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师研修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感谢学校结合各方面力量积极促成7月19-20号为期两天的教师线下研修。首先是开班仪式,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广西公司副总经理蒋福进介绍了此次培训的背景及要求,紧接着我校唐忠民副校长结合中国国情发表了关于此次教师培训必要性的简短讲话。</p> <p> 2020年,广西也即将进入新课改,但这两届教学仍处于“新高考改革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现行旧教材”的“三新一旧”特殊状态。变化已经到来,我们将如何面对,何志奇会长在7月19日上午的讲座中,给我们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p> <p> 新课程理念以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旧课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宏观育人目标非常明确,但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笼统,微观目标中过于偏重知识学习,容易导致教书、育人两张皮川。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凝练出包含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的核心素养后,从怎样在具体的各学科中体现和落实的角度出发,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对旧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更是对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就化学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包含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学习化学之后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化学学科特点的成就,这个成就包含正确价值观念、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科素养为抓手,去推动落实认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p>组员在认真听讲和做笔记</p> <p> 学员们收获颇丰,感概道:</p><p>学科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是学科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要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的结构化、情景化、功能化,以及与之伴随的问题解决经验”。(梁静老师)</p><p>引导中学教学更新观念,主动适应高考,变革教学,大力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覃丽老师)</p><p>要重建“教(教学)—学(学习)—研(研究)”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让教师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余夏老师)</p> <p> 19日下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龙祖胜老师从为何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内涵及要求、如何应对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三方面详细介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内涵及应对策略。</p> <p>龙祖胜教授在激情洋溢授课</p> <p> 龙老师以英语学科为例,介绍高考复习及备考策略,他指出英语学科要注重词汇积累及阅读理解的限时训练,把词汇和阅读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对长篇课文阅读的训练。教师要“少教多学、精讲精练、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分层教学”。</p> <p>龙老师就PPT展开阐释说明</p> <p> 学员深刻感悟道:</p><p>课时多少为够?与其追求课时多,不如好好做取舍,认真思考一下课堂上你该讲什么,学生已经懂的和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就别讲了。 (林莉老师)</p><p>我们生物教学里注重价值观教育,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李小云老师)</p><p>要紧随国际教育改革的步伐,找准改革切入点,关注全人发展喝个性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韦集莲老师)</p><p>龙祖胜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梳理了:为何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内涵及要求;如何应对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新高考是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因此,在新形势之下,我们教师必须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必须与时俱进,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李明霞老师)</p><p>龙老师提出的“作业考试化,考试作业化”让我受益匪浅,课后作业不在多而在于精。“精”在于布置的作业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吴晓萍老师)</p> <p> 20日上午陈芸先教授详尽的介绍了为什么要做生涯规划指导、它是什么、怎么做好指导。首先陈教授从高校学生的糟糕状态、清华生对理想的惘然以及北大保安“神一样的存在”提出生涯规划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也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四个“引路人”。然后,陈教授根据帕森斯的特质论、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生涯混沌理论、孔子的生涯论、洪迈的人生五计、黄天中的体验式全程教育理论体系、人生发展说、中国生涯教育的发展,结合自己的理解,带领我们体味生涯教育终极目标是什么,她强调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或家长来指定和规划,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选择一种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紧接着她介绍生涯规划模式和体系,对于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出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填写问卷调查、“兴趣与职业的关联想象”活动、做霍兰德兴趣六岛测试和职业倾向测验量表以及MBTI类型测定。针对如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与职业,她展示了高中生理想调研统计和形成因素百分比一览表,以及对2017年浙江高考志愿乌龙事件的感慨,她强烈建议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好行业人物访谈以减少对专业、职业的误解。最后,陈教授切实从学校层面开展四个方面:组织机构建立、课程建设、活动建设和师资培训,结合淮北一中生涯导师培训实例,将生涯发展教育落地。全程干货满满,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p> <p>陈芸先教授在讲解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p> <p>组员们在全神贯注听讲</p> <p>韦永盛老师作学习心得分享</p> <p> 其它学员也纷纷就陈教授的讲授言简意赅表达道:</p><p>吴素芬老师:陈教授阅历真丰富,理论特扎实</p><p>唐春富老师:老师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知识博大精深</p><p>周志端老师:生涯规划指导对考生意义重大</p><p>彭婷婷老师:生涯教育真的是终身教育呀,促进老师必须成长为智慧型才能适应改革要求。</p> <p> 20日下午,天津市海河中学正高级教师王树清老师的以研究的方式助力卓越教师成长,主要介绍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从“备自己”“备学生”“备课本”“备教材”“备教法”等角度介绍了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优秀教师。</p> <p>王老师在声情并茂上课</p> <p>全体学员专注听课</p> <p> 学员座下热烈交流心得有:</p><p>王教授在讲座中说幸福是人的内心的体验,幸福的老师盼望着进教室,教师的幸福生活就是“课前有愿望,课中有创造,课后有反思”。—覃彤童老师</p><p>教师的工作就是研究,让我们去做一个研究者,时时去研究教育中的问题。—叶庆日老师</p><p>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得有感恩的心,也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伍惠莲老师</p><p>在思中教,在教中思,“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在实践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不断的教学中探索,研究,反思。—覃丽老师</p><p>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了反省,学会了反思,学会回过头去看过去,更有利于专业教师的成长。—欧国秋老师</p> <p> 短暂的两天讲座式授课虽然结束了,但学员们一定会带着这些名师的智慧继续内化、快速成长为适应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要求的老师。</p> <p> 文字:吴肖虎 吴晓萍 彭婷婷 欧国秋</p><p> 图片:吴肖虎 吴晓萍 彭婷婷 欧国秋</p><p> 审核:科研处</p>