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的由来——三田故里的传说

大千世界

<p>巩义孝义,又称“三田故里”,据史料记载在东汉年间,孝义(古称枣园)住着一户田姓人家,老两口勤劳俭朴,教子有方,和睦乡里。生有三个儿子,老大田真,老二田庆,老三田广。二老先后为他们娶了媳妇,生了儿女。田老汉夫妇带领儿子辛辛苦苦干了好多年,攒下一份不错的田产家业。</p> <p>时光飞逝,老夫妻俩都病倒了。二老把三个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女叫到床前,叫老大媳妇从灶房拿来一把筷子捆在一起,交给大儿子让他一次折断。大儿子用力折了几次也没能折断。又让二儿子、三儿子、三个儿媳妇、孙子孙女折,都没能折断。老人又叫把筷子分给每人一根,同时折断。结果,除了最小的孙子才三岁,没有折断外,其余的人都折断了!老人问:“这是什么道理?”大儿媳妇回答说:“筷子捆在一起粗大,不好折断,一根筷子细小就容易折断。”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只要你们大家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勤劳节俭,孝义为本,日子就会越过旺。”儿子儿媳点头称是,老人放心的合上了眼睛。</p> <p>田家的父母去世后,家里成了无头雁,兄弟们倒没啥分岐,只是三个媳妇各怀各的心事,特别是老三媳妇,平时就钻角尖,这时就趁势调拨着,要分家。田家三兄弟眼看过不到一块 ,就只好商量着把家分了。共同商定把田家的家业、土地、农具、牲口、房屋等分成三份,三个弟兄各得一份。分到最后,只剩下当院的那棵高大的紫荆树。怎么分?三家都想要,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从早上一直吵到半夜。最后决定,把紫荆树截为三段,三家各得一段。</p> <p>到了第二天清早,三兄弟拿着大锯、板斧来伐树时,只见开满红花的紫荆树,一夜之间都枯萎了。花谢了,叶落了,树也死了。三兄弟都十分惊异!不知不觉地把锯子、板斧扔在地上。突然,老大田真难过地说:“这棵大树一定是看到,咱亲兄弟过不到一块,给咱爹娘丢脸了,才伤心地死去。咱们三个大汉,还是亲兄弟,还不如这颗高大的紫荆树啊!”说罢,嚎啕大哭起来。老二接着说:“父母临去世之前,对我们说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可是,二老刚刚下世,我们就闹着分家。咱对得起爹娘的在天之灵吗?”说着,也大哭起来。老三听了两个哥哥的话,禁不住也大哭起来。</p> <p>三人越哭越痛,泪水像雨水一样洒在紫荆树的周围。哭声惊动了三个媳妇和儿女他们,跑来一看,大吃一惊!也都羞愧地哭了起来。他们哭呀,哭呀,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洒在树下,像是下了一场透雨。</p> <p>到了第四天头上,那紫荆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无孝无义,天地难容。行孝奉义,枯木重生。”话音刚落,只见满树繁花重新绽放,碧绿的的树叶更加繁茂,紫荆树死而复生,田家三兄弟、媳妇和睦如初。</p> <p>自此,三兄弟不再分家,遵守父母遗言,勤俭协力兴家,常助难者,惠及乡里。使村人感动。“遵父遗言为孝,弟兄和睦为义”,家和万事兴。</p> <p><br></p><p>不久汉章帝在洛阳闻听地方官员奏报,深感震惊,为了表彰田氏三兄弟遵从父母遗言的孝心,和关怀乡亲的义举,决定予以大加褒扬,并亲赐“孝义”匾额,把枣园改名孝义。至此“孝义”这一地名流传至今。隋朝称“孝义驿”;唐朝称“孝义乡”;宋朝称“孝义堡”;明清至今称“孝义镇”。现在已经成为巩义市区。1992年巩县撤县建市,取巩县的巩和孝义的义为巩义市。</p> <p>冯梦龙编著的三言:《醒世恒言》卷二。 </p><p>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p><p>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p><p>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p><p><br></p><p> 这首诗,为劝人兄弟和顺而作,用著二个故事,看官听在下一一分剖。</p><p>第一句说,“紫荆枝下还家日”。昔时有田氏兄弟三人,小同居合爨,长的娶妻叫田大嫂,次的娶妻叫田二嫂,妯娌和睦,并无闲言。惟第三的年小,随著哥嫂过日,后来长大娶妻,叫田三嫂。</p><p>那田三嫂为人不贤,恃著自己有些妆奁,看见夫家一锅里煮饭,一桌上吃食,不用私钱,不动私秤,便私房要吃些东西,也不方便,日夜在丈夫面前撺掇:“公堂钱库田产,都是伯伯们掌管,一出一入,你全不知道。他是亮里,你是暗里。用一说十,用十说百,哪里晓得!目今虽说同居,到底有个散场。若还家道消乏下来,只苦得你年幼的。依我说,不如早早分析,将财产三分拨开,各人自去营运,不好么?”</p><p>田三一时被妻言所惑,认为有理,央亲戚对哥哥说,要分析而居。田大、田二初时不肯,被田三夫妇内外连连催逼,只得依允。将所有房产钱谷之类,二分拨开,分毫不多,分毫不多,分毫不少。</p><p>只有庭前一捆大紫荆树,积祖传下,极其茂盛,既要析居,这树归著哪一个?可惜正在开花之际,也说不得了。田大至公无私,议将此树砍倒,将粗本分为三截,每人各得一截,其余零枝碎叶,论秤分开。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p><p>次日天明,田大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到得树边看时,枝枯叶萎,全无生气,田大把手一推,其树应手而倒根芽俱露。</p><p>田大住手,向树大哭,两个兄弟道:“此树值得甚么!兄长何必如此痛惜!”田大道:“吾非哭此树也,思我兄弟三人,产于一姓,同爷合母,比这树枝枝叶叶,连根而生,分开不得。根生本,本生枝,枝生叶,所以荣盛。昨日议将此树分为三截,树不忍活活分离,一夜自家枯死。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亦如此树枯死,岂有荣盛之日?吾所以悲哀耳。”</p><p>田二、三闻哥哥所言,至情感动:“可以人而不如树乎?”遂相抱做一堆,痛哭不已。大家不忍分析,情愿依旧同居合爨。三房妻子听得堂前哭声,出来看时方知其故。大嫂二嫂,各各欢喜,惟三嫂不愿,口出怨言。田三要将妻逐出。两个哥哥再三劝住。三嫂羞惭,还房自缢而死,此乃自作孽不可活。</p><p>这话搁过不题,再说田大可惜那棵紫荆树,再来看其树无整理,自然端正,枝枝再活,花萎重新,比前更加烂熳。田大唤两个兄弟来看了,各人嗟讶不已。自此田氏累世同居,有诗为证:</p><p>紫荆花下说三田,人合人离花亦然。</p><p>同气连枝原不解,家中莫听妇人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