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第四章心得

夏日蝉鸣

<p>  正面管教的方法,能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是贯穿全书的主题。第四章详细讲解当孩子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时会有哪些不良行为以及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p><p>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一、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p><p>二、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p><p>三、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p><p>四、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p><p> 所以了解识别孩子的错误观念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p><p> 而我们如何来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呢?第一条线索是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如果大人感到愤怒,着急,内疚,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如果大人觉得受到了挑战,被激怒 被击败,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利。如果大人感觉到受到了伤害,孩子怎么能这么对待你?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如果大人感觉到无能为力,绝望或者无助的时候,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行为时。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不久又重新开始,这是想引起你关注的行为。孩子对你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是寻求权利的行为。孩子以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这是报复行为。孩子消极让你放弃,说明他是自暴自弃了。</p><p> 其实对于一个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重要的是理解、鼓励、尊重。这些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p><p> 目的揭示法可以成为识别孩子错误目的的第三条线索。使用这一种方法和孩子谈话时一定要客观而友善,尊重而理解,谈话中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p><p> 当我们认为一个孩子在发生不当行为时,如果已经了解了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原因,接下来就可以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已解决问题。用这四个步骤来赢得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彼此之间的感情。</p><p>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我认识到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关爱的孩子。逐渐领悟到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