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风清杨

<p>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期就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p><p><br></p><p>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眼看着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辛弃疾心急如焚,给南宋小朝廷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极力条陈战守之策。</p> <p>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宋开禧年间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但均遭辞免。宋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p><p><br></p><p><b>我们来品读一首辛弃疾的诗词</b>。</p> <p><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b></p><p><br></p><p> 作者:辛弃疾 宋代</p><p><br></p><p><b>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b></p><p><br></p><p><b>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b></p> 品读一位诗词作者的作品,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和作者交谈,并产生情感共鸣,这是我们了解一位诗词作者的基本共识。<div><br></div><div>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让任何人都能感到屈辱的时代。当时的南宋小朝廷丧失了大片国土,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爱国人士受到打击和排斥。和辛弃疾同一个时期的诗人林升《题林安邸》中的诗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对那个时期南宋小朝廷的真实写照。<br></div> 辛弃疾一生虽然志存高远,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由于受主和派的弹劾与排挤,官职多次被罢,从此,辛弃疾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b>年轻时候不知道愁的滋味,只是一味的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没有忧愁,却为了写词勉强说愁。<br><br>到了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想说却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b> <p>这首诗词看似辛弃疾过的是田园闲居生活,实际上这时候他因被主和派排挤打压而倍感郁闷。</p><p><br></p><p>作者满怀着一腔报国热诚,但却报国无门,诗词表达的意思分明透露出作者的无奈和对自己蹉跎岁月的反思。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让辛弃疾闲居的生活并不轻松,作者不满朝廷的不思进取,隐喻了自己的不甘心。用“少年”、“而今”这种用词的强烈对比,来说明人生的感受。“少年”时血气方刚,没有愁强说愁,“而今”人生半百,心中的忧愁已然太多,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排比句中的语气急切,想说又不想说了, 但分明是想说,“却道”强迫着自己言不由衷地说着心口不一的话。</p> 人生的路上原本就有许多的心酸和无奈,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但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心里总是隐藏着自己的不甘心呢? <p>“少年不识愁滋味”,这句诗词基本可以说是很直白的大白话,但这句诗词放在全诗中就有了特别的意味,有时候直白的话会胜过深奥的哲理。</p><p><br></p><p>人到中年,遥想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曾经的好高骛远,还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都让我们不知道人间的忧愁是什么,有时候为了装得老成一些甚至还故作深沉状,没有忧愁说有愁,这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p> <p>辛弃疾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举止,就是亲自率领五十名骑兵狂飙突进,杀进金兵军营,生擒了杀害抗金头领耿京的张国安。辛弃疾文武双全,他的诗词大气磅礴,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br></p><p><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b></p><p><br></p><p><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b></p> <p>这首诗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词人想报效国家,但却壮志未酬的悲愤心理。“醉”中在灯下看剑,似乎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军营,骑上“的卢”马驰骋疆场,报效国家。</p><p><br></p><p>这首诗词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是作者遭到排挤打压,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此诗词没有描写战争场面,却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让人分明感觉到了冷冷萧杀的战场气氛。</p> <p>辛弃疾虽然命运多舛,远离政治中心,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作者把自己满腔的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用诗词来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p><p><br></p><p>辛弃疾的诗词作品大多以爱国为主调,力主朝廷收复故土,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豪放沉雄,风格多样。其词题材广阔又善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p><p><br></p><p><br></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0bg5st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影响五代十国历史的“高平之战”</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050evb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把上不了台面的事写的如此浪漫,也就李煜能做到</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bay8t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高考作文:九合诸侯,一匡天下</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zvu4hp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资治通鉴》读书随笔</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z73jy9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陈桥兵变”背后的疑问</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