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汕头的好望角,探访广澳表角灯塔

一帆在汕头

<p><br></p><p>&nbsp; &nbsp; &nbsp; &nbsp;作为一个地道的汕头人,都知道妈屿口有一座叫德洲岛的鹿屿,这座无人岛上,有一高一矮、一白一红两座灯塔。不过,总是忽略了,在广澳保税区附近,还有一座与之同样履历的灯塔,就座落在人迹罕至的岬角之上,叫做表角灯塔。</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表角灯塔所处之地,是一处很壮观的观海处,地理位置偏僻,地形险峻,却是汕头一处美丽的天涯海角。可惜,还没有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今天上午,我们和赖汉扬老师、杨培秋老师一起,4人自驾车从汕头主城区出发,跨越海湾大桥,跟着导航仪,辗辗转转,来到了南海边这个叫灯塔山的表角。</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表汁角要从保税区一侧经过广澳村,远远可以看到转动的风车,经过洼地一片废弃的养虾场,驶上山路,到了山坳的三岔路口,再抄右边的小路,驶上山头平地,展现在眼前的就是高高耸起的灯塔和一望无际的大海。</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灯塔被称为海上保护神。在茫茫的大海上,南来北往的船舶,从外海经过进入汕头海域,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表角灯塔,拐入汕头内海湾之前,才见到鹿屿灯塔。从地图看,灯塔所在的岬角犹如一柄青锋直探南海,它与鹿屿灯塔一起,稳稳把住了汕头海湾的门户。</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知道,非洲西南端有一处突入大海夹角状的岬角,那就是世人皆知好望角。它地处两个大洋的交汇处,不同的水流和强烈的西风聚集,使那里天狂有雨,风高浪大,成了一处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也因此而闻名于世。广澳这里的表角,也因为地势险峻,被人称之为汕头的好望角。</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汕头这处好望角自西向东突向大海,有500来米长,300来米宽,顶端海拔只有50来米。这个由花岗岩组成的石头半岛,褐色的岩石和赤红壤,从另一个岬角上看,让人感觉红彤彤一片,走近了,航标站外,除了一处宽阔的平台,满坡却是绿茵茵的。陡峭的山崖下,有些水深浪急。</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 航标站的大门虚掩着,轻轻一推便开了。走上级级台阶,高高耸立在眼前的白色灯塔,塔身为圆形混凝土铸建,塔高十五六米,设备先进,是国家一级灯塔。这座灯塔之前最早建成的白色圆形铸铁拼装塔,建自清光绪六年,塔高六七米,与鹿屿那座矮小的红灯塔一般,至今已整整140年。表角灯塔建成后,在世界灯塔中编记在册,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部分被炸毁。民国36年,也即是73年前,铸铁拼装的表角灯塔修复后重新使用。直至1992年,为了满足现代导航需要,才在原址重建这座白色圆形混凝土灯塔。</p><p><br></p><p>&nbsp; &nbsp; &nbsp; 一百多年来,广澳这座表角灯塔经历了岁月流转,那强劲的灯光划破夜空,迎来送往了无数南来北往和进入汕头海域的船舶,为船舶保驾护航。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员,每每看到灯塔的灯光,就如同看到亲人的召唤一样。50年前,我们从内海湾登上红卫轮,告别汕头,奔赴海南岛屯垦戍边时,也将这束灯光温馨的留在心里。</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灯塔山这里本来就是一处海岬风光,还建有一处观海平台,航标站门楹上挂着的那副木刻对联所赋的“沐风栉雨,聆听碧波万顷,声声入耳;倚塔望海,释放金光千丈,缕缕暖心”,很有涵意,恰好描述了这里独特的景观。现在的表角,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风力强劲,已被开发为一处风能发电的基地,耸起了一座座随风翻转的风车,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可能开发成汕头一处观海的名胜景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