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板岩镇的由来:清朝末年,天下大乱,辛亥革命,群雄并起。于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2月15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宣布灭亡。可是不久,天下又乱,混战连年,军阀割据,狼烟四起,弱肉强食,民不聊生。</p> <p class="ql-block"> 据“板岩寨”下一户姓孙的老人家说,当时为了保护个人安危及财产安全,百姓在“头人”的带领下,在当地建立起很多古寨,“板岩寨”就是其中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因建立在“板状岩石”上,故命名为“板岩寨”。1929年(民国18年)此地因“板岩寨”被命名为板岩村,1950年2月建立板岩乡人民政府,1997年4月撤乡并镇成立了板岩镇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 板岩镇地理位置及人口:位于山阳县西南部,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金钱河支流,马滩河中游,镇政府驻地庙台村,距县城37公里。据2017年人口普查近2.5万人,镇域面积约225平方千米,系山阳县面积第一大镇。</p> <p class="ql-block"> 板岩镇自然条件:地处鶻岭西段,郧岭以北,秦岭南麓,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峰打鼓山海拔1710米,最低点马滩河出境处(磨沟口)海拔480米。此地,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平均气温14.6℃,平均降水量709mm,无霜期达215~235天之间。</p> <p class="ql-block"> 板岩镇风土人情:当地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上图,是宴请宾客的场面,气氛很热烈,画面很美好。</p> <p class="ql-block"> 每当红白喜事,举办宴席,都会用“盘子顶碗”,即八盘八碗(共16件儿)款待四方来客。婚丧嫁娶之礼,与山阳其它各地大同小异。</p> <p class="ql-block"> 板岩镇自然资源:矿产以石灰石为主,分布于色漫公路沿线,主要集中在庙台、宁湾等村。</p> <p class="ql-block"> 传统物产有,核桃、柿子、油桐、龙须草等,魔芋种植全县前茅。中药材有,薯蓣、连翘、五味子、金银花、柴胡、杜仲等十余种。</p> <p> 板岩镇教育资源:截止2019年,此镇已彻底拥有三类公立学校,即板岩镇中心幼儿园、板岩镇中心小学、板岩镇中学及附属学校。</p> <p class="ql-block"> 板岩镇旅游:石庄子度假村(南沟)、云盖寺(北沟),这两处最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杨三洞(镇政府向南1公里处)、桃花洞(叶家沟)、白水河(镇政府向南1公里242国道旁)、青梁寨(镇政府向北5公里马滩河河畔)等。</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宣传板岩,勿忘根本。热爱家乡,人皆有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