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型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李文倩

期待许久,7月21日8:30,我们有幸以线上的形式参加了山东省数学教研大讲堂活动。 本次活动是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由济南市、威海市、临沂市教研团队各自出了一节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研究课,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div><br></div> 在于科长的主持下,上午的教研课开始啦! 首先进行的是威海市高新区大岚寺小学校长梁娟老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课。<div>梁娟老师教态亲切,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利用点子图,直观展示算理。在这个过程中又把十进制计数结合起来,从算理的积累,到算法的归纳,讲解的重难点突出,有条理,真正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讲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最后还利用一个短视频对数学历史和文化做了融入。让我学到了很多。</div> 第二节课是临沂朴园小学安娜老师来讲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课程。<br> 安娜老师同样利用了点子图来讲解算理,同时拓展讲解了“铺地锦”和印度“画线法”,依据学生的逻辑顺序、历史顺序、学生的 心理发生顺序,既保证了学习的科学性、有效性,又增添了趣味性,给学生以新颖好玩的感觉。在这几种算法比较和优化的基础上,同时,带领孩子们总结这些算法本质上都是通过拆分、合并算出有多少个计数单位。安娜老师讲解的既有趣又通透,PPT制作的也非常精美。 下午,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耿倩倩老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课堂上,则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选择铺地锦或是乘法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并请同学上台展示,解决问题。 实际上我在最开始时还在担心这样的设计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计算和理解上的困难,但显然孩子们都非常优秀,表达的很清楚。耿老师的讲解页亲切有趣,笑容如春风拂面。最后,再利用点子图来理解算法,总结出都是先分后和,计算有几个这样的计算单位。<div>在对算法讲清楚、练明白后,耿老师还在最后设计了用手指表示进位的方法,让我觉得是很有趣的设计。</div> 本次研讨会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除了优秀的展示课,实际上,在每堂课结束后,会有更多的特别多的篇幅来讲这堂课背后的思考和努力。每个教研小组都会细致入微地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设计的,是为什么这样设计,在这样的设计之前,我们原先是怎样想的,我们又是怎样走到现在这个完整的课堂的。还会告诉我们,这节课背后,我们参考了哪些教育理论和理念,哪些著作,哪些知识,又做了怎样的调查研究……等等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老师们实际上正是通过这些在教给我们,如何研究一堂课,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条研究型数学老师的道路。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必须先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给孩子讲明白。希望我们都能“做研究型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两位数

老师

讲解

教研

研究型

算法

学生

设计

我们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