,该村硕士以上学历就有二十多名,其中博士后一名,各行各业都出翘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p><p><br></p><p><br></p> <p>千年耕读路,万载文武溪。</p> <p>斌溪村口的公园</p> <p>斌溪马齿道</p> <p>在村口公园合影</p> <p>摄影师对换后合影</p> <p>走一趟马齿道</p> <p>无惧烈日的暴晒,依然优雅的体验。</p> <p>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出舞台的猫步。</p> <p>村口公园面貌</p> <p>文武之溪,一张一驰。</p> <p>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p> <p>左边文溪</p> <p>文溪</p> <p>右边武溪</p> <p>老行长与村主任合影</p> <p>四位同学合影</p> <p>五位同学合影</p> <p>五同学与村主任合影</p> <p>老领导与村主任合影</p> <p>老余逢老余,多年老同事。</p> <p>老余与支部书记余根钦合影</p> <p>村支部书记余根钦介绍斌溪简况</p> <p>斌溪是有编撰村志的村,椐称全省只有四个村有编写村志。</p> <p>欢聚一堂,浏览村志,茗茶消暑。</p> <p>位于文溪古建筑群中的清朝嘉庆年间画师的画室,左边是宫廷画师象。</p> <p>古油坊</p> <p>古民居</p> <p>古民居</p> <p>古民居</p> <p>村主任余立建介绍明代房屋,明代建房是没有柱础(柱珠)的。因为明代房子的柱子要规避朱姓皇帝的谐音,所以没有设立柱础。</p><p><br></p> <p>房子柱子没有柱础</p> <p>摆拍</p> <p>余氏宗祠内部</p> <p>作家余秋雨工作室</p> <p>  文武溪村近二千人口,全部姓余。五代时期,福建古田杉洋余仁椿,就任永贞即现在的罗源县令,他在永贞任上辞官返乡创办学校。在杉洋创建了福建最早的学院之一——蓝田书院,杉洋余氏先祖积德积善,千年积淀,人才济济,整个家族遂有一元二相三尚书七十名进士的辉煌历史。余仁椿第七代孙余复就高中宋绍熙元年的状元。</p><p> 文武溪与杉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余仁椿的长子余仕璟,从小跟随父亲往来于古田杉洋与罗源之间,喜爱上罗源的山水,于是迁居罗源文武溪畔,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终成文武溪的今日规模。</p><p><br></p> <p>书院内部</p> <p>古有进士,今拥博士。</p> <p>富有哲理性的余氏祖训</p> <p>余氏宗祠大门</p> <p>余氏宗祠大门</p> <p>众猴过溪</p> <p>走文武之道</p> <p>斌溪河滩既是公园,又是滞洪区。</p> <p>村庄中的荷池,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点缀着殷红的荷花,给盛夏带来丝丝凉意。</p> <p>斌溪水库</p> <p>斌溪流域的水库和电站,是集防洪、蓄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p> <p>斌溪村里的月爿山庄园</p> <p>山庄大门</p> <p>山庄内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