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7月21日,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小学数学老师们,有幸参与教研大讲堂,认真聆听——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学习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呈现和应用。</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一课是梁老师带来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梁老师通过圈一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点子图,自主探索口算的算法和算理。“先想乘法口诀,再想计数单位”的总结更是给这节课以质的提升。播放生动活泼的数学史微视频,使学生感悟古人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做到了数学史与数学知识的有机融合。</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安老师带来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同样精彩纷呈。问题引入,化物为点,逐步引导学生明确乘法的本质:先分后合,凸显了转化的思想策略。通过比较不同的竖式笔算方法,准确积的定位。好玩有趣的铺地锦,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竖式方法的简便简洁。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span></p><p><br></p> <h5>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这节课中,耿老师由情景窗引出问题串,借助点子图使学生感受先分后合的过程。通过铺地锦与竖式方法的对比,突出变与不变,并让学生感受方法不同,算理相同。前勾后连,打通乘法知识的脉络,揭示本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算理是恒定不变的。</h5> <h5> 书山有路勤为径,隔着屏幕,仍能感受到老师们认真学习的热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之余的反思内化,也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积累着宝贵的财富。</h5> <h5> 数学计算课,要以理为基础,法为提升,法理相融,才能达到数学计算的真谛。计算之美,吸引我的探究之心;此探究之路漫漫,吾辈当继续求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