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土与青春记忆

jianhua

<p><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题记:昨晚跳舞回来,邻居家大姐来过我家,从蔚县老家给我带过来豆腐干、黄菜瓜。</u></p><p><br></p><p><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久违了——家乡的味道。🙋</u></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光阴似箭,四十八年前的场景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美味可口的“黄菜瓜”让我至今难以忘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有幸成为镇公办中学高九班学生。那个年代学生在读书的同时,还要上劳动课。哪个村农活忙不过来了,就把学生调过去帮忙。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给村民解了燃眉之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刚上高中一年级,青春活力,信心十足,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镇公办中学在县里很有名气!各科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好,更要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和课外劳动。即使你在班里学习成绩把尖,不爱劳动也会让全班同学鄙视你,热爱劳动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首要条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班上的同学宁可耽误半天文化课,也不会轻易放弃半天劳动课。耽误了文化课,老师会利用业余时间给我们补回来。校长和老师很看重学习好、体育好、热爱劳动的学生。那时学校提倡:“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立志为祖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春天种树、帮助农民插稻秧。夏天脱泥坯,薅草。在老家每年秋天是最忙的时候,学校把暑假改为放秋假,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帮助父母搞秋收。冬天拾粪积肥,有时间还要搞轻工俭学,为自己挣够学习费用。(那时候学校一年只收6元钱学费)有的同学家里太穷了,拿不起6元钱学费,只好忍痛让孩子辍学。这时班主任老师带上班里的同学去做家访,耐心地说服家长让学生复学,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了学费。我们班上一个同学都没有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镇中学“轻工俭学”搞得火热!校领导用学生“轻工俭学”挣得钱,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放在教学大厅里,专供老师和学生观看。虽然图像不是很清晰,可大大丰富了全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全镇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在镇中学大厅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个夏天的早晨阳光很美!高九排学生自带水桶、扁担、铁锹,泥坯模具、泥抹子,整齐地聚集在学校大操场上。听从老师下达今天的劳动任务,男同学和泥、脱泥坯(脱泥坯是技术活,老师专门挑年龄稍大点的男同学),女同学挑水、铲泥,一场热火朝天的脱泥坯劳动展开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女同学的手上磨起了水泡,握铁锹把的手疼得钻心。高九排女同学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让男同学和女同学替换一下工作。我们是第一次干脱泥坯的活,铲泥的空隙我也顺便观察了脱泥坯的方法。第一步:把模具先下水桶涮一下,提上来稳在地上,这样好把抹好的泥坯脱下来。第二步:用勺铁锹给模具里铲两锹泥,用泥抹子填满四角,中间用抹子尖头杵三下,平抹两三遍,一个泥坯就完工了。老师一发话:“我就与邻桌的方同学换了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方同学很麻利地铲了两锹泥,放在模具里。泥抹子拿在我手里不听使唤,搐到泥里拔不出来了。😥方同学说:“不行咱们还换回来吧”。我说让我再试试,实在不行再换。于是,我咬牙卯足了劲!一下两下、又一下两下,不太规范的泥坯终于抹好了。接着第二块、第三块,一块接一块抹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抹泥坯了。其实脱泥坯并不难,手上使的是巧劲。掌握好脱泥坯的要领,这活比铲泥的工作轻松多了,那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全班同学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只用一天时间就超額完成了脱泥坯任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天被风吹了一晚上的泥坯就能立起来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泥坯全部立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明天就可以去送泥坯了,镇中学距离永安疃村两公里路程。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这些干好的泥坯,全靠同学们的双肩抬到目的地,这可是实打实的力气活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桂萍分到一组抬泥坯,我拿抬杠,她拿麻绳。双股麻绳放上四块泥坯,挽好留个活套,抬杠插进麻绳活套里。一前一后,把抬杠放到肩膀上,保持平衡走起来。两人配合默契,谁都不能松劲,四块泥坯抬起来很沉很沉,走了一段路体力不支就想停下来歇息。桂萍说:“咱们再坚持一会儿吧”,又走了一段路,我俩都没力气了,把泥坯放下来歇着。看着同学们抬着泥坯从面前走过,我们怕落在同学后面完不成任务。稍歇一会儿继续抬着泥坯往前走,中间歇了三次,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就这样顶着大太阳,靠人工反复几个来回抬泥坯,天气热出汗多,口渴难耐,桑子干的冒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永安疃村有我们班同学,她家就住在附近,她邀请我们到她家里喝水。她母亲听说她的同学来了,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现摘的黄菜瓜,洗好后放在大茶盘子里。同学们谁也不好意思先拿,同学的母亲把切好的瓜递到每个同学手里。当我接过一大半黄菜瓜时,吃了一口就觉得酸酸甜甜的,特别解渴,真的太好吃了。黄菜瓜水大肉后,酸甜适口,有美味可口的黄菜瓜吃,同学们谁也不喝水了,黄菜瓜是夏季去暑解渴的首选佳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青春的记忆,家乡的味道,如今再好吃的水果也无法取代。无论走多远,还是多少年都忘不了的乡土情,同学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今天再品家乡特产“黄菜瓜”,回忆昔日青春好年华!纯朴的乡土情、同学情让我感概万千,回味无穷。</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原创:2020.7.21日完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