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剪纸人(5)一吴升平 异形刀法显奇功 光影追梦戏乾坤

会龙山人

<p>  2020年7月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南省剪纸研究会授予吴升平先生等六位八十高龄的老艺术家“湖湘剪纸卓越贡献奖”。</p> <p>  吴升平先生,1937年生, 湖南省湘潭市人。 著名剪纸、 皮影艺术家, 湖南省剪纸工艺美术大师,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 南派纸影及吴氏 “异形刀法” 传人。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 湖南省剪纸研究会理事, 青岛中国剪纸艺术馆艺术研究员兼组联会副主任, 湘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p><p> </p> <p>  其代表作品有: 《纸影人物》、 《千手观音》、 《福寿全图》 、《双喜》、 《十二生肖》、 《荷花》 系列等。</p><p> 2002年撰写论文《浅谈剪纸与刀法》,参加全国剪纸学术研讨会。</p><p> 2002年6月获“东楚杯”全国剪纸艺术邀请赛影戏制作特别奖;</p><p> 2002年8月在“胶州湾杯”全国剪纸展评中获四个金奖。</p><p> 2003年至今,其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大奖,</p><p> 2007年4月获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的“中华剪纸艺术家”称号。</p><p> 2007年起, 先后出版《湘潭特色纸影戏》、 《湘潭地方影子戏》 等专著, 对地方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做了突出贡献。</p><p> 2008年1月荣获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p><p> 2010年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颁发的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 “金龙奖” 。 中央电视台 《探索· 发现》 、《远方北纬30度中国行》、 《戏曲采风》 等栏目、 湖南卫视、英国广播播会司 (BBC)、 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 湖南日报等媒体多次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p><p> 2011年入选中国美术馆 “100位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 ,3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多次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作品被美国、 英国、 法国、 韩国、 南非等多国友人收藏。</p><p> 2015年创办“湘潭升平轩纸影博物馆” , 馆藏1000余件纸影及剪纸作品, 开设制作工作坊体验区, 长期对外免费开放。</p> <p>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对纸影戏民间艺人吴升平皮影表演的一种生动的概括。</p> <p>  吴升平先生,1937年冬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响塘乡方石村(现雨湖区鹤岭镇凤凰村)的一个纸影艺术世家,7岁跟随祖父吴作霖学习皮影艺术深受感染,11岁便能独立完成影偶的制作,16岁即挑大梁创戏班,一直从事皮影制作、表演等工作。</p><p><br></p> <p>  特殊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将祖辈传承下来的12件影偶保存了下来。改革开放后,皮影解禁,吴升平再次组织戏班,在周边临近地区表演,成为了远近知名的皮影表演的民间艺人。他从艺七十多年,秉承宋代素纸雕簇的技艺特色和演出传统,从舞台的搭建、影偶的操作、乐器的演奏和剧本的搜集整理等方面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宋代影戏的风貌,其纸影制作方式采用两次雕镂工序完成影人雕刻,使影人的荧幕效果更具层次感,同时脸谱为七分脸彩绘工艺,能同时看到两只眼睛,与其他地区五分脸造型有显著区别,更能增添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感。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的纸质纸糊纸影制作工艺。</p><p><br></p> <p>  从小接受祖父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浸染,并继承祖父的遗愿,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纸影戏和剪纸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且卓有成就,蜚声海内外。现已是第二十代传人,年过八旬。出身于纸影艺术世家,一生坎坷却痴迷传统影戏,影偶道具制作、影戏演唱、各类配套器乐演奏等技艺样样娴熟,是剪纸、纸影偶制作“异形刀法”末代传人。</p> <p>  吴升平先生汇集和发展了民间民俗影戏艺术的精华,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也与时俱进地做出一些创新,独创“吹胡子瞪眼”、“面部提拉机关”等技巧能让影偶的表情更加栩栩如生。