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写随笔——享受教育,创造激情

涝坡镇中心小学 季慧

<p>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2020年7月22日,我们涝坡镇的小学老师又如约相聚云端,开启今天的新教育通识培训。</p> <p>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所有的师生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span></p><p> 其中,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就是“师生共写随笔”,指的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今天有幸聆听三位专家老师的精彩演讲:</p><p>01 龚锦辉 《总有一束光,专为你点亮》</p><p>02 唐朝霞 《专业写作,为了更好的抵达》</p><p>03 王敏 《暮省,心灵的歌唱》。</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是一首诗”,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教育,表达他的教育思想。那么阅读和写作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离开阅读谈写作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今天龚锦辉主任从“共读编写共同的语言密码”和“共写,记录精彩的生命轨迹”两个方面阐述共读与共写的关系。</p><p><br></p> <p>  “共读共写”是师生共读共写,更加注重的是教师专业引领下的共读共写,采取多种形式的共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是最佳的途径。</p> <p>  朱永新教授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最美好的东西就给最美丽的童年。”“为每一位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他最适合的书。”龚锦辉主任,以自己的海鸥班为例,讲解第一部分内容——共读,编写共同的语言密码,向我们深度剖析了阅读之于师生成长的重要性。</p> <p>  有目的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龚主任为孩子们设置个性化课程表、为学生提出“终极十问”激发阅读、为班级制定个人阅读计划、为学生上名著导读课,使学生明朗阅读思路……</p> <p>  青春是最美的岁月,书籍是最美妙的种子。引领学生共读一本书,就是在他们的青春年代播下一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p> <p>  新教育认为,写作是生命的表达,共同写作是共同生活的编织,生命感悟的共享,接下来龚主任为我们深度剖析“共写,记录精彩的生命轨迹”。</p> <p>  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是文化,开发生活宝库,寻找源头活水。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抛弃我们的课本,要深挖教材资源,实践语言建构,写微风俗,微人物,写微动物,写微场景,写微说明,写微情感……</p> <p>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p><p>只有坚持,才有奇迹。</p> <p>  作为教师的我们仅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要学会教育反思,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的攀升。接下来唐朝霞老师为我们讲解教师个人专业写作——“专业写作,为了更好的抵达”,唐老师结合自身二十年的写作经验,选取发表过的典型随笔、论文进行深度剖析,重点讲解“写什么”的问题。</p> <p>  师生共写随笔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于老师们来说,写随笔不但可以记录成长的足迹、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还能激发职业热情,体会到教育的光荣和幸福,从而促使自己主动地发展,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p><p> 教师的专业写作主要包括: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随笔五种,那作为教师我们该写什么呢?</p> <p>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心灵归属地:艺术、哲学、科学、生物……我的领地当属文字。生命是一盘散沙,有了与之合体精神追求,生命才有了质感。</p> <p>  写随笔是反省自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更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最后王敏校长为我们带来——《暮省,心灵的歌唱》。</p> <p>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写日记,不仅文笔更流畅,文字更漂亮了,关键是他们学会了磨炼意志,学会了自我检查,自我激励。学生的随笔中同样记录着成长的履迹,倾诉着心中的秘密。每一次提笔都是童趣的绽放,每一句话语都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轨迹。 </p> <p>我们在进步,我们在路上……</p><p>在学习的的过程中,我们涝坡镇的老师都在用心聆听,认真记录…相信在新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会携手同行,越走越远。</p> <p>  师生同写随笔,一起见证美好的明天!在教育的道路上,涝坡镇的老师们愿追随新教育的脚步,执子之手,与子同行。 </p>

教育

随笔

师生

共读

写作

写微

教师

阅读

共写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