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静物》与苏联美术的二、三十年代

孙以煜

<p>淘到一幅署名HK的《黑猫与静物》木刻版画。手头存有《苏联1920——1930》文献画册两集,都有“HK”。</p> <p>“HK”是苏联功勋画家库普列昂诺夫 尼古拉 尼古拉耶维齐Купреянов 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1894—— 1933)的俄文简写。</p><p><br></p><p>库普列昂诺夫 尼古拉 尼古拉耶维齐 1894年7月16日生于波兰的弗拉兹拉维克, 1933年7月29日卒于莫斯科。20世纪10年代,尼古拉耶维齐是圣彼得堡奥斯特罗乌莫娃-列别杰娃的学生,并在卡德洛夫斯基、彼得罗夫•沃德金讲习班学习过。是“四门艺术”和“业界标准联会”的成员。1922年-1930年担任莫斯科美工技术学院的教授,1930-1933年,担任莫斯科印刷研究所教授。</p> <p>《苏联20——30年》画册,集中了苏维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问题画家的作品。作为一个特定年代的美术文献,它将如是历史过程做了坦露——</p> <p>20世纪初期,以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思潮,不仅波及到了俄国,还在俄国引起强烈反响,俄国的“弄潮儿”角色,在世界上已有公认。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夏加尔、塔特林、罗德琴科的名字就就是这个时候引得举世关注的,并足以说明俄国人对世界绘画艺术的贡献。但在十月革命后的30年代起,苏联在文艺上实施“大统一”高压政策,并用武断和强制的办法把艺术纳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轨道。人们精神文化上的不同爱好,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不同志趣被压制。直到80年代,这条“左”的界限被冲破,开始比较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和俄国前卫艺术。收藏俄罗斯民族艺术的特列恰科夫画廊(莫斯科)、俄罗斯博物馆(列宁格勒),上世纪30年代后,只陈列社会主义主流作者的作品,似乎除此之外的流派和画家没有存在过。直至8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才开始扭转,在莫斯科原为全苏美术家协会的陈列馆——“艺术家之家”,此间展出了题为“宏伟的道路”的大型展览,展出了苏联20年代至30年代的作品,也有战后年代直至80年代作品。其中,特别对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术,增加的数量很大,过去从来没有和观众见过面的画家画作开始露面。不少作品是由画家的家属提供,因为其中不少人在30年代被作为批判对象,受到不公正待遇。有的被逮捕,囚禁或流放;有的被剥夺创作和参加展览的权利。展出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也是苏联由美术而艺术,多元化艺术局面开始萌动的一个信号。由于这个展览的组织者尽量不加褒贬地让作品自身说话,50年代那些歌功颂德、粉饰现实、歌颂斯大林的作品,也陈列在展会上。对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派作者,非主流流派作者的作品,都客观地、不带偏见地集中在一起展出。这反映了文艺界的重大变化。与此同时,研究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术书籍已有出版,如,《20年代至30年代绘画》、《俄罗斯20年代至30年代鲜为人知的画家》、《俄罗斯博物馆藏的20年代至30年代绘画》等相继出版。我手头购藏有两本俄罗斯20年代至30年代的画册,就是这一时期俄罗斯艺术面貌的一个披露和展示。</p> <p>想:作为苏联独特历史阶段的画家,库布里昂诺夫,能够在不同版本的画册中同时出现,说明画家一定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经历了什么。有文字如是记载——</p><p>尼古拉耶维齐早年主要从事木刻,其代表作品有1918年的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装甲车》;1923年的《巡洋舰》和《极光》。其20-30年代描述工业主题的画作,直接、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劳动的热爱。系列作品:1927年创作的《铁路》,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水彩画《普京娜》收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他的风景画和舞台布景画,都以丰富的色彩向人们传达了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艺术感受。他还绘制了一系列作品插图,例如:1924年出版的陆纳查尔斯基的《熊的婚礼》,1925年出版的马尔科夫斯基的《皮特》、《胖孩子》和《西姆》,1931年出版的《阿尔达莫诺夫家族》、《母亲》和《奥古洛夫小城》,1932年出版的法捷耶夫的《失败》等。</p><p>这便是一幅“H.K”的画作,给我我们所做的文化历史呈现。欣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