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情怀

培如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0年开春,一列火车拉着我和我的十二连从温暖的春城一路向北急驶,火车穿越了时空,跨越了季节,从春到冬仿佛经历了四季,上车时还穿着秋装,下车时已经是棉衣棉帽了。当时只知道向北,不知道目的地是哪,等到站下车时只见满天雪花冰天雪地不知道部队开拔到了什么地方,到后来才知道是太行山下的井径县,距北京不到三百公里。我们当时住扎在北嶂城的农户家中,时隔不久又换防到距三0七国道不远的石板片村。部队从南方到北疆行程数千公里,现在住扎在这里除了自己培训自己的驾驶员外还利用训练的机会,为当地村民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五十年前的井径县还十分贫困,据说一瓶香油到山西阳泉就能换一小排子车大块煤,农闲时河北保定、衡水和石家庄附近县区的村民赶着毛驴车结伴到山西拉煤,三零七国道上的毛驴排子车自然也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为了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连队就利用训练的机会,帮老百姓搞点运输拉点煤炭。为了搞好当地关系,连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和当地机关单位及乡、镇政府部门举行一些体育活动,我也有幸和连队的篮球爱好者一起参加一些比赛。记得有一次好像在公社举行的篮球赛后,正好碰上卫生员耿直,不知怎么说起了样板戏,他说正好今天晚上有“红灯记”,钱浩亮演的李玉和,刘长瑜演的李铁梅,我说真的,没想到小山村里还有这么大的剧团来演出,是不是慰问部队的,再看看村子里也没有那个气氛,也不象有演出的样子,起码连个舞台都没搭,但卫生员说的真真的,我报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就等着吧。到了下午没有通知,等到了晚上还是没有动静,直到睡觉了心想彻底没希望了。第二天我见到耿直问他怎么“红灯记”没演呀,他说演了,我说怎么没通知呀,他说就在大队部,我说那能演吗,他说能啊就在电视里,我说什么电视啊,他说等那天有时间了我带你去看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几天,我找了个空闲时间跟他一起去了趟队部,他指着桌子上的四方匣子说这就是,白天没信号只有晚上上才能看。没想到困扰了我好几天都没理清的疑惑就是这么个东西,这就是电视,比电影小的能看见真人能说能唱的它就是电视,这也是我对电视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次接触次接触,第一次知道了除了收音机以外还有电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九七六年我复员来到了地方,我父亲手术后行动不便,家里决定想办法买台电视可以活跃一下我父亲的业余生活。当时电视机是紧缺商品需要按票供应,恰巧我在商业系统可能有点便利条件,就找关系、求领导好不容易搞到一张电视机票。记得按票上的通知说预约到某天晚上八点钟到某商店去买,白天没有信号只能晚上去买,只记得人很多把柜台都趴满了,售货员插上电源一看有图像有声音电源一拔装箱大叫一声拿走,紧接着又接待下一个顾客。可能快十点了才轮到我,也是一看有图像有声音交钱提货,没有选择只有接受,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人在等着哪,那台十二寸匈牙利黑白电视机花了我五百零五元。这台电视机虽然图像不是很清楚,但也确实看了很多年。这也是我们家的第一台电视机。我到地方后一直住单位的集体宿舍,下班后娱乐生活很单调最能调剂娱乐生活的就是看电视,那时侯电视上演的大部分是连续剧,象蓝精灵、聪明的一休、排球女将等,到后来又是射雕英雄传到红楼梦等,那时电视机就放在食堂对外的窗户里,看的时候打开,节目结束了就关上,有专人负责管理,大部份人都看到屏幕上出现再见才肯离去。要是不看电视也真没有别的事可做。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到了八十年代彩色电视机也进入了家庭,大概是八六年吧我家在我们单位小区买了第一台十八寸彩色电视机,虽然全家人很高兴但最高兴的还是院子里的一帮孩子,每当打开电视机只要是儿童节目,那帮孩子一阵风似的风涌而至,挤坐在电视机前沙发上,乌鲁瓦拉的争吵着打闹着,豪无顾及喜笑颜开,因为当时也没有更好的适合他们娱乐项目。只有电视给他们带来童年的快乐。从第一次接触电视到今天已经过去五十年了,这五十年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电视已经不再是紧缺商品,而成了家庭的必备用品,小小的电视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带我们走向世界,现在的电视技术无论怎样更新,怎样智能,怎样发展,我还是忘不了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