</p> <p>  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吴升平先生秉承家训、不避繁琐,不遗余力地传承和推广纸影。为此他特意将在外工作的孙子吴渊召唤回家跟随自己系统地学习纸影的各种技艺,让传承有了接班人。近年来他四处奔波,搜集整理剧本,著书抢救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出版了《湘潭地方影子戏》等专著。在2015年,与家人一起创办了对外展示纸影的“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同时积极开展常态的“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文艺惠民活动,每年40余场。此外,在对外交流方面,还将纸影带到了法国、泰国、土耳其等国家,让国外友人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p><p> 为了让纸影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吴升平也勇于创新,尝试与大学团队合作,用纸影的元素开发手机软件以及制作动画纸影剧目。</p><p> 吴升平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不让这一祖辈遗留下来的技艺在自己手中失传,让纸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迸发出新的时代气息,重新焕发出展示我们文化自信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在现代的纸影中熠熠生辉。</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右为爷爷吴升平,左为孙子吴渊</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升平先生手把手的向孙子吴渊传授技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升平老师向青少年学生传授剪纸</b></p> <p>  为确保纸影艺术不失传,吴升平先生免费授徒十余人,将纸影偶及道具的制作刀法、种类戏本唱腔、演唱技艺进行系统传授,新创作了整套影偶道具供县文化主管部门永久收藏,著作出版了湘潭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一——《湘潭地方影子戏》、《湘潭特色纸影戏》,并立志在有生之年完成该系列丛书的第二、三集,得到国内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p> <p>  吴升平先生是剪纸艺术“异形刀法”杰出传承人,</p> <p>  <b>异形刀法</b>:这种刀法比较复杂,雕刀的大小、弧度、形状都不相同,需要运用数种雕刀组合才能完成图案的雕刻,是湖南湘潭吴氏所特有的祖传技艺。雕刀的弧度为120°~160°,且长度不一,最小规格的刀刃只有0.2厘米,如小鸟的眼睛和小龙的鳞片等必须要用它来完成,最大的则可达4厘米。另外,还需要配置0.15~1厘米(或者更宽一些)的平刀。磨刀石也必须根据各种刀型的弧度特制波浪式磨刀石,最好用粗与细两种,先用粗磨石,后用细磨石。使用异形刀法首先必备一块铁树砧板或者其他坚硬的杂木砧板作垫板,两手紧密配合,左手手掌中垫上一层布料或软皮料,用松紧带绷紧套在左手手背上,右手根据图案的线条(或不用绘图按照心中思维设计的线条)用各种异形雕刀自如地垂直摆正在线条上,左手用力往下一压,各空白部分的纸屑就自然地脱落下来。和其他雕刻刀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左手用力下压,右手辅助摆正雕刀位置,所有雕刀没有木质刀柄 。(雕刀见附图)</p><p> <b>异形刀的特点</b>:</p><p>(1)纸层可达10~20层,纸层的多少可以根据作品的大小与图案复杂程度而定。(2)厚板纸和强硬度高的纸或者各种皮料均可制作。如喷漆字板、花纹模版、皮影道具、书签等。</p><p> (3)平面制作,无折叠缝,刀口处光滑无毛刺。</p><p> (4)粗细作品均可制作,难度大的作品其他的刀法无法解决的部位而异形刀可以自如地制作出来。</p><p> (5)功效高,起码可以超过剪刀法五倍以上的效率。但图案空白处可以镂空的地方需要用钉书针或者针线固定牢。</p><p> <b>用异形刀制作皮影</b>:皮影,又称能活动的剪纸。我们湖南的皮影除部分得力易磨损处用牛皮纸以外,90%以上的部位使用剪纸制作(我们湖南不称“皮影”称“纸影”,又称“影子戏”,因气候与北方不同,空气中有潮湿,皮料容易受潮发霉变形,而纸料在经过清漆涂膜保护后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皮影先用两层强硬的厚纸层。如制作皇帝的龙袍,先描绘龙图案和其他花纹,用异形刀法去掉需要填充的部分,再将两层厚纸板正反面图上胶水,用透明纸或描图纸(古时用白色绸缎)加在中间用玻璃压紧,晾干后用异形刀在龙的图案和其他的花纹上镂空,如龙的眼睛和鳞甲等,再在透明纸上填上各种所需的颜色。为了保持皮影牢固不褪色,全部用高强度的清漆喷上(古代是用桐油加“砣生”煮化后称之为“光油”刷上加固),然后在转动的支点上用针线钉好,这活动自如的皮影剪纸就完成了。如要提高功效,也可用四层厚纸板,两个皮影同时制作。目前据我了解,大部分制作皮影的是用拖刀法,拖刀法的缺点是太吃力,工效低,甚至刀口处不光滑而有毛刺。</p> <p>  吴升平大师,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壮心不已,逢人就说他是“80后”,还很年轻。还在家人外带了几名徒弟。他要继续争取把中国湘潭纸影皮影戏的魅力,扩散到世界各地去,为中国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祝吴升平大师健康长寿,湘潭纸影皮影艺术花开万里、春秋万代!</p> <p>颁奖后与吴升平先生合影2020.7.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