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沧浪亭建于宋代,宋苏舜钦流寓苏州,至此水旁筑亭,取名“沧浪”。亭建于土丘之巅,玲珑而有气势,山上古木参天,山下石桥流水,长廊回绕其中。</p> <p>走过石板桥,来到沧浪亭入口处。</p> <p>进门左拐走过紫藤花棚,来到“面水轩”。</p> <p>在河对岸看到的“面水轩”。</p><p>轩——于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p> <p>这个水岸边的亭叫“静韽”,是观鱼处。这个“韽”字,同匾上的字,意思是:微微地发声,就是:静静地。匾上两个字,大概叫人要静静地观鱼。</p> <p>亭临水一面屏风上有一九五九年蒋吟秋书写的“宋苏舜钦沧浪亭记”。</p> <p>“面水轩”南面抱土假山上建有“沧浪亭”。</p><p>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p><p>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子间通透开辟,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p> <p>亭上刻着俞樾书写的楹联:</p><p>清风明月本无价,</p><p>近水远山皆有情。</p><p>不知为什么明月的明,偏旁写成“目”?</p> <p>我从南面,西面,东面拍了这沧浪亭。</p> <p>小山下东面一个“闲吟亭”。它是个半亭。</p><p>“千朵红莲三尺水,一湾明水半亭风”。亭内墙上一面镜子,沧浪亭映在镜中。</p> <p>园建有“明道堂”。</p> <p>里面摆设着古色古香的家具,漂亮的鲜花。</p> <p>园西部在石头上建有一个“台”</p><p>台——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p> <p>这个台建得很高。</p> <p>园中有各种各样的廊。</p><p>廊——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便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p> <p>有的廊一边是房子,一边只有柱子。</p> <p>有的廊顶挂着宫灯。</p> <p>有的廊曲曲弯弯。</p> <p>这个廊的屋顶是扇形的。</p> <p>出了园门,走过石板桥,跨过几步,就来到“可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